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传福:“电池大王”造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5日 11:22  CCTV《经济半小时》

  在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候选人中,有好几位都来自手机行业。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则是搭着手机起飞的人。短短8年时间,比亚迪从只有20人的小作坊,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的生产商,占据了全球23%的市场。到了2003年,王传福又开始寻找新的起飞点。

  2003年1月22日,王传福用2.54亿港元收购秦川汽车有限公司77%的股份,入主“福莱尔”,成为国内第二家制造轿车的民营企业。涉足轿车产业,王传福从想法变为现实,只用了2个月时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如果对企业未来5年以后有利,10年以后有利,我必须现在买而且这个动作必须要快。你不快的话被别人买走了,因为这个资源有限。”

  被称为“电池大王"的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26岁成为国家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下海,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生产镍氢电池,当年业绩位居世界第7位。2000年,王传福开始锂电池研发,很快拥有了核心技术。当时手机锂电池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价格每块平均8美元,王传福一出手就把锂电池的价格拉到了2.5美元。

  王传福:“我们的成本只有它的30%左右。"

  凭借技术和成本的优势,王传福打开了市场。从20人的小厂到28000人的“电池王国”,王传福只用了8年。2003年比亚迪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3%。

  王传福:“电池这个产业,很坦率的讲已经是捅破了,我们要寻求更大的产业。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下一个机会是什么,是汽车。”

  2003年1月王传福入主秦川;5月秦川汽车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8月王传福与西安高新技术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同,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年产量将达到20万台。入主汽车,王传福意在在构建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抢占电动汽车的先机。

  王传福:“如果我们能把电动汽车这个技术实现产业化,实现商业化,那就可以把长江三峡的水变成油了

  许多人并不看好王传福的电动汽车计划。二十世纪90年代,全球曾兴起电动汽车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一批企业参与了研制,最终电动汽车还是没能走出实验室,电动汽车梦以失败而告终。

  王传福:“为什么失败,实际上你仔细分析,最后核心的问题都是电池。每一次失败都是以电池的失败而告终,电池的问题就变成我的问题,我相信我们的能力,我不想拿我的利润去开玩笑。”

  王传福是个性子很急的人,他说对于一个企业时间是最无价的,赢得时间往往就赢得了市场的先机,这是决胜的关键。比亚迪已经掌握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2004年第一季度,人们将在深圳街头看到比亚迪的电动出租汽车。

  王传福:“未来我们想在汽车和电池协调发展中,使这两匹马并驾齐驱。”

  王传福读初中的时候,父母就都去世,靠着哥哥、姐姐种地供养他读完了大学。生活让王传福早早的独立,也让他养成了遇事当机立断的性格。急脾气的王传福认为,市场的机会稍纵即逝,企业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容不得太多犹豫。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到200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再一个就是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早早上路。

  《经济半小时》记者:卫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