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作弊现象年甚一年
昨天上午,百万考生步入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考场,为个人的前途奋战。而与此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疑问:这种考试能否测试出人们的外语水平?评定职称是否有必要设立这样一道“门槛”?这一全国统考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
昨晚,新华社发布了一组稿件,对职称外语考试进行反思。文章引用专家的话说,在一些领域,职称外语考试已成为一道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的“门槛”,违反了人才成长的规律,挫伤了人们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图:考场外,几名考生仍在紧张地看书,希望凭借最后的努力“博分”。
职称外语考试三大弊端
1门槛非高即低难测真实水平
20世纪80年代,职称外语考试在我国出现。后来根据人事部的决定,职称外语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雷女士去年报名参加了英语B级考试,得了90多分。“考试太简单了,大致相当于大学公共外语一二年级的难度,很难测出一个人的外语水平。”她坦言,自己考分虽高,但要真遇上老外肯定没法交谈,一份普通的英文报告也写不好。
在一些人视为“小儿科”的同时,另一些人却视之为畏途。顾建人是上海的一位农业师,1981年大学毕业,近年陆续发表了十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同时在农业新产品开发方面成果卓著,仅2001年就盈利300多万元。然而,为了申报高级农业师职称,他已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元气大伤”。顾建人说:“像我们这样的农业科研人员,除了春节休假几天外,几乎天天在田间地头奔波,不是搞新产品攻关,就是在实验室做试验,实在没空坐下捧起外语课本。”
2作弊现象猖獗“枪手”屡见不鲜
职称外语考试对晋升职称具有一票否决权,而职称又与收入、福利、住房、地位、社会评价等诸多诱人的东西紧密相连。怎么办?一些人动起了歪主意:作弊。
去年人事部主管的几项考试中,发现违纪达1万多人次,其中主要集中在职称外语考试上。而根据湖南省人事考试中心的统计,去年这个省在职称外语考试中共查出违纪作弊考生820人,作弊方式五花八门,包括用手机传递信息、偷看他人试卷、夹带资料和交换试卷等。其中找“枪手”代考是作弊的主要形式,被查出500多人。
“职称考试忙,考场多荒唐。觅一支好枪,替我上战场!”在一些地方,作弊者把英语过了六级的高校学生当作最佳“枪手”人选,甚至开出了1000元的高价。据知情者介绍,有人干脆请假证贩子制作假身份证,供“枪手”使用,让监考人员难以查验。
3教材一年一换只为变相牟利?
对绝大多数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人来说,有一些钱他们是不得不掏的:
——缴纳考试报名费。这是参考者要花的第一笔钱,不同地方标准不一,每人从三四十元到五六十元不等。
——购买相关图书。比如,职称外语考试所必需的《职称英语指定用书》及《考试大纲》,定价58元。而这些辅导教材只供一次性使用,到第二年就作废了。一些考生认为,外语知识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固定的,换教材等于变相让考生多掏几次钱。
——参加培训班,费用从200元到六七百元不等。
有人曾做了这样的估算:包括报名考试费、参考图书费、培训费在内,每人为考试的支出一般不低于200元,而每年上百万人报考,参与者支付总额可能高达数亿元之多!
“像职称外语考试这一类的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已受到部门利益的驱动,形成了相应的利益分配体系。”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管理学博士曹子祥表示,“如果是免费的,他们会这么卖力地推行吗?”
专家访谈
职称外语考试作用甚微
11日全国又举行了一年一次的职称外语考试。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参加考试者付出的成本高,实际收益小,考试仅仅是走形式,在工作中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对外语教学与应用有多年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王建民指出,目前的职称外语考试存在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外语考试无法真实衡量申报职称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低并不一定缺乏专业水平,同样,外语水平高也无法说明其专业水平就一定突出。另一个最突出的弊端就是造成了人们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巨大浪费。由于外语考试是晋升职称必过的一关,只要想获得职称就不得不拿出许多时间、花费大量精力用于外语学习,而大多数人评上职称后便把外语扔在一边,在其工作中真正能用上的寥寥无几。
王建民说,一项考试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应试者的知识掌握水平,另一个则是通过它来促进人们的学习。职称外语考试没有达到这两个目的。由于绝大多数参加考试者平常工作中用不到外语,仅仅为了考试,就避免不了考试违纪行为的发生。
王建民认为,现行的职称外语考试显然存在方向上的错误。假如参加考试者工作领域需要外语,平时经常操练,那职称外语考试自然不在话下。反之,即便通过考试来强化外语方面的要求,也未必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用资格认证替代职称考试?
专家认为,工厂企业或基层单位可根据岗位资格证书评聘人才
目前的职称外语考试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弊端日益凸显。为此,社会上有不少人建议取消这一考试,用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水平认定等形式来替代。对此,一些专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提出,按照科学人才观,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其核心是坚持能力与实绩的标准。因此,职称外语考试应坚持“三不”原则:
——“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有些涉外岗位需要外语,进行外语测试是完全必要的;但很多岗位不需要外语,就没必要测试外语。
——“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按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外语只是其中一项,不能“一票否决”。
——“不一个模式”,即职称评聘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可以设计三条通道,即职称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能水平认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可以按照职称资格标准,聘任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或副教授等。工厂企业或基层单位则可以开展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水平认定,凭岗位资格证书聘任技术工程师、会计师、评估师或律师等职务。
鉴于目前我国已设立或引进多种外语水平考试,人事科学研究院李建钟博士提出,职称外语考试应该引进外语水平证书互认机制。“对于那些参加了托福、大学四级六级等国内国际通行的外语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或达到相应分数的人,人事部门应该予以承认,让他们免除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