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职场 > 彩电专题 > 正文
 
梁林:与数字电视不解之缘打造一颗中国“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4日 09:59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王义伟

  中国人制造了全球最大量的VCD机、DVD机,却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芯片处处受制于人;数字高清电视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它同样需要核心技术、需要芯片的支撑,不同的是,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不是外国人独霸

  一项始于20世纪末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它的目的是要通过数字技术让观众看到电视发明以来最美丽的、最清晰的、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图像。

  如此完美的图像当然需要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支撑,“芯”的概念悄然登场。提到芯片,中国人并不陌生,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中国“芯”,中国的企业虽然造出了全世界最大量的VCD机、DVD机,却在技术上处处受制于人。无独有偶的是,新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也需要植入高科技芯片,而截至目前为止,国内主要数字高清电视厂商所采用的芯片,依然由外国公司提供。

  问题由此产生,我们能不能避免重蹈VCD、DVD的覆辙?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交出答卷的人名字叫梁林。

  作为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科学家,梁林及所带领的团队已经率先推出了第一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编号为W SC1115的电视视频处理芯片,该芯片的品质可以与全球最先进的电视芯片一决高下。这是第一次,中国人在数字高清电视的核心技术方面,走到了最前沿。

  这颗芯片得来不易。

  和电视结下不解之缘

  194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梁林,1968年从当时还在北京的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天津工作。1971年,梁林从天津调到成都无线电一厂。在工厂里,梁林从事的是电视机整机和相关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从这一年开始,梁林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视还是黑白的,尚属奢侈品。成都无线电一厂的电视机开发生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领风气之先。作为一名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大学生,梁林很自然地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一系列电视机关键部件的研发工作。第一台成都牌电视机制造出来后,被当做重要的科研成果,送到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的嘉奖。

  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梁林有了儿子。他不但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工厂里最重要的技术骨干,也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成为顶梁柱。文化大革命也在1976年戛然而止。

  “文革”后高考的恢复,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因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大事之一。梁林当然不会放弃这一机会,他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招考,在有3000多人报考的竞争中,梁林脱颖而出,顺利考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攻读空间技术专业。1978年,梁林负笈北上,重新回到北京开始第二次求学生涯。

  这一次,命运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虽然每一门课程都非常优秀,但是,梁林却不得不中途退出,重返成都。因为家里出了大事。1979年冬天,梁林的大儿子得了病毒性脑炎,情况危急,加上上有老人需要照顾,家庭负担突然加重,需要梁林的支撑。这一变故来得非常突然,虽然梁林已经修完所有课程,只需一篇毕业论文就可拿到硕士学位,但是,这一篇论文需要耗费一年半的时间。

  梁林别无选择,只有回家。

  回到成都无线电一厂的梁林又工作了4年,他在电视机研发方面的才干益加突出。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电视行业正酝酿着一场技术革命。当时的广播电视总局为了赶上世界技术的前沿,组织全国电视行业主要的技术骨干,成立了“全国黑白电视机联合设计总体组”。梁林作为这个总体组的主力之一,从整机的理论设计、实际制作、产品性能评估和性能测试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其间,他对电视机用的新型元器件的应用理论、设计和测试进行了指导,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表面声波中频滤波器(SAW)的理论设计和应用,在这方面,梁林作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并发表了多篇文章,并配合当时的七机部二院开发了中国自己的表面声波中频滤波器(SAW)。

  虽然中国的技术人员奋起直追,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中间有一件事情给梁林深刻的印象。他介绍说,8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耗费巨资从日本引进了一个集成电路,由于技术原因,电视机整机制造出来之后,图像有干扰。当时全国各地的电视机厂都在组织力量攻关,梁林带领一个小组,用了几乎半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无锡召开的全国范围的技术交流会上,梁林和他的伙伴们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取得的成果和宝贵经验,他们受到高度赞扬。主要是因为这个成绩,梁林在1984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这样的荣誉,让梁林感到沉重。中国的技术人员付出了那么大的力量,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我们还是得不到关键技术,得到的是人家淘汰的东西。

  这样一种心痛深深刺激了梁林。

  求学美国摘取博士桂冠

  未能完成研究生学业成为梁林心中最大的遗憾,回到成都之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那个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英语教学节目,梁林沉醉其中,学习不止。他的痴迷不但在工厂里传为美谈,也给自己的孩子种下深深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小儿子还能清楚地记得父亲一边洗衣服一边听收音机的情形。

