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的鸭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16:26 《中国工商》 | |||||||||
谁会想到财富“二世”们有多大的心理负担,面临着多少危机。 “企业的经营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一点、每个角落都要有适当的人选,即是适人适所。提拔儿子,抹煞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后宝贝儿子也被误了。”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
“为后代留下本事,让他们能有一番作为。我认为钱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很重要,一旦丰衣足食后,钱多了,只为后代带来财产纠纷。如果孩子们比我更有本事,他就不需要我的财产;如果孩子不如我,那你给他再多的钱也让他花光了。” ——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老板曾宪梓 “儿子,还不如阿斗” 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父亲的压力。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们是创业英雄,希望后代是“龙生龙,凤生凤”, 千万别出个扶不起的“阿斗”,把自己一世英名给毁了。他们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 虽说是“望子成龙”,但实际上“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四川一家做建材的民企刘老板在酒后曾对《中国工商》说:“我辛苦挣下的家业,容易吗?还不都是想给我那独苗小子。可是小子不争气,就知道乱花钱,不理解我的苦心,把家产交给他,我心理没底儿。都说阿斗是个窝囊废,但还有诸葛亮这样的人辅佐,我儿子连阿斗都不如,没有人帮他。” “父亲没了,我们这个家该怎么办?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有太多的人比我适合这个角色。当时我很软弱,不想受这份苦,想逃避。 “……我说我不想做这个董事长,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没有这个能力。” “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企业目前的条件比我爸创业时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无能。”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父亲的财富。现在财富对我来说是种压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开饭,我一个决策失误,会砸掉许多人饭碗。这个压力对我是太大了。” ——海鑫董事长李兆会 “老爸,你知道我有多难” 老爸的心理压力很多又转化到儿子身上,使他们的压力更大,怕被人说成是“败家子”、“不肖子孙”。 前文提到的四川刘老板,他的儿子就情绪激动地对《中国工商》说:“我老爸认为我无能,公司里那些老员工也认为我无能,尤其是与老爸一起创业的那批人,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现在做建材行业,不如以前了,要讲营销策略,要会花钱,我老爸就不愿花钱,认为我是败家子,说攻关就是乱花钱。我那些叔叔们对这家业都虎视耽耽的,创业时,他们没有投入一分钱,但都想在公司中任个职务,这不行啊!” “财富二世”们面临企业业绩和公司成长的压力。企业很难再保持过去那种高速成长的模式,但过去成功的惯性往往使“小子们”面临成长压力,被迫追求短期业绩;还面临信任和支持的挑战。老子们带领大家打江山出来,员工自然崇拜他、信任他,跟他走。而“小子们”是“老子”们钦定的不是充分信任的文化环境,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需要有个过程;旧的家族权威一旦终结,如果不填补这个真空,那么众多子侄就有可能由于瓜分财产而引起争斗或分裂,昔日的企业王国便很容易分崩离析。 “公司可以说现在还没有一个像海仓一样有一言九鼎威信的人,在重大问题处理上,重大决策上,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洞察秋毫,尽快拍板。在办理具体事情上,大家对他的信任度和对我或者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海仓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可能就得跑几天。” ——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 父子合力,其力断金 在创业过程中,“老子”往往凭借义无反顾、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精神状态获得成功,于是很爱对“小子”这样教育——“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总以为公司的成功是自己正确领导的结果,只想让子女照着自己的方针行事,以为从此就万事大吉。 这是因为他所处的市场环境基本上属于机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个人决策速度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但现在,机会主义时代企业赖以成功的要素在已经变成发展的障碍。 现在的企业必须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思维,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从单一的抓资源学会经营资源,要从单一点的创新转向持续的系统创新,从不按牌理出牌走向按规则出牌。