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长卫留成的抉择 非工业突围北上泛珠三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09:3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符定伟 海口报道 两年前,卫留成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料。他还引用河南农民的说法:“祖先的坟上没有那个蒿子。既没有那个蒿子,就当企业家。”
这一次卫的祖坟上是长出了蒿子。2004年2月28日,卫留成当选海南省省长。在来海南之前,这个从河南农村出来的孩子,吃着玉米和红薯长大,并用父亲上山砍柴换取的钱读完了北京石油大学。 卫留成早先为人所知,缘于他成功地领导了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海油,尤其是将中海油这艘大船开进资本市场。 离开中海油,卫本以为要离开海洋,但却掉进了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岛屿上,举目四望,海水蔚蓝,涛声阵阵。 他会游泳吗?能游多远? 致“海南加西亚”的信 从企业家到省长的卫留成,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发火。 2003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派他担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并提名为省长候选人。当天下午,省委书记汪啸风向他交接了政府的工作,9日,卫开始批文件。一个月后,他统计了一下,批了57件,只办了2件。 大半辈子呆在大企业里的卫,发现自己跌进了一个局。在中海油时,对下属的报告如果前半页还不知所云都会生气的他,这次拍案而起! “政府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有些人说的多,做的少,一方面是光说不做,文件下的多,落实的少。”卫说。 但他没有马上采取行动。1999年,卫做了一次迄今为止被称为“最大失误”的决策。在匆忙中,中海油海外上市铩羽而归。那时他上任中海油总经理才两个月。事后,在纽约世纪饭店,他趴在公司财务总监的肩膀上流泪。当时,曾一度盛传说,他伤心得想跳楼。 一直认为自己判断力很好的卫留成说:“不希望再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前车之鉴,这一次他很谨慎。一个多月后,他采取了一个小小的举动:送书。 2004年新年到来之前,卫留成送了一百本书给海南省政府的厅局级和各市县领导。这本被当作新年礼物的书是《致加西亚的信》。 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美西战争期间,美军必须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的众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位置。一名叫罗文的军官拿着总统的信,历经千辛万苦送达加西亚。 众多的官员都在琢磨着这一举动的含义。一名正厅级干部说自己在春节期间,将书“细细翻了一遍,收获很大。”但他没有说收获的是什么。 卫的赠书之举,使这本原来在海南并不太为人所知的书,一度脱销,许多部门都大量购此书,广为学习。来自各大书店的消息说,购书者多为各厅局和市县人员,一买就是上千册。 本来只是让中层领导读读此书的卫留成,也许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快在海南就几乎家喻户晓。一名官员说,省长推荐的书不能不读,至少应翻翻,将来也好有个应对。 这或许是他的企业思维方式与政府作风的第一次“交锋”。 之后,卫推荐的另一本书是《改革政府》,其意图就很明显了。这本书论述的是政府官员如何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工作。 卫说,政府有些文件是两三年以前下发的,现在回头一看事情依然存在。更严重的是吃拿卡要,而且政府门难进,脸难看,或者光拿东西不办事。 政府效率企业化 这时,卫从企业到政府,不到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卫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只是不停地上山下乡,不停地找人谈话,了解情况。 2004年2月底,卫开始系统地兜出他的执行文化概念。 在多次公开场合,卫都说,执行文化是西方大企业里普遍推广的行事方式,它强调员工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执行。“抓好执行文化,海南就有希望。”卫说。 显然,这与政府的某些部门善于纸上谈兵不同——一份文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地。 卫决心在政府机关中,引入企业的执行文化。而送书成了他启动企业模式的前奏。 现在,海南省政府开会有个特点,省长、副省长安排工作时,每一件都要明确,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何时完成。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厅的工作计划,多了一个附表,什么项目、多少钱、什么时间、分给哪,最后还有一条:责任人是谁。最后一条是卫加上去的。 而配套措施是,卫准备按这种方式考量官员,该提升的提升,该处罚的处罚。 卫的这些做法,至少表面上看来是成功了:各厅局、各市县领导逢会必谈执行,逢事必强调落实。 但还是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声音。一名厅级干部抱怨说,企业怎么能跟政府机关比呢?一个是利润最大化的操作模式,一个是强调公平的全民福利。 卫也承认,这是他把企业的一些理念一些做法移到政府机关了。但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与政府的一套有比较大的差距。 这个过程很难,这如同卫个人的角色转换一样。他对自己近半年来的评价是,初步完成了角色转换。 