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需求与投资调查:北京人饮食已达富裕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 08:08 北京娱乐信报 | ||||||||||
北京市农委日前发布了北京城市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与投资意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城市农产品(食品)消费总额每年超过600亿元,消费需求以大米和生猪肉为主,实现了由低蛋白、高脂肪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转变。报告显示,从恩格尔系数看,北京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已达到“富裕型”水平,城市居民消费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分析1:居民消费已达发达国家水平
北京市农委的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北京1000户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情况的记账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已达到“富裕型”水平,恩格尔系数近5年平均为0.37,城市居民消费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统计系统按人均年收入将2002年北京城镇居民收入划分为低收入户、中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偏上户、高收入户5个层次。调查显示,北京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总体上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从近期的实际情况看,不同收入群体居民的消费倾向呈现不同的走势。收入越低,消费倾向越高;而收入最高的群体,消费倾向很低。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城市五个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倾向,从低收入户到高收入户依次递减,分别是1.13、0.92、0.86、0.85、0.66。可以判断,高收入额度、低消费倾向的群体,投资倾向偏高。 从恩格尔系数看,北京城市居民消费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名词解释:恩格尔系数 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所占比重越低说明居民富裕程度越高。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考察标准,高于59%为贫困型,50%-59%为温饱型,40%-49%为小康型,低于40%为发达国家标准(富裕型),低于20%为最发达国家标准(最富裕型)。 不同家庭年收入群体分布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网上调查显示) 5万元以下 49.3% 5万元-10万元 37.5% 10万元-30万元 9.4% 30万元以上 3.8% 报告分析2:农产品年消费总额超600亿元 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城市农产品(食品)消费总额每年超过600亿元。 2002年,北京城市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为人均3472.5元。城八区按1300万人口计算,全年的食品消费总额约450亿元。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市食品的零售总额约为470亿元(农村地区27亿元)。与城市家庭住户记账调查数据大体相当。 集团消费如各大机关、学校、医院等,其农产品(食品)消费未计入居民日常消费的统计范围。据农产品流向调查数据估算,社会团体集团消费小计约102亿元。餐饮企业也是农产品(食品)消费的重要主体。经估算,餐饮业农产品(食品)消费小计约71亿元。 据此推算,北京城市每年农产品(食品)的消费总额约为623亿元。 报告分析3:城区农产品80%来自外埠 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其中,批发和摊商销售中,以外埠为主;连锁超市中,以北京郊区供应为主。 据对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3大类农产品进货来源及销售流向的汇总分析,近3年批发市场农产品上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中北京本地产量维持在20%以内,来自外埠的量占80%以上。从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流向看,北京市消化的量占80%左右,转销到外埠的量占20%左右。 调查显示,在蛋类、蜂产品、南北干货、水产品、奶类、干果、鲜果类、菜类、肉类、熟食、杂粮等11类生鲜品中,连锁超市中北京供货的生鲜品占销售总额的近70%,而且近几年这种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分析4:农产品消费以大米和生猪肉为主 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城市居民对农产品(食品)的消费需求以大米和生猪肉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农产品的频率大部分为每天购买一次,所占比重62.5%,其次是三天购买一次,所占比重为29.5%。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农产品的场所主要是在超市连锁店、个体摊贩、零售市场,所占比例分别为37.9%、33.7%和22.4%。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居民主食消费以大米为主,其次是面粉;经常消费的产品主要有面包、切面、馒头等加工制品和豆类、杂粮;方便面、包子、饺子等速冻食品以及糕点、罐头只是偶尔消费。在肉禽类产品的消费中以生猪肉为主;蔬菜类消费以普通菜为主;鲜果类以应季水果为主,而且主要是国产水果。干果、花卉及蜂产品的消费不是很经常,只是一般消费或偶尔消费。 主食 大米 78.8% 白面 17.3% 经常消费的产品 面包 50.1% 切面 38.3% 馒头 23.9% 报告分析5: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出现“两高两低” 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实现了由低蛋白、高脂肪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转变。 1998年至2002年5年期间平均,粮食、肉禽及制品、水产品、菜类、干鲜瓜果类、坚果和果仁类、奶及奶制品类、蛋类共8大类传统农产品消费支出,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为55%。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这一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为57.9%,2002年为52%。这种变化反映出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偏好,平均每年变化1.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成为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 5年间,八大类传统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肉禽及制品、菜类消费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在食品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9.00%下降到2002年的6.40%,肉禽及制品由20.60%下降到16.30%,菜类由8.10%下降到7.20%。这期间,八大类传统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肉类、蛋类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为负值。 从总体看,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在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比率普遍提高,尤以奶及奶制品、名特优干鲜瓜果、水产品类消费需求增长显著。城市富裕家庭对某种农产品的消费逐步趋于稳定,其消费偏好朝着健康、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转变。 报告分析6:团体消费成为农产品市场“主角” 调查报告显示,团体消费在北京农产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从批发市场农产品在市内的销售流向来看,机关团体学校、农贸市场、餐饮企业是三大需求方,三者合计购买量占市内流量的64.2%;其次,配送中心、超市购买量各占10%左右,且超市购买比重近年有增加趋势,还有少量又转售到其他批发市场。 从北京郊区农产品配送中心看,配送中心蔬菜市内销售流向格局近两年基本稳定,其中,销往农贸、批发市场的比重有所下降,销往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各大团体的比重略有增加。这说明经过加工、包装的净菜正在深入到最终消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