  “文革”之后,中国的出国留学英语水平测试一直是在大学中进行。不知为什么,1984年的那一次突然向社会各界敞开了大门。

  这是一条令人向往的路啊!整个社会沸腾了,仅仅成都市,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考试,最终,整个成都只有两个人如愿以偿,其中一个就是梁林。

  在北京的学习经历此时有了用处,通过一个同学的居间联络,梁林向美国斯坦福大学递交了申请材料,结果,对方同意他去做访问学者。1985年8月5日,梁林远赴美国。

  出国之前的梁林根本不会想到,他这一次美国之旅,进入的不仅是催生了硅谷的最先进的大学,同时,他的第二位老师还是美国计算机教学的开山鼻祖,他即将接受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进入最先进的科技研发环境。

  对于一个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中国研究生来说,这样的差距是巨大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出国前的梁林从来没有搞过计算机,而一到美国,面对的都是计算机和各种软硬件,各种各样厚厚的手册就像天书一般出现在面前。

  这样的差距在短短两个月之内,被梁林抹平了。这样的表现让梁林入校后的第二位老师、斯坦福大学信息研究所所长Pa t Supp e s先生欣慰不已。

  梁林从事的是受美国军方委托、专为残废军人服务的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作,这一研发工作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工作一段时间后,梁林告诉自己的老师,希望能够继续学业。Supp e s先生说:“你只要把GRE考过了,我就送你去读博士。”

  然后梁林去考GRE,顺利通过,老师不食言,亲自出面举荐。1986年8月,梁林以访问学者身份开始攻读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这一年,他已经41岁。

  这一读就是整整4年。

  让梁林始料未及的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读起来竟然是这样艰难:课程紧、时间紧、考试频率高、压力大,经常一天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睡觉。1986年年底,梁林的夫人邓顺蓉携幼子来到美国,照顾梁林的生活起居。即使是这样,梁林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1991年初,梁林终于拿到博士学位。

  在斯坦福学习芯片设计技术

  拿到博士学位的梁林,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份工作,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回国发展。他需要找老师要一份推荐信,这样就更有把握。

  没想到Supp e s先生竟然不想放走这位高徒,他对梁林说:“你别走了,做我的助手,高级研究员。”梁林答应了。

  这一干就是5年。

  分内的研究工作对于梁林来说是得心应手,工作两年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研究和学习延伸到了一个崭新的也是一直以来梦想做到的领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也就是芯片设计。

  梁林钟情芯片设计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作为最早一批从事电视机集成电路设计的工程师,他在出国之前就已经知道芯片在电视机中的关键作用,而且,日本电视机集成电路给中国工程师制造的麻烦让他记忆深刻。第二,他早就有意到硅谷闯一番天下,干一番事业,而芯片设计是硅谷最拿得出手的绝活之一。第三,与导师共同从事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作虽然处于绝对的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毕竟太过高深莫测,且距实际应用甚远,他已有意回避之。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支配下,梁林开始了芯片设计的自学。梁林有多年的软硬件、智能设计基础,学起芯片设计来轻车熟路。另外,斯坦福大学有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该校有一个电子教学图书馆,当天所有课程的电子档案全在里面,而梁林作为斯坦福的教职员工,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自由出入。这样的条件,使得梁林很快掌握了从理论到细节各个层面的芯片设计技术。

  梁林总结说,芯片设计,最关键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恰恰这一点,许多人并不具备。另外,芯片设计牵扯到许多学科,是一种多学科的融和,非常复杂。他在国内从事电视机研发的经历以及在斯坦福从事的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对自己的芯片设计思路的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时光悠悠而过,不知不觉间,梁林已然修炼成功,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设计理论和技术。

  这已经是1996年。他要出山了。

  在硅谷闯天下

  1996年10月,梁林向他的老师辞行,表示要到硅谷找工作。

  Supp e s先生依然不愿意自己的高徒离开自己,但是梁林去意已决。

  梁林服务的第一家公司名为AI Tech In te rn a tion a l,这家公司搞的是把计算机的信号接到电视机上面去,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前沿的计划。梁林进入这家公司之后,立即承担了主要的任务,重新设定工作规划和作业流程,主持芯片开发工作。半年时间,芯片开发工作完成。

  之后梁林进入一家名为LSI Log ic的公司,这是一家大公司,是专门开发生产数码相机的。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半年的时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梁林产生了开发设计一种用于数字高清电视的视频转换芯片的构想,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结果老师大为赞同,并愿意投入部分资金。这个时间是1997年。