卫在中海油时常举的例子是,如果让美国通用的杰克.韦尔奇到中海油来,他也许干不了两周。因为,在某一年里,美国通用平均3天购并一家企业,而中海油要收购一家企业,审批往往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从企业到政府,卫能干多长时间呢?卫说,希望干到退休,并宣称已和家人商量好了,准备在海南买房子。 “欠发达地区”战略 刚到海南时,在一次会见海外的海南人时,卫谈了海南的情况后,对方说,这些年听了很多口号,不希望再听虚的东西。卫尴尬了一会儿说,这也是中央让我来海南的目的:多干实事。 想干实事的卫留成,给海南省人民描绘了一幅蓝图: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 而对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任务,卫给的指标是,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逼近100亿元。 对于将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定得高于生产总值,卫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一定要高于它的增长速度。“你不可以片面去追求数量,GDP增长很多,而财政收入很低。” 海南经过10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电力等比较完善,而且某些方面领先于全国,各种软环境也在改善。 卫认为,本届政府提出每年GDP增长10%的目标,是建立在海南近几年来经济的稳步回升之上。“尽管有相当困难,但还是有条件去实现。” 关键是不能急于发财,不能大起大落。 很多卫的前同事说,他第一眼看起来很土,连吃饭都土。卫喜欢吃大排档,一见到白色的餐巾和刀叉就不舒服。卫也说,别看自己有时西装革履,其实从小从泥巴屋里带出来的东西很难改变。 “但他土得实在。”海南一名民营企业的老总评价说。 这位实在的省长第一次公开说,海南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语点醒长年笼罩在“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光环下的海南人。他敢于这么说,是冒着否定海南建省办特区16年来的成绩的风险。 海南人必须从梦中醒来。卫的发展思路是,海南不要企图做经济强省,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个特色被卫如此描绘:保护好海南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环境,利用好资源,走协调发展的道路。 他主张不要跟别人攀比GDP。 在发展目标上,卫将海南定位为健康岛美丽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长期发展的最基础的资本。海南的经济总量小是一个弱点,但现在把科学的发展观、把全面直辖市的发展思想注入到新的快速发展当中,海南显示出了一种后发优势。 今年初,卫与众多的省部级干部在中央党校系统学习了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用到了海南的实践中。他认为自己受的教育很大,海南现在有条件走协调发展的道路,“最重要的是领导不要头脑发热”。比如,不要用GDP去考核贫困的中部山区的领导干部,而要保护好资源。 非工业突围 作为国企的老总,卫留成经常打打高尔夫球,还写英文日记,他如何把土气和洋气综合在一起,这是他让人不解的一个地方。 卫在中海油时,有时和外国公司的石油老板一边讲英语,一边打高尔夫,有些事情谈起来确实有一些共同语言。 想要共同语言的卫,在今年2月底,邀请了100多名在华的美国商人到海南来打高尔夫球。虽然卫说自己的水平在90杆左右,算不上好,但许多美商喜欢跟他过过招。 “其实,很多官员都打这个球,只是卫大声说出来罢了。”一名美商说道。 在卫来海南之初,人们普遍认为他会在工业上有所作为——海南人称他为“工业省长”——因为工业一直是海南发展中的短腿,但人们失望了。海南历史上对于发不发展工业,如何发展有过争议,目前争议已告一段落。 “鼓励大公司进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政府工作报告如此给海南的工业方向定位。 卫说,海南不要做工业强省,不要像别的省市一样工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七十。海南的工业化道路要以“三不”为前提: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这个前提下,海南将工业布局集中在西部,而中部山区和东部旅游区不准布置工业。 其实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说法,多任海南省的领导都提过。关键是,不发展工业,海南如何突围? 卫给出的路径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鼓励高科技项目,发展造纸、天然气化工、发电、制药、汽车、农业加工业和海洋加工业等。几年后,海南的工业短腿会逐步拉长。 “现在对我的叫法很多,原来是工业省长,再后来是养猪省长,还有人叫我教育省长、金融省长。我认为当省长,什么都要抓。”卫说。 作为省长的卫,近期抓的事中可能要数金融最多。海南经历了金融泡沫后,地方金融一蹶不振,甚至被称为“金融高风险区”。卫面临的问题是,海南要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时,却发现没有了支持这驾火车前进的“金融能源”。 卫迫不及待地做的第一件事是:复活海南发展银行。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一次呼吁了此事,并声称要引进外资银行,重组海南的地方金融机构。 卫留成还要抓旅游、抓农业、抓教育、抓文化等,他想为海南人们多做点事,以证明中央让他来海南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海南的发展要向哪个地区靠近时,卫毫不犹豫地说:向北!靠近泛珠三角洲。 他自己会不会也很快就北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