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回龙观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注中产新生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20:24 《新远见》杂志

  文/本刊记者 寇建平

  回龙观社区座落于北京偏北,毗邻中关村,属于五环以外,从市区乘坐城铁13号线可以到达。

  回龙观原由几个小村落组成,人口不过两万。乡邻相处和睦,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2000年,城市化运动蔓延至此,开始大兴土木,兴建经济适用房。如今,回龙观是亚洲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和居住社区,一幢幢板楼如同连绵的波浪向远方展开,社区规划居住人口30万。经济适用房的规模化也带动了周边商品房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回龙观经济适用房社区为圆心的方圆数公里的辐射居住区。

  (城市化就像是传言中的那部机器,一头吃进去牛肉,另一头吐出来的就是牛肉罐头。它吃进去的是荒地乡村,吐出来的是高楼大厦。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在城市周围,每天都在创造着这样的奇迹。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日新月异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然而,城市化改造的绝不仅仅是地球的面貌,它更改变着人心,改变着社会构成,改变着人际关系。回龙观让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城市化对社会的那种深深的改变。

  调查回龙观,分析回龙观,揭示回龙观,其意义就在于此。)

  我们对回龙观社区的关注,是源于与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聊天。作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与众不同的回龙观,并被回龙观的网站、居民之间无私的帮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所汇集的故事深深感染。孙老师在讲述那些红红火火的生活故事时的激动和兴奋,至今仍在眼前。

  (我在北京的居所位于南城的一个小区,每天清晨看到的是素不相识的邻居们行色匆匆,傍晚看到的是妇人们孤单地遛狗。三年了,对门住的是什么人我始终没有搞清楚,也没有机会去搞清楚,没有欲望去搞清楚。入夜,我会经常站在阳台上抽烟,看着对面楼里一位老太太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另一家总是一个中年人背对着窗户看电视,夏天则通常光着脊背。相信,那些闪闪烁烁的黄的白的灯光应该在讲述着或幸福或不幸或平淡或有趣的故事,但是,离我的生活很远。虽然我们同为一个仅有四栋楼的小社区的业主,虽然我们可以如此近距离地相望,但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也许永远不会在生活轨迹上发生交叉。

  或许,孙老师也和我有相同的境遇吧,否则,他不会面对回龙观火热的生活如此兴奋。只有熟悉了钢筋水泥的冷漠的人,才会更知道热情相拥的珍贵。

  作为社会学的专业研究者,孙老师对回龙观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看法和一般人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想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才应该是现代城市生活的规则?怎样才是现代城市真正的表情?

  看完回龙观,也许我们清楚了。但也许,我们会比原来更糊涂。)

  网站:虚拟的力量

  对回龙观的调查是从网站开始的。

  网页上向我呈现的是一幅清明上河图似的热闹:亲子小屋、装修天地、好人好事、生活提示、生活手册、曝光台,栏目琐碎而又实际。在业主论坛里,我感受到一种温暖:有两三年的“老猪”(对业主的昵称),也有刚搬来的“新猪”,在这里自由交流,不论大事小情,甚至感情纠葛,都会得到尊重和回应。

  我在论坛上贴出了“疑惑:回龙观猪猪的自豪感从何而来?”的调查问卷,得到一大堆回帖,现摘录几条:

  “说不清为什么,但是总感觉到有一种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就是自豪。”

  ——冬雪落日

  “我觉得这里很吸引我,因为话题都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的素质很相近。”

  ——Sindy

  “年龄相近,职业大多是白领工薪层,比较有共同语言。主要原因是有这个网站,有归属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晚上

  “同意!我就是因为看了这个网站才下决心买回龙观房子的!”

  ——christy

  (网站成为购房的首要参考因素,甚至成为决定性理由,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共同语言酿造了一份醇醇的归属感觉,相互尊重构筑了挥之不去的自豪心态,在虚拟空间里,人们找到了现实归宿。

  虚拟和现实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怎样的力量?)

