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立中国CEO李倩玲:我们在考虑介入媒体经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师 琰 上海报道 接连获得广东移 动、江苏移 动大单并未让新上任的传立媒体中国CEO李倩玲(Bessie Lee)喜形于色,她及传立媒体还有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介入媒体经营。 作为一家国际性媒体投资管理公司,传立去年全球营业额超过180亿美元,其网络遍
2003年度,传立以6亿美元媒介承揽额荣登中国媒体购买公司榜首。以佣金比例按3%收取,传立年佣金收入0.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5亿元。 两年前,时任传立媒体台湾公司主管的李倩玲调任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次年10月,升任传立华东及华南区董事总经理;今年3月,再次升任传立中国首席执行官。 《21世纪》:从去年起,传立不断赢得新的大客户,在此之前却一直显得比较低调甚至锋芒不够? 李倩玲:2001年到2002年,我们一直调整在中国的步调和服务,重新考虑在中国市场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服务、什么样的产品给我们的客户,并潜心开发工具。这些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购买工具、计划工具、调研工具都需要时间,经过一年酝酿期加一年试用期之后,才敢正式对客户全面推出。 最近开始密集接到一些新的生意,是因为人力培养、工具开发已见成效,这帮助我们获得了很多客户认同,就是说,爆发力出来了。 《21世纪》:除了承接奥美、JWT的所有媒体购买业务,传立中国有多少自己开发的客户? 李倩玲:目前,奥美、JWT和我们自行开发的客户量三分天下。1997年11月刚成立时,我们只有来自奥美和JWT的客户,1998年那时开始教育客户接受拆开的方式,直到2000年出现单独的媒介比稿,才有机会拿到单独的媒体客户。如今在台湾市场,这种“直客”已经占据我们最大份额。 就客户数目而言,国际国内各一半;但比较发稿量,国际客户要大一些。最大客户是WPP的全球客户联合利华,我们有一个20~30人的团队专门服务,从策划、排期优化、购买谈判到下单。 看看法国RECMA全球广告公司、媒介公司的排名调查统计,2002年,传立和实力在中国的发稿量并列第一,都是4.5亿美元;2003年度,传立排名已超过实力,营业额达到6亿美元。作为媒介公司,传立目前在全球、亚太区和中国都是位居第一。 《21世纪》:WPP集团当初如何想到要合并和独立旗下媒体购买部门? 李倩玲:在中国我们一年要花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购买第三方调查资料,这还不包括自己投资开发的调研、调查工具等。在过去,都是各公司单独购买媒体调查资料,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可观的运营成本。而合并后庞大的媒体购买量使我们获得了更有力的谈判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WPP的这个营运理念是9年前先在台湾做的测试,因为这个市场比较小,不怕失败,两年下来,评估结果让集团非常振奋,随即正式成立了传立。所以说,传立的营运理念是属于亚太市场导向的;其他一些同业公司则是先在欧洲测试,如果开发的工具出现水土不服,会浪费掉很多时机。 《21世纪》:就目前市场而言,有哪些问题是令你担忧的? 李倩玲:拖欠款问题一定要解决。现在中国市场上客户往往要求垫付资金,理论上并不应该这样。此外,现在中小公司削价竞争很厉害,甚至削价到破坏市场基本规则的地步。一旦市场陷入恶性价格竞争,会导致服务严重同质化,香港、台湾市场就是这样被做坏掉。 我相信内地的媒体投资管理会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 《21世纪》:你如何评价未来内地媒介传播趋势?传立将怎样因应这种趋势? 李倩玲:国内媒体中,会有很大爆发力的是广播。目前广播与网络广告相近,占到整个广告盘子的1%~2%,相信广播可以占到5~6个百分点。因为拥有车子的比例在增加,中产阶级、意见领袖从中涌现;但问题是广播节目本身还没有太多突破,节目有变化才能刺激收听率。 目前电视的问题是太过于依赖广告收入,广告占到他们收入比例的90%以上,这是很危险的。未来趋势是集团化,应该建立成熟的多媒体运行架构。 我们不排除会介入到电视、广播等媒体的经营层面,会选择几个大的媒体集团合作。像电影、唱片、戏院广告等,都有非常好的机会。不过今年才开始酝酿,有的动作要等到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