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低保待遇将“量身定做”
北京市将根据不同低保家庭的困难原因和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对于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则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对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已就业的实行“救助渐退”政策。目前这项“量身定做”低保待遇的制度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详见2月3日本报)
重点点击
低保制度更趋于科学化
北京将“量身定做”低保待遇,这本身就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对低保户实行分类救助与救助渐退,实际上就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与原则性。分类求助就是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不搞“一刀切”,根据低保家庭的实际收入和目前的生活状况,来解决低保户的实际困难。而求助渐进则是让那些实现就业,已不再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员,不能再把享受低保当成了“安乐窝”,从而避免了低保政策养懒汉的不正常现象发生。这实际上就是在体现低保制度“不应保不予保”的原则性。
城市居民最低保障金是一种社会福利,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的一道防线,是满足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救济金。因此,低保制度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更应该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政府有责任使其在实行过程中惠及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更有责任去从细节上落实,以实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而北京市这种“量身定做”低保待遇的做法,体现了一个责任型政府的努力与追求。
当前,政府为了关心低保户的切实困难,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每年都投入了巨大的低保资金。为了更好地落实低保金的发放,政府也在不断地调整政策,使这一关系民生的低保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此次北京市将根据不同低保家庭的困难原因和实际需求,对其实行分类救助。这种“量身定做”低保待遇的做法,既体现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与原则性,更注重发展与创新,使救助与就业相互促进,从而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生活保障,便于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单士兵
有理有据
分类救助有利于社会利益平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实施这项制度以来,为我国各项经济、社会改革措施的实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社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低保制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百万富翁低保户等现象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保制度作用的发挥。因此,对低保制度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就成为时代的要求。适时调整城市低保政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政策法规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民政部门理应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断探讨,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市的做法就值得称道。
北京市民政部门区别对待低保家庭的做法,有利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低保制度真正成为穷人的盛宴,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真正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宗旨。区别对待城市贫困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他们在城市生活频繁的横向纵向比较中产生的不满、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从而减轻可能的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这种做法还有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平衡,具有人文关怀的色彩。既然“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一定的制度设计来解决不同家庭的不同困难,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实施中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朱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