从100枚金牌到9.81亿身家 李宁的本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 1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 钊 北京报道 在中国,很少人不知道李宁这个名字。 他曾经叱咤体坛,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枚金牌,成为中国体坛的一座丰碑。然而,1988年,“王子”经历了汉城奥运会
16年后,李宁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李宁股票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首日上市开盘价报2.325港元,较其2.15港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价格上涨8%。 昔日的“体操王子”成为了资本市场上一颗耀眼的“财富新星”。 一扬一抑 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 按每股2.15港元发售价,李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股票,共456484000股,照此计算,李宁可控制股票市值高达9.81亿港元。 7月9日,李宁公司再次公告,为应付国际配售的超额配发等因素,公司在招股章程中所述配发股份之外,再发行3697.6万新股。至此,李宁公司IPO所募集的资金在原来的5.3亿港元之外,又增加了7750万港元。 有分析师认为,与同类公司ESPRIT HOLDINGS相比,李宁公司的市盈率较低,相对比较便宜,但是主营业务与预期盈利水平却相差不多。这给李宁公司的后市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 上市四周以来,李宁公司股票走势平稳,股价在2.125元到2.475元之间波动。这对近期并不十分景气的香港股市来说,确属难得。如果按2.3元的股价平均数计算,李宁手中拥有的股票市值超过10亿港元。 然而,与资本市场的出色表现相比,李宁个人的“低调”却延续至今。 社会学家说,维纳斯如果开口说话,千百年来爱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定大为改观。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是偶像成其为偶像的必要条件。 也许是深谙其道,李宁在进入商界后,一直有意无意地对公众保持着某方面的信息缺失。 公开的影像和文字资料中,人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关于“运动员李宁”的喜怒哀乐,而鲜有“商人李宁”的心路历程。 出现在公司上市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李宁,虽然面带微笑,却仍旧少言寡语。原以为,在结束了答谢与庆祝酒会等一系列活动,从觥筹交错的气氛中摆脱出来后,李宁能有一种讲故事的冲动。但是,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的李宁却更加谨慎,他以“董事会规定”为理由,拒绝了记者对他本人的采访要求。 记者曾经询问过李宁公司的公关人员,为什么李宁一直回避媒体。公关人员表示,这与李宁公司一直以来的宣传策略有关,公司希望主要突出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所以淡化了李宁的个人形象。 多年来,“李宁牌”正在成为时尚的名词,而在多数人心目中,那道红色大L旁边的李宁,依然是那个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口气夺下三枚金牌的“运动健将”。 性格波动 会不会是商界风云塑造了李宁谨慎的性格,从而不愿与人交往?记者曾心存疑问。 “李宁当运动员时,就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从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习惯上看,他在做运动员时和后来做企业时的变化并不大。”国家体委的一位官员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官员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但是,他表示自己不但很早就认识李宁,而且,由于工作原因,近几年,他一直参与处理体委与李宁公司的商业事务。 在电话里,他对记者回忆起今年“中国劳伦斯奖”评选时的情景。他说,作为这一奖项的发起人之一,李宁出现在现场。他特别对李宁和其他很多大牌明星的行为举止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不管是与认识的朋友打招呼,还是为周围的人签名,他都处理得很周到。与他接触后,你会感到,他是那种不会让别人有不舒服感觉的‘偶像’。”这位官员印象中,李宁一直不是个爱摆架子的人。 这位官员还说,“李宁是一个性格很平和的人”,但是,“平和,并不是说他内向”,而是说“很少见到他因为什么事情而过分激动”。 1984年,李宁依托健力宝集团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从一个运动员到一个企业管理者,他也经历了很长的摸索过程。但是,周围的人都说,并不觉得李宁在气质上发生了太大的转变。相反,他那种谦虚、与人为善的处事风格,使他很快融入了商业圈中,并且表现出一种“大气”的企业运作风格。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李宁第一次展露自己的商业才华。款式与质量在当时都不算最佳的李宁牌运动服,能够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称得上是一次公关策划上的成功。 从此,李宁牌依托中国体育迅速崛起。 家族企业? 尽管近年来李宁品牌日渐强势,国际化步伐有所突破,对国际知名品牌KAPPA的代理,也丰富了公司的业务模式。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一说起李宁公司就等于是在说李宁本人,李宁公司的家族化特色似乎很突出。 不过,一位长期接触过李宁公司的人士却很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让本族人进入管理层,是私营企业起步阶段的无奈选择,“毕竟,那时的李宁还不认识什么管理人士,相比之下,自己的亲戚比较容易信任。” “李宁是一个很会管理的人,他懂得知人善用。”这位人士说,“随着企业的发展,他很早就启用职业经理人了,而且,不管是原来的陈总(陈义红),还是现在的张总(张志勇),李宁对他们都很信任。” 