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者为王这时已悄然成为今年股市各阶层共同的座右铭
本报记者鲍迪克
12月4日,在经过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中石化”终于一举突破了“4·22”“生死线”,被套两年的社保基金“获释”了。
同一天,在北三环附近某证券营业部的中户室中,杨浪将手中的300手中石化尽数出清后,也长吁了一口气。他知道,在完成了这笔12万多元的交易后,他的“中户保级战”已提前完成。
杨浪是在4年多前进入中户室的,他是“室友”中惟一一个从“基层”上来的。1996年年底,北京的证券营业部还没几家,那时开一个户至少要20万元,这家营业部的经理是杨浪的老同学,因此他用14万元在散户大厅获得一“席”之地。
他首先在次年的绩优股行情中为自己的散户资格正了名,然后又在1999年的“5·19”行情中把资金炒到了近80万元,于是名正言顺地走入了中户室(当时中户的门槛是60万元)。
但到了去年年底,杨却被通知,由于他的账户市值已不足30万元,全年交易额也不足60万元,营业部准备取消他的中户资格。
杨浪的第一桶金是在1997年炒绩优股获得的,因此2001年的大熊市中,具有强烈“绩优股情结”的他,持有的主要是蓝田和长虹,伪绩优股成为了领跌股,老杨也成了中户室的领跌户。
进入2002年,杨浪把已被腰斩的资金换成了业绩更可靠的中石化、宝钢等,结果这些大盘蓝筹股成为全年股性最呆滞的板块,一直死捂着这些“死”股的老杨,自然又成为中户室最死气沉沉的人。
已经下岗的杨浪不想失去中户的“荣耀”和中户室的投资平台,他找到了经理(那位老同学早就因为业绩不佳而离职了),领导同意他留“室”查看一年,条件是将资金增加到50万元,或者全年交易额达到150万元。
“伐交”暂获成功,但这只是缓兵之计。要从外调“援兵”不大可能,因为这年头社会上已是谈“股”色变,没有谁敢借钱给人炒股,而且杨知道借钱炒股是股市大忌。惟一的出路是做大成交量。有室友建议他干脆把手中的股票买进卖出三个来回得了,但这样将使他消耗近万元的手续费,无异于饮鸩止渴。杨浪希望能用实力证明自己。
结果是市场证明了杨浪。年初,他投入了所有剩余资金的中国联 通拔地而起,连创新高,联通的如虹气势,使得注重股票内在价值的杨浪越发嗅出蓝筹股蠢蠢欲动的气息。
联 通引发的春季攻势因为SARS而中道崩殂。据杨浪回忆,在SARS时期,空气污浊的散户大厅里,人少了十之七八(熊市开始后,各地散户大厅的空调都逐渐成了摆设);大户室也冷清了许多,那些真正有钱的人更怕死,而且当时的大户,特别是超级大户们多数已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将资金转移到香港炒H股。
但中户们几乎仍然天天来“上班”,因为大家都互相熟悉,而且中户们一般极少出差和出游,所以大家在一起有一种安全感。在那段人人自危的非常时期,杨浪突然发现,中户其实是股票市场上最敬业也最有人情味的群体,也是股票市场的真正中坚,正如市场经济中的中产阶级。
SARS之后,杨浪更加体会到了中户在这个市场上的重要性,当然也更加知道保住中户资格的重要性,因为这时惨淡经营的营业部干脆把散户大厅取消了,一旦跌入散户行列,他就将成为无皮之毛,无可附焉。
从9月底开始,以宝钢为首的蓝筹大盘股再次联袂上攻,彻底把杨浪从“降级”的边缘拉了回来。当杨浪在12月初提前宣告保级成功时,却听说室友中有多人受到了营业部退“室”的警告,而“剩”者为王这时已悄然成为今年股市各阶层共同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