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看好这个行业,随着外国保险企业的进入,会对像她这样外语很好而且专业精通的人才需求巨大
本报记者田予冬
董萍不是一般的保险业务员,而是一个领导着100多人保险业务员团队的“经理”。她
所服务的保险公司也不同于人们平常所认识的保险公司,而是一个名为“北京嘉信保险代理公司”的保险中介经纪公司,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不是代理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我们是一个保险大超市”。
董萍今年40岁,住在北京的远郊区,三年前离婚后,她自己在那儿买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每天早晨7点,她就开着自己那辆“秦川福莱尔”,接上几个住在她家附近的“手下”去北京通州区的办工地点开“晨会”。
董萍所说的保险大超市,其实是《保险法》2002年年底重新修订发布后,大量出现的保险中介经纪公司,其特点就是不像中国过去的保险公司那样由自己下属的代理公司来拓展本公司险种,而是由一家具有中介性质的经纪公司,代理不同保险公司的业务,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向客户推荐与之最配套的保险计划”。
由于政府部门的鼓励,这种中介性质的公司在2003年取得了重大发展,“北京工商部门在春节后一口气批了几十家,而在此之前,保监会对这种公司的审查非常严格”。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300家左右这样的“保险中介经纪公司”。
在董萍5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先后服务过泰康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如今她所服务的公司是一家由台湾经纪保险公司和北京一家“科贸公司”在2002年11月共同筹建的,注册资金200万元,但据说这家公司2003年的保费收入达到了8000万元左右,“并且可能明年在广州开一家分公司”。
在董萍目前所服务的公司中,在北京共有7个左右像董萍领导模式的团队,而她的团队“是业务做得最好的一个”。这个中学老师出身的“经理”,说她带领团队的秘诀就是“使每个人树立要诚信做人的信念,并且使业务员认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
董萍的100多名手下多数是高中毕业,平均每人每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没有底薪,完全靠业绩”。
董萍自1998年开始从事保险工作,那时“保险”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依然还是模糊和不易接受的东西,人们对保险业务员的称呼略带贬意——“拉保险的”。5年之后的今天,老百姓越来越多地重视起“保险”来,许多人在去新的单位上班前,都会询问与自身有关的保险问题,北京最近甚至专门出台了一个“在上班途中出车祸算工伤”的规定,而这个规定的意义就是“工伤”可以享受相关的医疗保险。
保险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中国保险行业也在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成长。即将过去的2003年被认为是“中国保险挺进国际资本市场年”,比如中国人寿于12月中旬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挂牌,号称“今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IPO”。还有媒体报道,“据保监会披露的数字,除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两家国有保险公司外,国内还有6家保险公司提出了上市申请且多数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大国有公司已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
董萍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错,虽然她领导着100多个业务员,但她的业绩并没有因为她是“领导”而受影响,“我是我们团队业绩最好的。”她自豪地说。她还告诉记者,她很看好这个行业,认为保险行业是个充满前途的行业,而且随着外国保险企业的进入,会对像她这样外语很好而且专业精通的人才需求巨大。
谈起个人生活,她认为自己现在一个人过得很快乐,只是说起正上高三的女儿,这位干练的女人露出一丝无奈:“女儿学习不错,但我忙得连周六给她做顿饭的时间都没有,而要培训业务员。”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