  之后梁林离开第二家公司,又到了一家名为IGS Techn o log ie s的公司,这个公司是专门做电视机机顶盒的。

  梁林和他的老师一起到了IGS Techn o log ie s公司,向对方推介自己计划中的这个产品。梁林表示自己可以一方面为公司的机顶盒开发工作,同时开发这个自己的芯片,由于自己的老师愿意投资,梁林希望芯片的开发工作相对独立。梁林表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两份工作。

  IGS Techn o log ie s公司当然欢迎梁林这个优秀的科学家加盟公司,但不知为什么,他们没有同意梁林将自己设想的芯片开发计划带进来。无奈之下,梁林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设计开发。在这家公司,梁林的职位是研发总负责人,该公司开发的芯片,就是著名的维纳斯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件。

  梁林就这样一边为IGS Techn o lo-g ie s公司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继续自己的这颗视频芯片开发设计。2000年8月,IGS Techn o log ie s公司的事业达到顶点,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这个时候,梁林急流勇退,离开了这家公司(现在改名为TVIA)。

  然后梁林又到了一家名为nDSP的公司,这家公司也是搞芯片的,在业界小有名气。上班之后不到10天,梁林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已经悬挂了很久的问题,之后工作了4个月,梁林提出辞职。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希望梁林能继续留在公司,公司愿意给予更高的待遇。

  梁林没有答应。

  挥别微软重返中国

  在硅谷工作的几年,让梁林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号称全球最先进的IT高科技基地的种种不足。与其为别的公司打工,还不如独自创业,将这颗芯片造出来。这种想法越来越清晰,这不但是梁林的想法,也是夫人邓顺蓉的想法。

  梁林在硅谷的最后一次表演,是向微软潇洒地挥了挥手。

  2000年10月,梁林到微软应聘。微软对梁林的面试非常严格,前后持续了两个月,每一次面试都要耗时六七个小时,几个专家小组轮番提问。当时微软确实碰到了一些不好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某种程度上这些所谓的面试,变成了探讨甚至是求教。这些问题当然难不倒梁林,他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得清清楚楚。微软当然不肯放弃这样的人才,面试过后决定雇用梁林,给他的职位是微软图形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负责人,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聘书已经发来了,给的薪水当然非常体面。微软的通知上要求梁林于2001年1月2日上班。

  从1997年产生开发数字电视芯片的想法开始,梁林的工作一直是两条线并行推进。一条线就是找工作,另一条则是独自从事芯片研发并通过推介工作寻找合适的风险投资基金。他曾经试图将两条线并为一条,但没有成功。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是脚踏两只船。

  当微软的聘书送到家里的时候,梁林明白,他必须做出选择。微软给他很高的待遇,这种待遇的背后也是高强度的工作,他不可能再抽出时间进行业余的芯片研发工作。

  回家吧。他这么决定。夫人早就这么劝他了。

  2000年年底,梁林放弃微软的高薪聘请,告别家中晚辈,偕夫人返回四川成都,开始了他们崭新的创业历程。

  “C ra zy!”几乎所有的梁林的朋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这么说。两年半后的2003年7月,梁林非常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了“c ra zy”这个英文单词的多种中文含义。看得出来,朋友们的这个评语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朋友的不解和震惊并非没有道理。经过16年的打拼,梁林一家的生活水平和地位,已经稳稳居于全美收入颇丰的中上阶级的族群中。他们在地价高居世界之首的硅谷买了花园别墅,他们的儿子也在硅谷置下了产业。两个孩子的收入都颇具竞争力,梁林夫妇的收入更高。

  但他们还是回来了。

  第一颗芯片艰难出世

  对于回国创业的困难,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梁林在硅谷的工作经历和计划中的视频芯片的市场前景,使得他们很顺利地找到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他们携带了第一笔风险启动资金50万美元回到了国内。

  2001年1月,公司成立,名为万罗华(英文名称V an n ova)。

  第一步就是培养人才。梁林自己独创一套培训方法,可以把在美国大学里用4年才能学好的东西,在一两个月内让学生们学会。当然,为了培训这些职员,他自己做得非常辛苦。

  梁林招聘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学生,这些学生非常聪明好学,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芯片设计的软硬件知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打击突如其来。2001年6月,梁林的资金链突然断裂。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以及其他原因,风险投资方中断了投资。万罗华公司被注销。

  他们又一次面临选择,要么承认失败(但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返回美国继续享受优越的生活,要么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寻找新的机会。

