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人才与有效的需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0日 09:41 中国青年报 | |||||||||
陈江生 -所谓的人才应是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必须明白,只有有效的需求才是需求,只有那些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是人才。 -学历不等于人才,门第不等于人才;蓝领不一定就不是你所需要的人才,昨天的失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关心经济学的研究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的稀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这个世界。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甚至有经济学家在计算了当时已知的物质资源总量与经济增长引起的消耗之后,作出了人类在上世纪末将达到增长极限的结论。 当然,由于他们忽视了技术进步的特殊作用,结论下错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质资源的稀缺与人类经济发展所需物质资源量增大的矛盾解决了。相反,他们揭示了另一个矛盾:人类智力以及作为人类智力载体的人才的供给,无论从质和量上看,同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起来同样是稀缺的。世界如是,发达国家如是,我国亦如是。 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比起来,我国人力资源之匮乏是明显的。从学历结构来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有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也只有11146人;文盲率仍高达6.72%。如果说学历结构还只是反映了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潜在素质的话,那么拥有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则反映了国家现实可用的人力资源量。我们无法找到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不过从这条大家都熟知的“1000多名日本‘下岗’工人将要来上海求职,平均年收入估计高达40万元人民币”的消息中,就可以看出我国这方面的资源缺口也是很大的。虽然我国的待业人口庞大,但许多企业却难以在国内找到所需的员工,转而高薪雇用“洋下岗”。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如此速度的发展带来了诸如:没几年就有新的产业出现,甚至不到10年一个产业就完成了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和衰老的生命历程等现象。从而导致了新产业人才缺口的不断加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般说来有两条:一是自己培养,从学历教育方面看,我国在过去几年中扩大了高校的招生,缓解了对学历人员的需求压力。但由于教育资源总量的约束在短期内再进一步扩大已经很困难了。而且完成了学历教育和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还有一段距离。从职业培训方面看,我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设立了许多门类的资格证书。但仍然赶不上经济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另一条思路,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和智力,便成为重要的选择。 毫无疑问,我们过去在引进人才方面是有许多成功经验的。但是,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比如,引进人才所花的“大力”不应放在封官许愿外加浪费纳税人的钱上,而是要注意培育人才市场,清除人才流动的障碍,让海外的专业人才能够享受国民待遇。再比如,要通过健全法制、减少随意性来改善人才发挥作用的软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不要说人才不会来,就是来了也发挥不了作用,不能给你带来效益,成了庸才。 笔者以为,所谓的人才应是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必须明白,只有有效的需求才是需求,只有那些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是人才。换句话说,学历不等于人才,门第不等于人才;蓝领不一定就不是你所需要的人才,昨天的失败者不一定就不是今天你需要的人才。因此,一切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海外专业人才都应该是我们引进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