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移民是滩民脱贫的惟一出路,但日益严峻的土地状况使得中国农民们可以自由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本报记者鲍迪克
山东东明县的农民麻广田没学过《硕鼠》这首诗,但诗中那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却是他现在心情的最好写照。
使麻广田离开故土的当然不是什么“硕鼠”,而是滔滔的黄河水。
41岁的麻广田就住在黄河边,确切地说,是住在黄河大堤和主河槽之间滩区里(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之间的宽度在4-20公里之间,而主河槽的宽度平时却只有1公里左右)。目前黄河下游像麻广田这样的“滩民”已达180万。
滩区的农田被称为“押宝田”,由于黄河不定期的漫滩灌淤,滩地较堤内土地肥沃,然而一旦发生洪水漫滩,每年多收的那三五斗的“彩头”就一把输光了。麻广田这几年的“手气”不佳,据他回忆,东明滩区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连续三年漫滩,家里积蓄因此全“泡汤”了。
今年这一把输得更大。9月的洪水使得秋季基本上绝收,而在秋天收获的棉花是他一家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款是每年的提留款和儿子学费的主要来源;由于大水到11月中旬才退,因此冬季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已无法种植,只有等着种春小麦,但春小麦却是这一带收成最差的作物。因此,这次洪水将至少影响滩区两个季度的生产,而以往的水灾一般只影响一季。
由于最近一茬的收成也得等到明年秋天,麻广田一家如今只能靠吃玉米饼度日。上面给每人救济了十几斤面粉,他们把面粉拿到集市上全部换成了玉米粉(自认为对农事还略知一二的记者当时奇怪地问:玉米粉和面粉价格差不多啊?麻广田说:玉米粉比较粗,在胃里可以呆更长的时间)。
滩区的人均土地越来越少。麻广田家的土地靠近大堤,1998年每次洪水过后,因为加宽大堤,他家人均土地从1.5亩降到了1.1亩,而这次洪水过后,肯定减少得更多,因为专家说大堤外的防浪林不够宽。
不过土地减少对他家的收入影响并不大,因为现在种地根本就不挣钱。如果家里没有人在外打工,基本上不会有积蓄。麻广田在1999年去了北京,为密云的一家私人建筑公司干了大半年,却因为被老板拖欠3000元工钱而黯然回乡。
“朝不保夕”的滩区内当然也无法发展工业,整体移民便成为了滩民脱贫的惟一出路,但中国农民们可以自由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状况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有关部门的规划中,黄河三角洲曾经是黄河滩民们最可能,或许也是惟一可能的“乐土”,但最后却成为了三峡移民的安置点。
麻广田只好再次扛起了打工的行囊,他这次去的是青岛,他说这样至少可以使儿子能继续读书,能够有机会离开滩区。而且这一次是地方政府组织的成建制的劳务输出,而且他和老乡们都已经听说了总理为民工们追讨工钱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