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慈而善者不在巨富中死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8:06 中华工商时报 | |||||||||
热风徐迅雷/文 喜欢折腾富豪排行榜的英国小伙子胡润,在今年五一到来之际推出了《2004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他的前东家《福布斯》同时也搞了一个“慈善榜”,慈善一时成为了“热词”。我在写了《充分的市场经济才有充足的慈善家》的时评之后,感到意犹未尽,觉得有必要从慈善者个人的视角,看一看“慈善”二字之伟大和重要。
富人与慈善,慈善与富人,两者往往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最近,我国翻译出版了美国作家理查德.康尼夫一本有趣的书:《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4月),作者在书中的基本观点是:财富这东西与某一类人有缘;富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的野生动物特征,因此在财富积累上比我们芸芸众生更有效。这让人想起英国作家哥尔斯密说过的话:“有衔银勺降生的人,同时也有衔木勺降生的人。”尽管财富或积累财富的能力可以或可能先天带来,但慈善可不一定能够先天带来,所以,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说的,“慈悲不应带有强制性,慈悲应该自天而降、滋润大地的雨露”,大抵属于一种理想。 然而,世界上的慈善家越来越多了,因为社会的“强制性”越来越大了;同样,随着社会的“强制性”越来越大,个人慈善自觉性也越来越强了。这次由胡润主导的“慈善榜”上,50位慈善家2003年总共捐赠了10.2亿元的现金和物资。这当然与美国还没法比,美国作为慈善家的乐园,慈善事业可谓高度发达。美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早,而且秉承了欧洲慈善家的传统。当1620年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时,船上所有的人都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各种器具都是公用的,一旦一个人出现了困难,就有很多人来帮助他。这其实就是慈善事业的萌芽。后来,当越来越完善的高税率制度管巨富大款的时候,慈善事业成为了富豪们散财的必经之途和最佳之路。 在这样的人生路途中,慈善家们的眼光、胸襟和气度都变得越来越广远。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就不用说了,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创始人雷.克罗克的遗孀琼.克罗克,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慈善家,她继承了大笔财富、乐善好施却自甘淡泊。今年1月,在她病逝3个月后,国际性慈善组织“救世军”宣布收到来自她高达1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至此,琼.克罗克已将自己的20亿美元财产捐赠殆尽。而且,慈善会让人变得更美,欧洲最靓女星、被誉为“欧洲影坛第一夫人”的凯瑟琳.德纳芙,非常关心慈善事业,她领导的一个慈善团体为阿富汗失学儿童进行募捐。这位美丽的女人,因着内心的善良更加美丽动人。 慷慨无私、淡泊名利,是人生的高境界;亦商亦善、回报社会,是事业的大境界。“及时行善”与“及时行乐”相比,对于财富拥有者来说,就是天壤之别。财富成为遗产,往往造就的是败家子,“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个可怜可叹的悲剧。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当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都还很薄弱的时候,最需要大量的慈善捐款。如果富豪们毕生都守着自己的财富,其实是对财富的最大浪费,也是对社会的最大不公。 慈善事业,不一定就是富豪的事。一些并不十分富有的人,同样可以做出非凡的业绩。在我国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颍上县,有位名叫王家玉的农民,收养了199个孤儿(多数残疾),最后弄得自己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这样的慈善经历,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慈善事业,也不一定就是捐款的事。英国前王妃黛安娜,生前担任慈善大使,到非洲等地多次接触慰问危难病人,包括艾滋病人。在天堂里,黛安娜是有资格微笑着回忆人间的。 美国有个帮助穷困年轻艺术学生的慈善团体“美梦基金会”,其创始人米奇.阿尔博拇最近写了部小说《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天堂成了从头反省人生的地方,天堂里的五个人告诉我们这些在追逐名声和财富的文化困境中迷失的男男女女:我们所有人,都生存在一个网络中,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根丝线,都编织进了世界上所有生命丝线共同组成的织锦。由此我们看到:在这样的“织锦”,你、我、他,都离不开慈善的维系。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卡耐基的名言,是一个伟大的慈善家的真理式发现,这应该成为指导富豪处置财富的最高行为准则。让我们永远记住——— 慈善让财富光辉,慈而善者不在巨富中死去,更不在挥霍中了结; 慈善让生命光辉,慈而善者只在回馈中存在,更应在奉献中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