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先谢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8:42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这位创业元老两手空空地离开了自己白手起家创造的庞大国有企业集团 “国有资产不能量化给个人,但是可以奖励给个人。我们国家的好传统就是立功受奖,立个三等功奖励你多少股份,这是可以的。我现在正在等待上面奖励。” 2001年5月14日,当时已经年满60岁的赵新先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还是那样踌
唯一使赵新先宽慰的是,在2004年5月16日的免职大会上,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当着三九集团中层以上干部的面称其“40年如一日,为中国中医药事业,为三九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此前,证券市场上已经盛传他被“双规”。 赵新先的工作履历开始于1964年。当年,他从沈阳药学院毕业,随即穿上军装,在部队从事医药研究工作。1985年,他借款500万元,带着其参与研制的三九胃泰等科研成果,来到深圳笔架山,创办南方药厂。1991年底,以南方药厂为基础,三九企业集团成立。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并购,三九集团迅速扩张为中国著名的企业集团。 鲜花和掌声同样迅速回报给了这位戴着眼镜的东北大汉,三九集团的会客室里你能够看到赵新先同中央和军队首长的众多合影。被称为中医药现代化之父的赵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加成功,他的触角终于突破到医药领域之外——房地产、酒店、食品、酒和汽车等等,一度都是三九进军的目标。 如果说三九集团主动进行购并的企业其财务尚能够被理性控制的话,那么1998年随着众多军队脱钩企业被行政划拨到自己名下,三九集团高负债的“儿子”或“孙子”企业骤然增多,财务风险也相应提升。 曾经希望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的赵新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2001年重新厘定企业发展方向,确定生命健康产业为主营业务,将八大支柱产业缩减为金融和信息产业两大支持产业——金融为其融资,而信息则为其远程医疗提供手段。他希望让三九集团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植物药厂,10年内成为亚洲最大的医药工业企业,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打进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1995年5月1日,赵新先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打起了“三九药业”的中文广告,成为三九集团进军海外的第一声号角。此举引起世界震动,其国际化视野在当时的中国无出其右。在西方开创中医药事业毕竟困难重重,赵新先在其自称的“孤独之旅”上百折不回,最新的举动是2003年10月23日,通过已经注册的日本三九本草坊公司,三九集团正式完成对日本东亚制药的收购。 但是这些已经无法挽回三九集团在证券市场上的声誉。由于赵新先未能有力地剥离副业,三九集团在主业扩张急需资金的同时,不得不继续填补这些高负债儿孙公司的资金黑洞。从其控股的三九系股票中抽取资金成为手段之一,而迄今为止总共高达98亿元的银行贷款最终成为赵新先谢幕的引信。 赵新先感到了深深的委屈。银行的巨额贷款很多还没有到期,对方却已将三九逼上法庭。更主要的是,三九集团200多家下属公司,基本上是独立发展,赵本人并不能够真正掌控。他把这归咎于体制的原因。三九集团没有国家一分钱的实际投资,但却是隶属国资委的国有企业,如果改制计划不能完成,三九集团将缺乏发展的真正动力。赵于是引进印尼第一财团力宝集团,希望由此带动三九集团的改制计划,使企业的创业者和功臣们能够获得相应的股份。 为了三九集团的宏图大业,赵新先一直小心翼翼。曾经无限风光的赵新先2001年8月因为集团在股市违规遭到通报。他跑到中国证监会深刻反省。证监会副主席、被称为铁娘子的史美伦事后说,“通报过的企业中没有哪一家的一把手敢站出来认错,赵新先是第一人。” 然而,赵新先的计划还是落空了,尽管他曾经屡次强调三九集团“现在的50亿元净资产,这都是我们自己赚来的”。 他的继任者是从未有任何医药经验的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孙晓民。当年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的时候,赵在引用了柳传志所说的“信息产业越年轻越值钱,金融产业越有学问越值钱”之后,很是风趣地表示:“中医中药行业企业家是越老越值钱”。现在,他的想法一定变了。- (文/《环球企业家》□ 余勇|文 出自:2004年6月 总第9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