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物的视角追踪中国经济跳动的脉搏,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正在进行之中,今天我们要推出的年度人物候选人是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华。手机中的战斗机是波导的口号,2003年,徐立华驾驶着这个战斗机,冲出洋品牌的包围,一举坐上了国内手机销售市场的第一把交椅。
2003年11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1到10月份国内手机的销售统计数据,其中波导手机以14%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洋品牌,位列国内手机销售第一,国产品牌第一次把洋品牌甩在后面。然而徐立华在形容自己2003年的心情时,却用了“胆战心惊”四个字。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立华:“企业大了以后就是说,更加叫做什么胆战心惊,更加叫如屡薄冰。”
徐立华说,企业越大,管理的难度就越大,竞争的对手就越强,稍有疏忽就有翻船的可能。今年的SARS期间,很多地方的手机市场里空无一人,在疫情严重的山西太原,波导手机的销售几乎是零。再也坐不住的徐立华,立即带着口罩,亲赴广州督战。
徐立华:“我到广东去,我也不是呆在办公室,我是到街上去的,到店面去的。”
徐立华到广州督战的第一步棋,就是每天送出一部轿车来刺激广东市场的销售,广东搞定之后,他又启动全国的价格战略,将波导手机的价格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当竞争对手还在调整应对措施时,波导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到了今年11月份,波导已经销售手机超过1000万部,高出第二名近200万部。
徐立华:“在SARS期间,其实我们这个销售网络发挥了我们自己的优势。”
波导最早是以生产传呼机起家的。1992年,徐立华等几位年轻的硕士来到了浙江奉化,他们在几间租来的民房里,开始酝酿一个梦想,做摩托罗拉的竞争对手。徐立华作为倡导者,就是在这间民房里,开始研制中国的传呼机。当时传呼机刚刚在中国兴起。
徐立华:“我们就拿着样机在外面就可以收预收款,那个时候市场机遇是非常好的。”
1993年底,徐立华带领的创业团队,已经实现产值2100万元。然而仅仅半年之后,由于技术的不成熟,退货就达到了六、七千台,徐立华的全部流动资金被压死,企业陷入绝境。当时香港一家公司同意出资与他们合作,然而条件是占82.5%的股份。不合作企业就要完蛋,合作则意味着徐立华将失去自己亲手创立企业。最后徐立华选择了做大蛋糕。
徐立华:“我跟它合作以后,虽然我不是董事长,但是蛋糕可以做的很大,切一小块你就吃饱了。”
1998年,波导的传呼机一举突破100万台,然而在波导传呼机卖的最火的时候,徐立华却决定转向手机生产。当时向国家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就有30多家,徐立华知道,谁抢占了先机,谁就会抢到第一桶金子。在许可证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徐立华抢先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合作,并建立了生产线,他还把信息产业部的官员请到波导参观。
徐立华:“我们手机已经在生产了,等于说我们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你还不给我准生证那怎么办?”
等到信息产业部的许可证下来时,徐立华已经有2万多台手机在仓库了。2000年,其他国产品牌还没有生产时,徐立华领导的波导已经销售了70万台。
徐立华:“谁能够赶上快速增长,谁成长的机会就更大,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我们必须要快。”
在徐立华的办公室里,摆放了很多战斗机模型,他说自己的企业就是一驾战斗机,认定了的事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做。在生活中,拳击和NBA是徐立华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他把自己的市场也比作了战场。
徐立华:“特别市场竞争眼红的时候,恨不得明天就把谁干掉。”
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而波导手机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徐立华需要一个全新的经营理念,当一个博士生前来面试,问自己能干什么时。
徐立华:“我说你能干什么,你最好把我干掉,你来做总经理,这样我就轻松了。”
徐立华常说,自己的战场就在商场里,大街上,所以陪妻子上街时,他只去手机卖场,在这里他看的最多的就是竞争对手的手机。很多时候他也会在这片院士林里享受思考,绘画明天的波导。
徐立华:“将来你在国外去买手机,可能买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这一天肯定会出现的。”
私下里,徐立华经常把自己比做一个农民,勤奋一点,就有更多的收获。他还把自己比做开小饭馆的,比人家起得早点,休息晚点,就可以多赚一点辛苦钱。徐立华相信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