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投资心得是:“有时需要大胆出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去掉其中的赌性”
2003年8月8日,南钢股份(600282)新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占60%股权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挂牌。其掌门人郭广昌口出豪言:要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成为国内规模、效益、竞争力全面进入前五名的钢铁企业。
不到一个月前的7月12日,复星控股的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对南钢股份(600282)的要约收购期满,截至这一天,南钢股份股东无人接受其发出的收购要约。这意味着郭广昌既没有因为要约收购造成南钢股份的退市(虽然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又间接实现了对南钢股份(600282)的控股。
这是一次预料之中的胜利。在一个月的要约收购期内,南钢股份流通股交易价格始终高于要约价格,而国有法人股3.81元/股的价格与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基本持平,造成了如果接受要约收购就等同于做亏本买卖的局面,当然不会有这样傻的投资者。
郭广昌以16亿余元将南钢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国有独资企业变成了非国有控股企业,同样重要的是,复星在钢铁业这个自两年前就开始参与的行业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这次重大交易最全面地体现了复星集团的运营特点:多元化、进入资本市场和有效嫁接国企。
南钢股份已经是复星参股或控股的第七家上市公司,除了目前的南钢股份之外,尚有复星实业、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豫园商城,今年6月,其参股的联华超市又于香港成功上市。
以数量而言,七家上市公司只是复星系中的一小部分,据称,复星参与或控制的企业数量达到了70多家。覆盖的领域包括医药、房地产、商贸流通、钢铁、金融、汽车、媒体及发行、教育、体育及IT等等。
郭广昌及复星成长的速度,令人目眩。1992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郭广昌和四个复旦大学的学友用4500美元开发了一种测试甲肝的产品,这成为了复星事业的起点,到了2002年,复星集团的总销售收入已达10亿美元。
多元化这把双刃剑,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稍有不慎,则伤己多于制敌。但在郭广昌手里,迄今为止,运用得颇为得心应手。如何避免多元化陷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郭的回答是:“多元化投资但专业化管理。”
多元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特定业务的管理能力如何,根本问题在于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要有专业团队,是最重要的。而作为投资方来说,要有对专业和人才的判断能力。郭广昌作如此表述:“一方面是你自己有没有,另一方面,从社会能不能很容易找到,然后他们愿不愿意与你长期共同发展。”
而对于各个不同行业施以不同的战略,也确保了多元化的良性发展。“像医药流通领域,规模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而房地产,就实行集中战略,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多项目同时开发,形成一个多项目管理的体系,用快流转的方式来做。”郭解释道。
复星多元化的另一个妙用是稳定创业队伍。目前集团的主要管理者仍是当初创业时的“复旦同学团队”,之所以避免了家族类企业极易出现的分道扬镳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较高的、类似的知识背景使得多年来管理层内部易于沟通相互理解,真正认识到了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大化的;另外,这几个人每人分管不同的一块业务,各展其长,互不牵制。
面对如此多的行业,郭广昌并没有挑花了眼。他的原则是,看某种行业,首先要看这个行业中国是否在一个机会点上。就是说,要看中国的这个产业在全世界来说,有无竞争力,或者这个行业是否在中国经济的核心点上。他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现在是两个轮子在转,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所以他选择的行业,一定会与这两点有关,因为他相信这些行业以后是可以做大的。
郭广昌在进入一个行业时还考虑本地企业有无竞争力,比如像房地产,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一个本地化的行业,国外企业来做也未必有优势,这样就避开了来自外部的竞争。
郭广昌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如果一个行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较少的,可以考虑进入,这是从竞争对手的强弱来考虑的。
“甚至有时需要大胆出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去掉其中的赌性,一切以价值为根本,”郭广昌说,“做好落地的打算,然后才可以在空中翱翔。”
资本市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载舟覆舟之效并不鲜见,郭的经营理念是在资本经营与产业经营之间寻找一种新的投资模式。”复星由此搭建了三个平台。“资本平台:以复星集团为核心,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判断众多行业的周期,发现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平台:以包括复星实业在内的一批上市公司为核心,寻找产业里最好的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专业公司平台:目标明确,寻求好的产品,服务客户,创造价值。”
郭广昌对旗下房地产业务的表现颇为自得,他曾对记者表示:“今年按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来算,复地房地产的纯利是5亿元,在复星所有的时段及行业里,都算比较好的了。产业做得好,资本会追你的。产业做不好,迟早会被资本抛弃。”但复地集团今年3月赴香港上市,却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无疑给善于资本运用的郭广昌一个不小的下马威。对复地今年在上海市场的成功,海外投资者的反应却似乎有所保留,他们更关心的不是今年如何,而是复地能否在今后也能保持这种盈利水平?而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由于诸种要素(土地供应、融资渠道、政策改变、行业周期等)的不确定性及内地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模式的落后性,郭广昌恐怕难以有令他们满意的回答。最后,郭的团队与海外投资者在定价问题上难以一致。
至于郭广昌极为看好的钢铁业,也在近一两年来的“高温”过后,正在趋于冷却。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不止一次大声疾呼:钢铁业过热,要防止重复建设,并有在这个行业对民营企业有所限制的舆论,包括有人提出了加强对民营企业钢铁项目审批和收紧银行贷款的要求。“这些投资的资金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恐怕多数筹建新厂的中国民企老板还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还有业内人士质疑民企投资钢铁业操作过程的合规性,在土地和资金取得方面,均有“空手套白狼”之嫌。
不管这些说法的正确性如何,但十几年来钢铁业的大起大落是人所共睹的,大规模投资于该行业的风险绝不容忽视。郭因而感慨地说:“企业的经营,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不会有高枕无忧之时。每一天都需要体会风险点在哪里。不在于你能看到将来三十年,而在于你每时都警醒,不断地清晰自己的目标。”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民营企业家之一,郭广昌正利用上海的地缘优势,力图使复星旗下大部分业务的深度、集中度及稳定性优于其它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需明白,尽管复星成长神速,但仍长期面对着生存考验。-
简历
郭广昌
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曾任复旦大学统计预测调查分析中心主任、复旦浦东咨询公司市场部经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上海永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7月至今,任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