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科研委员布斯坎:中欧科技合作向新领域推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1:3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冯青 北京报道 4月6日至11日,以欧盟科研委员菲利普·布斯坎(Philippe Busquin)为首的高级代表团访华,就中欧关系和加强科技合作等与中国官方进行了会谈。7日,布斯坎委员与中国科
自1998年中欧签订《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以来,中欧双方在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欧盟框架项目和中国的863计划、973计划相互全面开放,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最新的消息就包括,双方即将启动SARS研究。 布斯坎1941年出生于比利时,毕业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他身材高大、一口法式英语,思路严谨,亲切而随和。作为欧洲政界的重要人物,他曾先后担任比利时众议院议员、国家教育部部长等职,1999年9月至今开始担任欧洲委员会(欧盟)科研委员,成为欧盟的关键人物之一。 布斯坎在担任欧盟科研委员期间,为推动中-欧三大科技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欧盟框架项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认为,中欧科技合作应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食品安全。 4月7日,在中欧空间高层论坛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菲利普·布斯坎委员。 中欧全面合作科技开发 《21世纪》:你这次访华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 布斯坎:访问期间我们回顾了中欧20多年来的科技合作历程,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具体途径,以及如何加强政府对话事宜。 7日在徐冠华部长和我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决定还将在空间、氢能源、人类和动物的新生疾病等新领域进一步探讨合作关系。例如即将启动的SARS研究项目很令人鼓舞,而中方也对参加欧盟2004年将要举办的禽流感国际研讨会表现出了兴趣。 《21世纪》:1998年中欧签订了《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你如何评价中欧双方这5年多的合作? 布斯坎:中国是欧盟在亚洲第一个签定科技合作协议的国家。之后我们很高兴看到双方的科技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合作研发活动以及政策性对话和接触不断增加,双方科学家也能密切进行各项合作。 今年年底,《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即将到期,这次我们和中方讨论了续签问题,目前正在对科技合作协定进行评估,这将为提高合作协定的执行效率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合作协定的更新。 《21世纪》:《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规定,欧盟框架项目和中国的863计划、973计划相互全面开放,欧盟框架项目具体指什么?中欧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布斯坎:欧盟框架项目是世界最大的研究合作平台,每个框架计划的实施期限为5年,它是目前唯一一个对中国完全开放的外国研究项目。 中方对欧盟框架项目进行了积极参与。例如人性化信息平台项目,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体系,特别针对疫情控制。去年SARS期间,已在意大利运作的该项目管理办公室和欧盟联系,提出中国对该项目比较感兴趣,很快欧盟就收到了希望中国参与这个项目的提案。 目前欧盟正准备制定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主题范围和自主方式都将做出重大调整。中国也正在制定本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方希望对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的开始阶段提出建议,而国际化的欧洲研究区的建立将使第七个框架计划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大大加强。中欧双方还将在2005年举行的科技和战略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加强政策层面的沟通。 《21世纪》:欧盟框架项目合作过程中,资金投入多大?欧盟为中国提供了哪些资金支持? 布斯坎:欧盟每年为欧盟框架项目的拨款为40亿欧元,其余资金由参与该项目的伙伴机构补充。在《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签署之后,欧盟对中国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例如在第五框架计划实施过程中,欧盟对中国的资金支持从2000年的1000万欧元增长到了2003年的2亿欧元,资金总计为2.5亿欧元。在第六框架计划中,中国和欧盟的合作总金额达到了总投入的4%。目前我们和中国正在谈判的8个合作项目中,欧盟将投入1500万欧元的支持。从2000年起,中国对参与欧盟框架项目的投入按欧元计也翻了四番。 空间和能源领域深度合作 《21世纪》:这次中欧空间合作高层研讨会,在空间合作方面取得哪些进展? 布斯坎:我们和中方重点讨论了空间科学和技术、空间技术的商业化、科学家的培训和流动、全球环境和安全监控、太阳系以及远太空探索等问题。双方还就建立中欧空间合作对话机制进行了商讨,指出了在导航定位、对地观测、卫星通讯等方面的合作前景。 双方同意在中欧科技合作协定的框架下,建立一个中欧空间科技和应用合作高层指导小组,支持双方在此领域的长期合作。该指导小组成员由欧盟、欧洲空间局(欧空局)、中国科技部、国家航天局等一些高层官员和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整体指导中欧空间科技合作的进程。 《21世纪》:去年10月中欧签署了《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现在执行情况怎样?我们知道美欧之间曾就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有过争议? 布斯坎:伽利略计划是欧盟和欧空局共同负责的民用卫星导航服务行动计划,将通过启用30颗导航卫星及相关的地面设施,到2008年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 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协定确定了合作的目的、原则、范围、方式、资金、机制等内容,目前在北京已经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 关于美国的GPS系统我不想多做评论,但是今年2月欧盟已经和美国达成了双边协议,GPS系统的部分技术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可以进行完全兼容。 《21世纪》:中欧还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上有合作,目前实施情况如何? 布斯坎:ITER项目是由欧盟发起并设在英国的项目,预计耗资45亿欧元,旨在共同建造和运作一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该项目将使核聚变能源生产的科技开发大大前进一步。中国在2003年9月向欧盟提出了参与该项目,其它参与方还包括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 目前ITER项目还处于谈判之中,最大争议在于实验堆建造地点的选择:法国的Cadarache、日本北部的Rokkasho-Mura是两个备选点。欧盟、中国、俄罗斯支持将实验堆建在法国,而美国、日本、韩国则支持在日本建造。 《21世纪》:在能源方面,中欧还有什么新的合作项目? 布斯坎:可持续发展是中欧双方的共同目标。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保护环境。今年5月中欧将召开能源合作大会,探讨应对挑战、建立合作关系的新机遇。双方还将在北京氢能大会上探讨氢作为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