  回龙观网站始建于2001年,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经历了许多波折。

  回龙观网站的产生有其特有的根基:这里居住的很多人是中关村的IT业人士,年龄多在25到35岁之间,经历相仿,大部分人属于“北漂”(在北京漂泊闯天下者的昵称),受过良好的教育,95%以上具有本科学历水平,收入中等偏上,多数是中层管理人员或技术精英,思想活跃,敢于创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在现代社区形成理论中,同质性和阶层性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形成市民社会的基础。在此之上的社区产业和社区权益争取都与同质性和阶层性相关联。

  曾有人说,网络虚拟空间带给人的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有些高超的网虫在现实世界显得比较傻,那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与正常人不一样。

  或许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是,IT人之间更有共同语言却应该是不争的事实。IT人集中必然会造成网络语言的活跃。

  漂泊的人最珍惜安乐窝,一旦有了安乐窝会觉得很幸福,一旦觉得幸福了就会更亲近。

  所以,IT人造就了虚拟的网络纽带,而“北漂”的IT人则用这根虚拟的纽带把自己牢牢地绑在了现实的回龙观。同时,回龙观也因为这种力量巨大的捆绑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成为了一种现象。)

  采访中,对网站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目前,网站已初具规模,访问量超过600万人次,注册用户3万多人。很多人哪怕是在单位上班,也要抽空进来看看,或到论坛灌灌水。到论坛灌水发帖不仅可以得到“龙币”,还可以升级,从“三级居民”到“八袋长老”,级别越高越受人尊敬。

  很多人表示,网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对网站产生了一种归属感。现摘录他们的一些言谈:

  “大家买这里的房子,就是希望尽快结束漂泊的生活,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安乐窝。所以,大家都十分珍惜,真正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希望它能一天天变好。”

  “网站功不可没,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新老ZZ(指业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像一个大家庭。”

  “使人感到很温暖,真正有一种亲情和归属感。我以为这正是回龙观不同于其他社区的地方,也是ZZ们感到自豪、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仍然愿意住在这里的原因。”

  (业主们说的诸多不便是指周边的市政生活设施还不是很配套。据了解,社区里目前只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和一所小学。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社区距离城铁约有两三公里,其间没有公交车,只能靠自行车或者“摩的”。由于“摩的”不安全且宰客,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回龙观网上正在发起抵制“摩的”行动,提倡步行。对于有车族来说,市内到社区的高速路收费也很让他们头痛。)

  “回龙观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在这个物欲的社会中,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似乎都蒙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我没有想到,在这个远离都市繁华的北京偏北,却又可以找到这种感觉。”

  “前两天,在龙腾苑的论坛里,一个叫‘可乐鸡翅’的家伙发了一个帖子求救,说老婆不理他了,要回娘家,立刻引来无数回帖,还有猪猪跑到他家去敲门,看看家里是否有人。最后发现这只是一个玩笑,现在‘鸡翅’正在深刻检查中。有一次一个网友发帖,说他妈妈病得很严重,而他是家中惟一的儿子。第二天,就有一个网友去他家送了20000元钱。这些事情让人看到了久违的邻里之情。”

  “首先是有幸买到了回龙观的房子,更幸运的是感受到了回龙观的人气。无论从网上家园,还是从现实居所,大家都相互帮助,共同维护着我们这个美好的家园。居住在这样的一个新环境里,谁又能说不高兴呢?”

  “买房过程中网站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在城里很方便,但这个社区很好,热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以后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教育等等,而且对女人的帮助很大。我没有想到生活也可以是这样的!”

  (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温暖”。当社会急剧转型、城市日益扩张、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无尽的欲望和竞争充斥、人们都在体验“疯狂老鼠”的时候,感觉到来自同类的“温暖”,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潜藏着的对归属感的渴求一旦有了实现的可能,人们会加倍珍惜。当互帮互助成为一种氛围,人性中的恶被抑制了,善的一面相应被释放。所以,在回龙观社区几乎看不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其中,如果没有网站这个传递花粉的蜜蜂,回龙观可能就是另一种景象了。)

  生活:沟通的力量

  回龙观的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比如聚餐,网友们称为“腐败”(FB),只要某一位提出倡议,立刻引来无数响应,呼朋唤友,拖家带口,报名、定时间,原本不认识的人在“腐败”中成为朋友。回龙观人的“腐败”通常采用AA制,“腐败”的理由更是信手拈来,比如巴甫罗夫逝世100周年之类。

  社区组织有篮球、羽毛球、足球等各类球队,也常常组织踢毽子、抱篮球跑、拔河等群众性体育比赛,还有征文比赛、歌唱比赛。活动的组织策划通常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赛事中的精彩瞬间、比赛的结果以及比赛中的好人好事也都会在网上张榜公布。

  他们还经常自发地组织郊游,选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一大群“邻居”背着背包,全副武装地爬山涉水,一路行来一路歌。

  (这样的事情在什么地方会经常看到?军队里,学校中;工厂里,企业中。在那些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力量的地方和时候。通常情况下,这些活动都是领导、老师或工会组织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这是一件工作,之所以要经常培养,是因为人们经常会缺乏,甚至经常会丧失。

  但在回龙观,这些活动却是自发的,因为他们需要集体的精神和力量。

  这种需要难道不是现代人的共同欲望吗?

