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职场 > 正文
 
探讨“浙江人经济” 今日浙商会否变成昔日徽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 07:35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汪晓东

  吃苦耐劳,背井离乡创业,财富与名声显赫……如今的浙商与昔日的徽商,似乎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那么,今天的浙商是否也会像徽商一样,在家乡除了留下豪宅,不再有其他的产业?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或许,这样的担心过早了一点,因为:一则,世易时移,如今的浙商不可与当年的徽商同日而语;二则,浙商无论在省内还是在省外发展,对全国发展是有利的,对浙江的产业提升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在探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的话题时,有人冷不丁提出一个疑问:今日浙商会变成昔日徽商吗?

  要真的比较起来,这两者其实有许多根本性的不同,没多少可比的。不过,从某种角度看,他们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背井离乡创业,他们的财富与名声在全国的显赫,似乎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那么接下来的担心,也就好像顺理成章:当年的徽商在外面是何等富可敌国,然而对他们的家乡而言,似乎只带来了无数雕梁画栋的宅院,而并无产业上的联系;那么,今天的浙商是否也会像徽商一样,在家乡除了留下豪宅,不再有其他的产业?

  记者就此话题,与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探讨。

  对区域协调发展有好处

  浙江省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认为,没有必要把“浙江人经济”的问题看得太重。他甚至不赞成提“浙江人经济”和“浙江经济”。“这种提法在理论上是否能够成立?”他说,首先是要搞清楚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与跨国流动有什么差别,前者涉及区域共同发展的问题。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则认为,这其实是个利益立场的问题,就是你是站在浙江看还是站在全国看这个问题,还要看企业是为什么走出去的,是因为环境制约发展而走出去的,还是其他原因。资本本身就具有流动性,企业家总要把资金投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而这对国家而言也是有好处的。

  杭州商学院副院长张仁寿说,据他了解,在外的温州人去年创造的产值约为560亿元,相当于温州GDP的一半左右。他估计,在外浙江人创造的产值应相当于浙江GDP的20%左右。他认为,从全国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是市场在配置资源。

  “浙江人经济”对浙江总体上有益

  张仁寿说,现在就担心浙商会成为当年的徽商,进而担心会发生“产业空心化”,这未免太早了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进流出都是正常现象,同时也反映了浙江企业家对市场和商机的把握。而且,浙江资本流动也是双向的,浙江有好的项目,有些资本也会回流的。看问题不要那么悲观,古代有些商人,有了钱,或置地或买官,因此逃脱不了历史的宿命。现在,“浙江人经济”的总量越来越高于“浙江经济”,但浙江人可能也越来越富。

  浙江省委党校软科学研究所所长盛世豪认为,对“浙江人经济”要分一分类,不要笼统地讲“浙江人经济”。他认为,浙江出去的企业至少有这样三类:一是控股一些省外的配套企业,以降低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而生产基地还在浙江;二是将企业总部搬到大城市,寻求在更高层次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土地、能源等受制约,生产成本走高,于是把企业迁出。在这三类企业中,第一类比较多,而且对浙江本身的发展也有好处。而后面两种情况可能对浙江会有影响,但这是企业为追求更大发展做出的选择。作为政府,应当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让企业留下来。

  走出去的企业不是浙江经济的主体。当然,一些企业把总部搬到大城市,生产基地还在浙江,这对浙江的产业升级有好处。而且,走出去的企业越多,与外界的联系就越广,对浙江企业而言,可以利用的资源就越多,也为没有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因此,“浙江人经济”总体上是有好处的。

  解决原有优势弱化的出路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副所长杨建文说,从目前情况看,浙江的制造业层次还不很高,与国际大企业的关联度还不很强,这方面与苏南地区有明显差异。浙江的制造业中,消费品(生活资料)的产业比重很大,而近几年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强,浙江制造业当然会受到影响。相反,资本品(生产资料)的寻求却很旺,而这在浙江却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完成一个提升,即由消费品的制造业提升到资本品的制造业。产业要提升,市场要开拓,资本要寻求更加有利的投资场所,这就是浙商要往外走的内在原因。

  张仁寿指出,也应看到,浙江原先的有些比较优势在弱化。浙江人原来津津乐道的优势,比如体制活,浙江人精明而勤劳,搞小商品和轻工业特别有效率,等等,有的在改变,有的在弱化。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民营经济,而小商品的利润也越来越薄。浙江要适应这种变化。

  从国外情况看,资本流出大的一般都是发达国家。但是,发达国家资本流出多,流入也多。浙江的担心是外资流入不多。去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不到50亿美元,与江苏差距很大。浙江为什么引进外资不多?有人分析其中原因说,一是民资比较丰裕,二是浙江人算得太精,三是浙江本身的产业层次不高、规模偏小。当然也有人认为,以前浙江人对外资的重要性有不同认识,有一种说法是,浙江在吸引外资上“政府急,民间不急”。

  张仁寿强调,通过吸引外资提升浙江产业档次,这一点十分重要,也是“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之争带来的启示。完全依靠内资提升产业层次,速度不会很快。当然,提升产业层次的问题比较复杂,比如人的问题,浙江人比较适合做小商品,但要真的搞IT业、重化工业、汽车业,是否也能像小商品那样有竞争力?

  同样的土地面积,或者同样的产品总量,如果产生的利润越来越低,那就没法遏制资本的外流。而如果随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引进大批外资,进而提升浙江的产业层次,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那么,对浙江资本大量流出的担忧就显得有些多余。当然,这有赖于不断优化能够吸引外资进入的发展环境。

  重视徽商提供的启示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古徽州的情况是两头“在外”,徽商的商业行为与家乡联系不大,特别是到后来,连商品也不在当地生产了,徽商与徽州实际上已经脱离关系,徽州仅仅是出人而已。因此,浙江可以从当年徽商的历史中吸取到这样的教训:要想把走出去的浙江人吸引住,就一定要与他们保持经济关系。如果没有经济联系,而外面赚的钱更多,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回去呢?就比如当年在上海的江浙财阀,大部分就不回去了。

  杨建文说,怎样让浙商对浙江经济产生带动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那些受土地要素约束小、前景又比较好的产业。浙江必须实现新一轮转型,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

  杨建文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金往可赚钱的地方走,这就是浙商与徽商相近的地方。因此,要避免浙商成为当年的徽商,就要不断创造让浙商回流的平台。当年的徽州没有这样的平台,这是徽商没有回流的根本原因。当然,要保证这个平台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产业条件和制度条件,产业要有前景,体制要更有活力,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把“浙江人经济”和“浙江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

  葛剑雄认为,徽商的衰落,有政治的原因,比如政府改变了盐的配额,盐商最大的靠山没有了;也有交通方面的原因,比如津浦铁路的开通,运河的漕运就废掉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开埠后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的冲击,而徽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开发出新的商品,这样,原来的市场就慢慢萎缩了。因此,这也是一点启示,就是要以变应变。比如当年的广东商人,就是及时吸收了新的商业模式,到大城市做百货,生意做得很大,昔日上海南京路上的大百货店,很多就是广东人开的。

  浙商的特点是,他们挖掘“第一桶金”的本领很强。因此,浙商也不必总是把眼睛盯在上海,可以到其他地方寻求发展。经济发展的梯度总是存在的,有梯度就有商机。浙商应该到更广阔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寻求更大的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浙江新闻 全部徽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