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接班人背负着更多的责任,自己的主张如果多次被“老子”否决,便认为“老子”是垂帘听政的慈禧,自己只是个傀儡,矛盾日益激烈。 对于方太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老茅,他愿意放权,说是“做一个开明的父亲,一个开明的董事长”,并且同意小茅“新官上任三把火”,并且自己发话,对家族成员和公司员工约法三章,给儿子扫清“地雷”。如果没有“开明的父亲”又怎能合力断金呢? “文化差距是最大的问题,新旧两代管理层需要互相学习和尊重” ——台湾信托商业银行董事长辜仲谅 什么是真正接班? 目前,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有些已经开始把权力交给第二代,有人称之为 “少帅”。但在《中国工商》看来,是“少”不假,但还不是“帅”,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接班。 老爸在,尽管不主事,一旦发生危难还能出来镇住台面,给儿子以缓冲时间。但问题是在“老子”百年之后呢? 还是这些“老爸”棋高一筹!怕自己百年之后“小子”不能镇住台面,于是提前找几个信得过的元老,让他们组成智囊团,辅佐“小子”,这叫有备无患。但问题是如果“元老”认为“小子”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不买帐,让小子没有脸面;有些“小子”觉得元老功高震主,或是观念保守,又产生矛盾。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托孤大臣”另立门户,或者动用手中权力来个“政变”——另立少东家该怎么办?似乎“老掌柜”们早已防范,例如在“托孤大臣”中除了有外姓元勋,更有自己家中叔伯兄弟,而且所占比例很大;自己老婆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人家会安置娘家人在企业中任要职,自己再垂帘听政,形成一个“后党”势力。 例如,在山西海鑫集团李海仓死后,在10余名“托孤大臣”中,有4人是李海仓的亲兄弟,并且还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由李海仓的老婆和老爹担任主席,并规定凡是托孤大臣与“太子”发生矛盾,无法裁断,由“太子”的母亲和爷爷拍板。 因此对于“少帅”的真正考验是在“亲政”之后,要处理来自家族内外的挑战。外面,主要是竞争对手的打压。这还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可以通过号召,调动家族成员同仇敌忾的精神来进行“自卫反击战”。只要家族成员、最高决策层上下一心,问题可以解决。因此,真正的危机来自家族内部,尤其是来自企业高层管理层。这对于“少帅”来说,是一道坎,考验智慧、耐心、勇气、胆识。跨过去了,就是“鲤鱼跳龙门”,第一道难关就闯过去了。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 ——香港中信集团总经理荣智健 最要紧处是“修身” “小子”们需要寻找人才,建立自己的智囊团,按照时髦说法叫“发挥团队精神”,这里面又是一池“深水”。 《中国工商》发现“小子”们已经认识到必须形成自己的管理团队,不能再像“老子”创业的时候那样单打独斗,要从过去依靠个人转变为依靠管理团队,并且还要处理好与“托孤大臣”的关系,化解新老团队之间的矛盾,再造和培育新的团队,使自己成为这个团队的领袖,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些是保证传承顺利的重要条件。在这点,茅理翔就是把儿子推向前台,在他周围物色新人组成小团队,这是被动“组阁”。有老爸在“组阁”比较从容,老爸要是不在,结果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小茅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吗?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企业家素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创业时期需要的是原始创业激情,需要身先士卒的感召能力,要善于通过口号式、运动式的方式,驱动企业高速发展。但对于接班人来说,需要把激情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要形成明确的战略观点,致力于企业系统的管理升级与文化变革。“小子”通过自己的团队智慧,化解危机,这样老掌柜隐退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或是权威真空)才会被少东家合理占据,家业才会延续。因此,“小子”真正面临的困难实际是文化问题、心态问题,缺少了企业文化缔造者的原来企业文化就像文化失去了灵魂,新的领导者很难在原先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建功立业,因此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再造,这需要“小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对于接班人来说,为了能够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动时刻,需要心理素质的磨练。古话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要紧的。 经济学家钟朋荣曾说过: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格修养有多大,这个企业就可以做多大,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财富,就可以驾驭多大的资产。这最需要一个“德”字,做领袖需要的是胸襟开阔,需要品德修养!没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又怎能“海纳百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