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姚海鹰 上海报道
9月24日下午,记者辗转拨通了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负责人孙立平的电话,刚听完记者的采访意图,孙就显得不耐烦:“这毕竟是个尝试,你们媒体不要太关心。”当记者问到,目前已有多少日本下岗工人在中国地区求到职位时,孙不耐烦道:“数量还可以,反正不是你们新闻报道的那么少。”一说完,就气急败坏地挂断了电话。
孙的失态源于近期不断有媒体指称,孙所在的“创价咨询公司”并未能像他此前所宣布的那样逐步在中国完成1000多名日本失业工人的求职任务,这极有损一家人才咨询公司在上海圈内的良好形象和将来生意的拓展。
1400名日本技工求职遇冷
半月前的9月1日,孙立平通过一个小范围的渠道,在上海本地媒体正式对外宣布了自己的大动作:有1400名日本失业工人正通过他公司的人才库向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上海、江浙地区求职。在孙立平看来,他自己将要和正在扮演的是一个“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走向国际化”的领路人角色。但事情的发展,并不真正令孙感到满意。
据记者了解,孙实际上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会想到在9月1日通过求助沪地新闻媒体来扩大影响。
孙的实际操作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开始,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4月,孙所在的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就通过相关途径,搜集到了一个总数为1200名日本失业工人的信息库。这位人士介绍说:“库内有七成以上的人是来自日本制造业,其中不少人曾是日本生产线的技术人才及管理者。”
但让孙立平万万没想到的是,从今年4月到9月,眼看半年已逝,他攥在手中的“高级技工人才”已超过1400名,但并未像事先所预料的那样受到人才市场的追捧和欢迎。孙很狼狈,焦急之下决定不再低调行事,遂在9月初惊动媒体。
此后,孙立平于近日含糊其辞地宣称“浙江有一家重点企业已在9月5日向他要人,有30名日本失业高级技工可能进入该企业当高级蓝领。”
孙的这个说法即使从表面上看,也无疑是极不确定的。即便退而言之,这30名日本人真能如孙所言顺利就业的话,那么,相对于1400名这个庞大的数目来说,也只能算是微乎其微,不值得称道。
另外,孙显然不愿对外界再提及当初信誓旦旦40万元年薪的说法,但这毕竟已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公众话题。
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孙立平执掌的这家上海专业人才公司的半年运作,声名赫赫的日本制造业工人并不被中国当今最好地区的才市和企业看好。那么,原因何在?
让企业却步的40万年薪
上海含寒装饰设计公司总裁杨德龙,一开始就针对近期媒体对外公布的日本工人“40万年薪”的报道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这不排除人才公司有蓄意炒作的成份,即便在日本,年薪40万元也不是个小数目,比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都要高。”
但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负责人曾宣称:中国企业如想要雇用这些工人,每人的年薪应为500万日币左右,折合人民币35万元左右,再算上各种福利、探亲假期,每位日本“下岗”工人在中国的年薪报酬总数将超过40万元人民币。
这个40万元的价位显然不符合中国现在技工劳动力市场的行情,即使是北京、上海等地,一般著名大公司中高级职员的年薪也只有这个数目。根据孙立平提供的这些日本工人在国内的职位参考,主要为车间主任、质量监督员、一线技师级别等。
据记者查阅的2002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000元到1万元,最高也不过2万元左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市,初级工的平均年收入为1.1万元,而技师也只有1.5到1.8万元。
记者了解,这1000多日本人大都希望进入广州、上海长江三角洲等地的企业工作,他们看中的主要是城市的工作环境和知名度,而外省市一些知名的民企、日企也是他们的主要去向。但即使这些地区的年薪也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长期关注技工市场需求的业内专家高英雄先生经调查测算后指出:“在技工市场行情较好的广州、上海长江三角洲等地带,与引进的日本工人具有相似技术水平的我国‘高级蓝领’的年薪也仅为7万元左右,其年收入没有40万的。”
“两相比较,一个日本‘下岗’工人的‘价格’是我国‘高级蓝领’的5倍,于情于理,都让企业难以接受。”
中国技工高薪时代还未到来
“日本的制造业为什么那么发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工人整体素质高,开机器的工人同时还可以维修机器。日本工人的优势在于能吃苦,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有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这也是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对外开出40万年薪的重要依据。”
据记者了解,日本制造行业的工人工资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国同行的工资高出20%,比英国同行高出60%。日本劳动省2002年4月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工人的平均工资为28.35万日元,前年夏季奖金为46.79万日元,冬季奖金为50.4万日元。去年的奖金如果仍依前年的水平计算,则日本工人的月收入为36.45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73万元。依此推算,日本工人在中国打工开价40万元的年薪并不为高。
但即便如此,面对中国还未成熟的技工市场,日本工人的40万年薪想要被市场接受,还需待时日。
“日本工人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亮相、策划与宣传就有失误之处。”上海含寒装饰设计公司总裁杨德龙表示:“40万年薪不合中国市场实际。”
上海创价人才咨询公司负责人孙立平认为“中国真正有意雇请日本工人的企业显得寥寥”的原因有两个——企业的投入不够和当地政府不够重视。孙的说法并不为市场认同,有熟悉业内的人士指出:“劳动力薪资的差异说到底是劳动力成本的差异,而以如此高的成本引进日本‘下岗’工人,恐怕是任何一家理性、成熟的企业所不足取的。”再说,也没有哪家企业愿意提供超出中国现在市场普通水准的高工资,而仅仅请一名日本的车间主任?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现在国内出现的这种高薪招聘技工的现象发出了一个信号,说明技工的报酬终于开始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了,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
“但在当前中国技工劳动力市场,完全由市场决定的40万高薪酬的时代还未到来。1000多名技工就要产生1000多个40万年的薪高级蓝领,这是难以想象的。”
众所周知,虽然现在市场用人应采用市场需求机制,以真正的市场供需为主,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对中国企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所谓企业的高级管理者的“高薪”,有相当层面至多只能算是名义上的工资,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何况是对“高级蓝领工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教授刘昕认为:“高薪招聘高级技工现象是一个‘回归’,说明中国技术工人的待遇按照原来计划体制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秩序最终将由市场说了算,我国技术工人的市场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