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人戴志康 “儒商表示快完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 15:39 《英才》 | |||||||||
文.本刊记者 唐凯林 “浙江商人就是一个纯粹的‘商’,江苏商人偏要讲文化,喜欢做‘儒商’,钱挣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心经商了,想着回去修祠堂,想着政治。我身上就有江苏商人的毛病,我总是提醒自己是个商人,不能做什么儒商,儒商就表示快完了。”
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认为,正是江苏企业家的这种经商“不彻底”的毛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像浙江商人那样稳、准、狠。“江苏人要温和一点,浙江人更大气一些。” “无论是浙江商人还是江苏商人,商人总是会出在被文化辐射得到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却一定不是文化的中心,而是文化的边缘地带。” 这是戴志康不止一次提到的“外围发展”理论,“以前浙江商人活跃的地方是外围宁波,而江苏的发达地区也不是苏州,而是外围无锡。上海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因为它以前是苏州的外围。” 戴志康认为他的这一理论现在依然适用,“江苏的大企业不是出在苏州,而是在苏北地区,比如说春兰集团就出现在苏北的一个小地方。当然太边缘的地方也出不了企业家,没有文化就成不了大气,只能当土匪,有匪气而没有霸气。” 按照戴志康的说法,其家乡江苏海门正是一个适合出企业家的地方。“海门这个地方人人可以当企业家,但出不了大企业家,海门200年前是一个移民城市,而且是最底层的移民,海门人闯荡江湖,但闯荡得不远。海门当地滩涂多,不易出海,没有像宁波一样的海盗文化,没有霸气。” 同样,戴志康认为其经营了10多年的上海也出不了大企业家,戴志康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单独的上海商人之说。“上海人三个字的本意就是外地人的意思,上海人主要以江浙人为主。” “创业是人的一种野性发挥,当一个地方被中心化了,被文化了,这个地方生产企业家的野性就没有了,上海当地的优秀人不会去创业,他们往往乐于为别人打工,或者是出国。” 戴志康的企业不经营文化产业,但证大研究所却在2002年一年里接连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上海人》,另一本叫做《新上海人》。 这是不是戴志康所说的江苏人的老毛病犯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乡巴佬进入上海开始都会感到战战兢兢,上海人不把你当回事。但慢慢地会发现这些外乡人却不愿说自己是上海人,因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小气。” 戴志康说自己也有过“客居”上海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不能当主人”是戴志康曾经的疑惑,而“新上海人”的提法让戴志康找到了“主人”的感觉。 跟奥康集团的王振滔一样,戴志康也不愿提及自己的创业故事,他只是简单地告诉记者,自己的第一桶金是从资本市场上得来的。 “理由很简单,吃不饱饭,就去创业,再说创业又不是去打仗,没什么可怕的。” 配料:戴志康的商术 关于利润:选择一个项目要达到100%以上的利润才会去做。 关于行业选择:有三个原则,即因缘、渊源、资源。 关于合作伙伴:要想做事就没有什么选择合作伙伴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