  或许,有些人会嘲笑他们那些“小儿科”式的自娱自乐,但是,没有人会嘲笑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对集体力量的需求和渴望。

  回龙观人用一种近似幽默的方式展现了现代人的一种欲望。如果社会去嘲笑这种欲望,那就一点也不幽默了。)

  社区自发开展的捐助活动也很经常,比较大的有:对日诉讼团捐款8000元、张北防护林捐款2000元、捐助云趣园维权活动1000元、SARS期间对医护人员的捐助(数目不详)、不定期的献血和捐骨髓活动。这些捐助活动都是自愿参加,一般是在网上发布捐助通知,然后统计捐助人数,指定捐助点和接收人,一般以每个小区为单位进行。有组织,有秩序。

  在对日诉讼团捐助那天,下着雨,一个叫“小新妈”的女网友自己买了一条横幅,上书“对日诉讼捐款”。大家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撑伞走路的、开车的、骑车的、一家三口的、爷爷奶奶领着小孙子的,这种场面只有在抓奖现场才能看到!一位叫“篮球”的网友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他本来是要去市场买葡萄的。

  捐骨髓那天,我在网上打开了报名名单,粗略数了一下,约有300多名自愿者,公布了自己的姓名、居住小区和联系方式。因为有事不能参加的网友诚恳地请求大家原谅,表示下次一定参加。据了解,献血和捐助骨髓活动在回龙观搞过很多次,捐助者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报酬,这种捐助活动曾经救活过北京一位患白血病的小女孩。

  (捐助,体现的是责任和爱心。

  责任和爱心,回报社会的是温暖和阳光。

  回报温暖和阳光,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萦绕着温暖和阳光。

  悲观者说,富豪的慈善因其另有所图;小资们只会哼哼唧唧游离于现实之外;而中产们则最是功利。总之,都没好人。这种逻辑下,像无偿捐助这样的事就属于稀缺了。

  而回龙观这些中产们的爱心故事则告诉我们:爱心稀缺,是因为自己没有感受到爱心;良心不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都是坏良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环境会激发人们不同的内心。

  所以,回龙观可敬。)

  产业:觊觎的力量

  我去过几个回龙观业主的家,都是装修过的,风格简约、明快,很有品位,讲求舒适和实用,很少见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豪华装修。

  我也参加过他们的一些FB聚会。餐桌上点起蜡烛,在跳动的烛光里,在燃烧的香味中,大家吟唱优美的歌曲、讨论社会事件,绝少见到大吃大喝吆五喝六插科打诨的场面。

  回龙观的自由职业者很多,他们受不了“朝九晚五”的束缚,不愿意被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羁绊,于是成为“SOHO”一族,在社区内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中有自由撰稿人、家庭医生。虽然收入不是很多,但很快乐。

  (品味和实用是中产阶层的风格,也是中产阶层的文化。

  文化的力量根深蒂固,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的事业。

  品味的力量让他们不接受不同品位的管理和服务,实用的力量让他们不能不对利益潜力动凡心。

  当一些人放弃了外面的一切,以社区为生的时候,对社区产业的觊觎便不可遏制。)

  在国外,社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社区会有自己的一整套产业系统,如自办医院、学校、企业,甚至发行自己的股票。这些都在社区自治的状态下由社区组成的董事会统一行使管理职责。

  回龙观已经具备了新型社区的雏形,有些小区已经产生了业主自己的业主委员会,对外权益的争取、物业的交涉都由他们进行,传统的政府三级管理在这里已经很弱化。这种社区自治框架的形成是促成社区产业的基础。

  实际上,网站已经是一个产业了,只是经济利益层面还没有惠及到整个社区,尚没有直接置于业主委员会管理之下,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非常默契。网站在两年前已经开始盈利,广告收入全部用于网站建设和网友活动,网站创始人刘强本人没有报酬。

