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兴:从“厨师”到“前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11:5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李俊发自上海 对新加坡来说中国的确是个大市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这个市场 尽管新加坡文化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去 受新加坡国家旅游局委派,6月1日正式就任中国区署长兼首席代表的蔡永兴,6月26日在上海嘉里中心接受了《国际金融报》的独家专访。 之前蔡永兴在新加坡做旅游发展13年,对亚洲各国的市场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才能更好地推销自己的旅游产品,此次受托到中国就是为了进一步将新加坡的旅游产品销售到中国。 到中国之后他本人的角色,由设计师转换为营销大师。蔡永兴面对的是整个中国市场,在一线做销售的感受与原来大不一样,他认为这种角色的转换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蔡永兴形象地比喻,在此之前,他只专心在厨房做菜,好吃不好吃只有客人知道;现在是走出厨房,到大厅去做销售,可以随时从顾客口中了解自己的菜肴到底好吃不好吃。 厚望中国出境游 新加坡没有国内旅游,每年通过航班进出新加坡的境外游客超过760万人次,接近新加坡总人数的2倍,这个市场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 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事业发展。1992年以前,旅游收入占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200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6%,主要因为金融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比例虽相对减少,绝对数量却提高很快,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96亿新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 在开发中国旅游市场方面,新加坡一直走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之前,因此来新加坡旅游的中国人比其他国家要多。 2002年,中国旅客到新加坡旅游的总人数为67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35%;新加坡人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为40多万人次。从比例看,有超过10%的新加坡人到中国旅游,而中国人到新加坡则仅为万分之四,这个比例实在太少。蔡永兴认为两国之间人员交流的空间还非常大,他希望自己能为此作出更多努力。 能够到中国工作对蔡永兴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蔡永兴从小接受良好的华文教育,在新加坡工作13年,虽然以英文环境为主,但与华人团体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他过去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大都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蔡永兴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市场,无论是近期的展望还是远期目标。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蕴涵的潜能不可低估。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相信会有更多人出境旅游。 别让"非典"扫了兴 谈到“非典”对旅游市场的影响,蔡永兴认为,“非典”是一种无色无形无味的疾病,传播途径看不见摸不着,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的。后“非典”时期,应积极恢复各国之间的旅游交流。 蔡永兴到中国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介绍新加坡政府在“防非”方面所采取的得力措施,以及推介新加坡在产品开发和服务方面的情况,他认为起初很多中国人对新加坡有些误解,认为去新加坡肯定会被隔离,其实根本没这回事。新加坡从没禁止各国人员来访,新加坡对“非典”的预防比WHO还要早,比如机场量体温等,可能初期在操作上比较唐突一点,引起一些误会,后来世界各地的机场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其实检查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为了各国游客的健康和安全,这种健康检查不是仅针对中国旅客,而是针对所有旅客。 外国旅客在新加坡被发现发烧后,不一定马上就确认为“非典”,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而同一航班来的旅客并不受影响,完全可以继续进行旅游。 细品新加坡 对于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新马泰游,蔡永兴认为这种组合对新加坡有失公平。就像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样,15天肯定是不够的,只可能到北京、上海等地重点看看。 新加坡虽然是个小国家,但旅游景点不少,如果只是走马观花,量上可以,但质的方面就没有很深的印象。这好比去一家餐厅吃饭,自助餐可以每天都吃,但有些主食必须花时间细细品尝,新加坡其实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如果走马观花就不可能仔细品味,这不仅对新加坡有失公平,对旅客来说也是有失公平。正因为新马泰这样的组合概念,长期以来中国旅客对新加坡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新加坡有自己的特色和产品,也希望独立的发展新加坡单独游。 蔡永兴现在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中国游客加深对新加坡的认识和了解。当他得知一个中国人打算出境旅游时,从决定到形成整个旅游环节都要积极与之沟通。此外,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在中国的市场推广力度;另一方面,新加坡在旅游景点开发及配套服务上也要进一步提高品质,当然这需要有个过程。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