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甲骨文天价拍卖背后隐藏的民间伤情与兴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 10:51 新民周刊

  撰稿 汪伟(记者)

  拍卖会两天后,位于上海常熟路一栋别墅里的办公室中,崇源公司总经理季崇建接受采访时,兴奋之情仍然难以掩饰。在当天早上的董事会上,这种成功商人面对利润时的兴奋,还感染了崇源的其他董事们。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然而,对这批甲骨文的其他当事人来说,拍卖成功使他们感受到的,远不仅是利润的兴奋。20片小小的甲骨背后,更多的故事正逐渐浮出水面。

  商人与藏家的协议

  利润让商人感到兴奋,季崇建毫不讳言甲骨文给他带来的好运气。在当天的拍卖会上,甲骨拍卖创造了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

  季崇建说,所谓甲骨保存在李鹤年后人之处的说法,其实不确。甲骨的真正保存者是李鹤年的遗孀,卞氏老太太。2003年11月,季崇建和李家初次接触后,心痒难耐,3天后再赴李家,和卞老太太商谈拍卖事宜。

  商谈合同条款的时候,卞老太太提出来,拍卖李鹤年所藏甲骨不为钱,不讲底价,并且要和季崇建约定,如果最终的买家同意将甲骨捐献给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可以少收钱。如果买家不捐出甲骨,李家将向研究者捐献一定的拍卖所得。

  这一尚没有得到确证的说法,在季崇建的描述中,充满了令人愕然的气氛。季称,老太太的要求让作为商人的他感到十分突然和措手不及,也不符合拍卖行的操作规则。但他“慨然应允”。

  卞老太太在将装有甲骨的盒子交给季崇建前,焚香祷告。随后,李家的后人蜂拥而至,问季崇建老太太定下的底价是多少,季崇建一概避而不答。

  “我见过无数拍品和客人,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这不是一般的拍品,而是一种感情。”

  在上海博物馆工作21年后,季崇建从一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变成了一名商人。他自认为保持了专业人员的心境,利润并没有成为他过手文物时唯一的兴奋点,所以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时,“十分激动”。他认为,在崇源之前,已经有拍卖行和藏家和卞老太太进行过接触,但是最终没有谈成。也许就是这种“激动”的情绪使他得到了藏家的信任。

  但不管怎样,作为商人的季崇建先后操作“殷契国粹走进国子监”、“甲骨回归安阳殷墟故里”,再和复旦中文系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制造声势,对甲骨文拍卖的运作可谓十分成功。

  事后如多家媒体描述,拍卖会现场充满了戏剧性。季崇建的心理价位是3000万。这是一家公司事先接触时报出的价格。这家公司正是拍卖会上异常引人注目的268号参拍者。举牌至2000万元之后,此前从未举牌的217号突然杀出,和268号之间展开竞价。最终,217号以4800万拍下了甲骨。

  当天,竞价至2000万元,一个一直用电话报价的参拍者突然电话中断。崇源公司事后发现,这个竞拍者就是“神秘的”217号。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卞老太太真和季崇建有一个关于捐献的协议,如果买家愿意将拍得的甲骨捐献,卞老太太真的收很少的钱,崇源的手续费和据说达到70万的前期宣传投入怎么办?

  季崇建声粗气壮地表示,崇源的董事会上,董事们纷纷表示,“如此利国利民的盛事,崇源愿意倾力襄助”。

  他接着低声笑道,这笔广告费用实在算不上昂贵。

  乱世遗存

  李先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是最早被崇源公司邀请鉴定这批甲骨文的专家之一。当季崇建的秘书将20块甲骨文带到北京,在李先登面前展开时,李先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在‘文革’中经手整理过这批甲骨文。那还是1970年的事情。1978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们。没想到有重逢的一天。”

  1961年,李先登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天津艺术博物馆工作,主攻青铜器。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量曾为私人所藏的文物集中到了博物馆。博物馆组织人力进行整理登记,李先登即是其中的一员。

  这批文物数目巨大,数以百万计,其中不乏精品,给李先登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随口举例说,其中有宋代画家范宽的画作,是“很大、很好”的藏品。

  当时还很年轻的李先登以这种方式过手上百万件文物,是他个人的奇遇,也是一个不会重复的蹊跷时代的缩影。万千计的文物从民间齐集博物馆,绝大多数都难以知晓藏家的身份。也没有人要去追问这些藏品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来到博物馆的。在那个混乱时代里,那些罕见的精品能够最后花落博物馆这样的专业机构,不至于散失或是毁于一旦,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1970年的某一天,李先登在文物堆里发现28片遭逢浩劫而幸未散碎的甲骨时,就深深感到这样的庆幸。