  他们选择了后者。

  这一次,梁林夫妇做了明确的内外分工,梁林专责芯片的设计开发,夫人邓顺蓉则开始了艰难的寻求资金的过程。

  钱已经没有了,通过亲戚介绍,先借了10万美元勉强维持。

  从2001年7月到11月,这4个月是梁林及手下的技术人员最辛苦也最努力的时候,他们从早晨8点钟开始工作,一直到半夜十二点、两点甚至通宵都在干。梁林亲自督战,和这些年轻人吃住在一起。

  相比较于芯片研发,邓顺蓉的寻求资金之旅,也充满艰辛。他们一共找了18家投资商,全部无功而返。

  2001年11月,救命的资金终于找到了。芯片设计再度步入正轨。

  也就是在这个月的15日,梁林夫妇以技术作股,与投资方共同注册一家新公司,名为成都威斯达芯片有限公司。他们将公司的注册日期编入芯片的编号,这个尚未出生的芯片就这样有了自己的代码:W SC1115。

  根据梁林的规划,这颗芯片能从现行的模拟PAL、NTSC彩色电视信号中最大限度地去除噪声并提取清晰的图像信号,用完善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重新格式化和时序处理,将高质量的画面显示在国内最新制造的高清晰度显像管上。根据中国目前的现状及价格性能比,梁林将技术力量主要投入在750行逐行扫描格式上,采用此格式可将水平清晰度提高1.8倍,垂直清晰度提高1.5倍,并且采用逐行扫描和其他数字处理技术,可将总体观看质量提高近4.4倍。

  2002年10月14日,委托台湾生产的样片送到成都,编号W SC1115的芯片正式诞生了。正在外地参观的梁林火速赶回公司,对芯片进行初步测试,当天的测试基本符合要求,又经过几个星期的测试,表明样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梁林成功了。中国人设计开发的引导未来视听潮流的数字电视芯片,就这样在西部诞生了。

  这只是创业的第一步。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厦华

  作为一种民用产品,产业化、赚取利润是其追求的重要目的。梁林的芯片的成功,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这颗芯片能否被彩电厂商认可并采用,最后变成销售收入收回来,推动公司继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一直到这颗芯片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哪一个厂商愿意接受它,将它用在自己的电视机上,还是未知数。梁林的芯片虽然是中国人的第一颗,却不是全世界的第一颗,国内生产数字高清电视的厂商,所用的全部是外国厂商生产的芯片。相对于他们,梁林的芯片显然是陌生的。

  谁先用梁林的芯片,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厦华第一个用了。

  厦华老总郭则理听说梁林的电视视频芯片已经开发成功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做出了坚决与梁林合作的决定。作为目前国内在数字电视方面最具实力的彩电厂商的老总,郭则理非常清楚这颗芯片对于中国彩电业的分量。

  之后双方开始了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梁林先后4次赶到厦门,就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与厦华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地探讨。厦华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苏钟人、殷惠清对梁林的芯片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双方每一次的见面,都能将探讨向更深层次拓展。

  梁林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厦华竟然如此的相似。以至于梁林和厦华的总工程师王玉良分别向记者表示,两个人的见面与交流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记者在采访中也多次询问厦华的技术人员,为什么与梁林的合作会如何融洽?对方总结说。在推动视频芯片发展这方面,厦华和梁林是互相不可替代的。比如,一颗芯片,厦华提出50条改进意见,也许在专业的芯片开发专家眼里,这些所谓的改进意见几乎全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在梁林眼里,这些就几乎全是必要的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梁林之前就是搞电视的,大家本是一家人,心意相通。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动力。

  从第一颗芯片出世到现在,9个月过去了,装着梁林开发的中国“芯”的厦华数字高清彩电已经面世,而且各项性能指标非常优秀,这证明,这颗中国人自己造的芯片是成功的。

  双方的合作在继续往前走。梁林说,如果说现在他的芯片技术是和世界同步的话,那么,再往前走一步,将无人能及。他有这个自信。

  这颗中国人自己造编码为W SC1115的芯片,刚刚有了自己的名字:炎黄一号。

  梁林简历

  1945年生于成都,1963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考试成绩100分。

  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生,当年有3000多人报名该所,梁林的成绩位于前10名。

  1984年,参加出国人员英语水平测试,顺利通过。

  1985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6年,开始攻读博士。

  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做了研究员。

  1996年,离开斯坦福,先后在硅谷的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工作。在这些公司工作的时间里,梁林汲取了硅谷芯片设计的精华,了解了世界最新最高的芯片设计技术。

  2000年年底,回国创业。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男人做爱也需要前奏,适当的热吻、爱抚和触摸可令…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陶晶莹] 太委屈
·[谢雨欣] 第三天
·[王 菲] 执迷不悔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