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莉
北京报道
一手端半杯福建功夫茶,一手拿着香烟,黄如论用两只手在空中比划着,烟雾缭绕的形状,除了房子,还是房子。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黄如论一直向本报记者描述着他盖过
的房子和以后想盖的房子。如果不被打断,他可以用铺天盖地的建筑术语,来解释他在一个巨大的建筑里安放的几根柱子,是多么牢固而不占空间。
黄如论把接受采访的地点定在世纪金源大酒店,这里紧邻他的得意之作,370万平方米的世纪城,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商业住宅楼盘,也是连续两年北京房地产销量冠军得主。仅凭此一役,黄如论的世纪金源集团就得以跨入中国民营房地产业三甲行列。
2003年,在全国上下一片SHOPPING MALL热潮声中,黄如论几乎不声不响,斥资38亿盖了一个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金源购物中心,为此黄如论仅仅破例向银行借了10亿元。当这个将于今年11月封顶、明年10月开业的世界最大SHOPPING MALL初露峥嵘时,许多人惊呼,黄如论做商业房地产了,而且是超级商业大盘!
不仅如此,2003年黄如论还在从未涉足的重庆圈地300亩做购物中心,当然,还是大盘。
今年5月非典期间,黄如论捐款1400万,有人开玩笑“连捐款都是大盘”。
黄如论有一段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界几乎人人熟知的“世纪城北京发迹史”。对此,人们惊叹之余也在感叹,“黄氏造城模式”,几乎没有可能复制。
1999年,福建人黄如论带领世纪金源集团一队“精兵”来到北京,在亚运村以准现房“世纪嘉园”楼盘初试身手后,遂在北京西部一口气开创370万平米的大盘——世纪城。
2001年,世纪城一期开盘,还是准现房,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占当年北京400余个在建住宅项目开工总面积的12%。有人惊呼,在北京玩大盘准现房,黄如论哪来这么多钱?
2003年8月,黄如论宣布世纪金源开始转型商业房地产,仍然以大盘方式运做。
决定“大盘-低价-准现房-热销”这个看似简单商业逻辑的最重要一环,就是资金。一步棋就将北京整个房地产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的黄如论,喜欢在建筑工地上戴着草帽和工人一起担水泥,一遍遍琢磨户型图,任凭媒体怎样千呼万唤,就是不肯公开露面,从此落下神秘低调的名声。资金从哪里来?黄如论说,除了他菲律宾华侨朋友的投资,其他的,除了挣来的,大部分是省出来的。世纪金源拥有自己的施工和建材队伍,是所有建筑工程省钱的关键。自己是个“内行人,懂建筑”,所以什么人都别想从他的工程中骗钱耍手段。而且,“我的手下都是我的学生,他们跟我十几年”,因此,“我有经验也有胆量,很多建筑公司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敢做。”譬如,金源SHOPPING MALL从立项到最后建成,只用时一年半,比同类项目缩短近两年时间。“节约时间就是节约钱,节约大量的钱”。
黄如论还说,其他公司在建大楼时可能会被建筑商和材料商骗,我们不会,建材也都是自己的企业,光建筑材料一项就可以便宜20%。这样“别人12年才能收回投资,我只要8年到9年”。
黄如论始终认为,是他对建筑的热爱成就了今天的一切。他自称对建筑非常痴迷,只要有好的建筑,不管在哪里他一定要去看。平时和太太到国外旅游,黄如论总是不看商场看建筑。有一次,他甚至带着太太看菲律宾华侨在墓地建的四合院,太太不敢上去,黄如论就一个人上山去看。
今年52岁的黄如论没有白发,虽然略显瘦削,但身体看起来不错,言谈之间,他却流露退意。黄说,他希望能够在人生剩下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本事”教给儿子。象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在事业上超过他。
黄如论退休前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基本完成集团向商业房地产的转型。金源SHOPPING MALL,黄如论最初只想做30万平方米,在世界各地考察后,他选择“打破世界纪录”。黄对此的解释是“让大家都看看,显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黄再次举了世纪城的例子,“这样一个连我的亲人都替我担心的大项目,不是也做成了么,要做就做个大的”。黄如论很自信对本报记者说,68万平方米的金源SHOPPING MALL,春节后房子基本都可以售完,“人家每平方米租三块八(3.8元),我只要两块五(2.5元),应该会租得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