  28片甲骨装在两个盒子里。李先登深感事情重大,赶紧向上汇报。在有关方面的指示下,博物馆最终查到,这批甲骨文是从天津的书法家李鹤年处抄家抄出来的。

  李鹤年接受了询问,28片甲骨文的来龙去脉才真相大白。

  李鹤年的甲骨文藏品本是他的书法老师孟广慧所藏。孟广慧是天津人,以书法著名,被称为天津近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据考证,他和甲骨文研究界大名鼎鼎的王懿荣和王襄,是中国最早鉴赏和收藏甲骨文的人。王襄在文章中对其收藏甲骨文一事多有记载。其中说,孟广慧喜爱甲骨但并不富裕,有一次为了购买数十片较大的甲骨,不惜花去了其在湖北为官的叔父寄给他的赴湖北旅行的旅费。

  孟广慧前后共收藏有甲骨431片。其中最大的一片牛胛骨,据说系伪品,现已不知下落。其他430片甲骨在孟广慧之后被杨富邨收藏,杨富邨之后又被李鹤年所藏。1952年,在郭沫若的介绍下,李鹤年将藏品中的400片出售给了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而仍将其中最精粹的30片(片子较大,文字内容较为重要)自己收藏,直至“文革”后被抄走,最后,其中的28片流落到天津艺术博物馆。

  进行整理要先鉴定,1971年,李先登携甲骨进京,请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唐兰和近代的学术大家罗振玉之子印章专家罗福颐、社科院甲骨文研究所所长胡厚宣、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政烺、学者李学勤等人拿在手中鉴定。李先登说,这些学者公认,28片甲骨属第一批出土的甲骨,有明确记载,流传有序,藏块较大而内容比较重要。

  1978年,李先登调离天津,进入北京国家博物馆,从此再没有见过这批甲骨。1980年代,有关部门将这批甲骨归还给了原来的藏家李鹤年。

  多年后,崇源公司与李先登携20片旧物拜访李学勤和北京大学的学者裘锡圭。另外8片的去向,现在还是一个谜。

  “中国藏甲骨15万余片,这20片能有这么多顶尖专家亲手鉴定,是难得的缘分。”李先登说。

  宝隐民间

  据李先登介绍,此前,国家博物馆和收藏有李鹤年1952年售出的400片甲骨的国家图书馆,都想要这20片甲骨,但是没有这笔钱。李先登说,文物的收藏,国家没有能力包下来,应该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

  “文字是古代文化最集中的体现,甲骨文是中国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李先登说,这么多顶尖学者与20片甲骨的渊源,只是为这个符号做了一个注脚。很难说几千万元就能说明这些甲骨的价值,从根本上说,甲骨的商业价格和它们的价值,并非根据同一标准来评定的。

  20片甲骨拍出如此天价,出乎意料。甲骨拍卖须经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批准,控制十分严格,只有私人所藏能证明其来源正当的甲骨,才能进入市场。崇源拍的20片甲骨,不仅藏家流传有序,而且从一开始就有文字资料可做佐证,有案可查。因此,国内甲骨虽藏有十数万片,但符合拍卖条件者,寥寥无几。商家的操作,拍卖场上的偶然因素等等,都会对甲骨拍卖产生影响。天价空前但未必绝后,但短时期内恐怕不会再现。

  在言谈中可以感到,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机构曾对甲骨拍卖表现出了冷淡态度,让季崇建感到不舒服。拍卖成功冲淡了他的不适。季崇建显然做过向公共机构推介甲骨的努力,而这种努力也显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商人的如意算盘,揭示了文物国宝和商业利润之间的微妙关系。民间珍藏古已有之,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以后,国家成了文物保管和保护的主要力量。20世纪后,很多国家和市场的成功实践越来越证明,对于保护数量众多历史文物,举政府之力,也时时显得力不从心。只有充分调动民间和资本的力量,鼓励和监管并重,方可能造就文物保护的社会空间。

  “以前的藏家,要看这样珍贵的藏品,都要焚香以示敬意。没有理由怀疑几千万买来的文物,藏家会不珍惜。”李先登说,文物界有一个观点,建国后出土的甲骨不可拍卖,但建国前出土的甲骨可以拍。因为,多年的研究后,文物界对建国前出土甲骨的去向已经摸得十分清楚,便于跟踪管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甲骨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