  应该说,回龙观网站属于全体注册网民。网站的管理和资金收支由民选的“猪大”投票决定,“猪大”的选举则由注册网友投票产生,所有注册用户都有平等的投票权。2002年网站进行了第一次选举,产生了30位“猪大”代表,任期一年,任期届满时重新进行换届选举。网站的财务开支每半年向“猪大”汇报一次,同时定期开会研究网站发展,讨论网友建议。

  谈到产业问题,业主们很激动。现在能划归业主委员会的资金是房屋的小修费。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原先这笔费用掌握在物业手中。业主委员会下一步打算把小区的停车费和社区的会馆从物业手中争取过来。他们认为,这些收益本来就应该属于业主。他们甚至想向政府建议把市政用于配套设施的钱一部分交给业主委员会,因为没有人会比小区居民更能了解社区需要什么。

  (如果这些计划都能实现的话,回龙观业主委员会就会有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接下来就会开办自己的学校和医院、投资社区外围的商业建设、开办社区企业、社区银行,业主们可以入股组成社区基金。

  这是一个多元化集团公司的雏形。

  当然,从现实来看,这基本上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目前,还没有能够顺利实现的土壤。

  然而重要的是,已经有了这种幻想,并且已经有人去这样做了。

  欲望是一种力量,觊觎也是一种力量。所有具有远见的人,都不能小看这种力量。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这种力量随时会改变很多东西。)

  维权:诉求的力量

  2003年,回龙观的聂海亮、天通苑的周温斌、银地家园的陈俊超、水木清华园的邵夏珍以及朝阳园、大西洋新城、望京新城等小区的业主代表均参加了人大代表竞选,回龙观的聂海亮成为惟一当选者。传媒与学术界对此有一个经典概括:“北京现象”。

  (这个群体在选举中表现出强烈的参政冲动,他们的背后,就是经济变革带来的私有财产权的确立以及基于私有产权的社区形态的出现。聂海亮的当选标示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聂海亮说:“一开始我没想参加选举,后来有一些业主提名推选我。他们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在维权过程中做了些工作。”

  北京选举刚刚拉开帷幕,回龙观小区就有人提出:“应该选举一个咱们自己的人大代表。”还有人呼吁:“我们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吧!11月15日之前赶快到云2区登记!12月10日一定留在观里(投票)!”

  10月29日,回龙观社区论坛贴出一个“重要通知”:“各位业主:昌平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正在紧张进行,这是一项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回龙观地区的问题有目共睹:交通拥堵,治安混乱,医院学校配套不足,业主权益屡受侵害,希望大家积极参加选举,选出能真正代表我们自己利益的人,推动回龙观文化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的发展。目前,大家的首要任务是在11月15日前到各居委会登记选民资格。”通知的落款是“回龙观业主维权小组”。

  聂海亮后来在竞选宣言里说:“作为回龙观维权活动五人代表之一,我在两次与政府领导小组的交谈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我们需要能真正反映基层呼声的代表。只有这样才能上不辜负政府的希望,下不愧对选民的重托,这也是我愿意作为代表,为大家代言的主要原因。”

  聂海亮的当选,被业主们普遍认为是社区政治的一件大事。

  (他的参选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选举共同体”:他有非常清晰的代言群体,他和他的选民血肉相连、共同进退。选民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相互鼓励。“选举共同体”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以房产为纽带在维权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

  回龙观小区的集体维权行动从2003年9月开始,原因是开发商在原本规划为草坪的土地上拟盖一座住宅楼。9月末和10月中旬,业主代表们曾两次与有关部门交涉。2004年,绿地事件又起波澜,维权行动继续进行。

  (维权,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里各个居住社区普遍的现象。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家在维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合力,拥有了共同的诉求。

  中产在中国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阶层,但他们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们正在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是城市里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的诉求不可小视。

  世界会因为诉求的力量而改变。回龙观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中产社区崭新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本身或许不典型,但创造这种状态的内心的冲动却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了。我们之所以揭示回龙观,就是想抓取社会的那一瞬间,去观察那种冲动,研究那种冲动。

  这种冲动在城市化列车疾驰的时候,晃人眼目。)

  相关文章:

  “回龙观现象”调查之二:同一片都市天空下

  “回龙观现象”调查之三:萌芽出土后的颠覆

  “回龙观现象”调查之四:可期待的社区明天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回龙观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