有媒体报道,现任李宁公司执行董事的陈义红曾是李宁公司早期股份制改造的关键人物,是他把股份制专家、北京标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刘纪鹏带到了李宁身边。 在刘纪鹏的力劝和帮助下,李宁公司于1994年底成功地解决了与健力宝集团的关系问题,初步明确了李宁公司的股权结构,为日后的股份制改造打下了基础。 然而,陈义红与刘纪鹏的股改方案并没有在李宁公司持续下去,并且,由此还引出一段所谓“高管危机”。 据媒体资料记载,在这次事件中,李宁表现出处理危机的相当水平。陈最终没有离开李宁公司,但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柳宁李宁的嫂子、集团销售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覃谦李宁表弟和销售部副经理陈义勇陈义红胞弟相继离职。 一场“危机”随着“家族势力”的削弱而消于无形。1997年,李宁公司正式走上了股份制重组之路。 2001年,张志勇接替陈义红出任北京李宁的总经理,成为李宁公司新架构下的管理核心。 李宁公司向记者出示的一份公司资料显示:张志勇1992年10月加入李宁公司,曾担任李宁公司财务部经理。1999年4月出任北京李宁财务总监。2001年3月出任李宁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工作,实施变革管理,制订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塑造公司企业文化,使公司在近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此外,这份资料还介绍了李宁公司的六位总监和一位总经理助理,他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都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 公司上市后,记者曾到北京李宁公司采访。自去年“非典”时起实施的“弹性工作制”延用至今:员工在每天完成8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有限自由地安排上下班时间;早上10点之前,员工会分两批到公司上班,晚上也会分批下班。据说,这种在国外不少公司中使用的管理方式,在李宁公司被证明“效率挺高”。 听一些普通员工说起,他们经常能在电梯中碰到李宁,他们似乎更习惯称李宁为“领导”。因为,他们心目中,李宁的确与直接负责日常工作的总经理或总监们有所不同。 李宁公司公关组一位负责人在回应记者采访要求时也曾说:“如果你想了解李宁公司的管理细节、市场战略或是产品策略等,我们会安排相关的总监接受采访。” 公司内部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李宁早就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家长了。 体育情结 李宁经常这样说:“我个人是因体育而出名,也是因体育而事业有成,因此,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全力地回报体育。” “李宁对体育产业有着独特的情结。”体委的官员对此颇有感触。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李宁公司每届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2001年以后,李宁公司与中国体育的合作全面扩大,曾赞助过体操、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等12支单项运动队。 尽管,这种赞助的商业目的很明显,但是,李宁公司在支持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公益性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体委相关人士的认可。 很多人都认为,李宁坚持对中国体育的支持,体现了一种企业运作上的“远见”。因为体育产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价值观,对任何一个企业的影响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据体委工作人员介绍,李宁公司正在参与招标,力争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据说,要进入这道门槛,“入门价”高达4000万美元。 应该说,李宁初入商界时,正逢中国体育的崛起,与体育相关的产业从无到有,为他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如今,中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作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李宁,已经从产业层面向资本层面迈进。下一步,李宁面临着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北京联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员曹晨关注和分析了李宁上市后的表现。她认为,李宁公司各方面的竞争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不过,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股改和上市牵扯了李宁公司大部分精力。今后,需要在主营业务方面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同类公司耐克、阿迪达斯等相比,李宁的特色还不够突出,产品的个性化不强。这可能是公司下一步发展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触过李宁的人说,他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自从他完成了北京大学EMBA班的学业后,表达能力提高很快。 现任李宁公司独立董事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亚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李宁的“两个长处”,“第一,做事情全力以赴;第二,一步一个台阶”。 李宁的下一级台阶将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