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为什么总能喝到改革的“头啖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 10:43 中国经济时报 | ||
1978年9月,时年24岁的张宏伟带领50人组成的施工队到哈尔滨。因为1958年因父亲被错华为右派,全家下放至呼兰县扬林公社。期间一直随一个打成右派的亲戚学建筑设计和施工。1984年10月4日,张宏伟领导的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成立。1987年,张宏伟将东方注册为企业集团。 事件的拐点出现在1991年,这一年东方集团成为债转股第一个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民营 1993年10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由东方集团13家下属企业组成的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11)股票上市发行,4000万社会公众股发行价为6.69元,一举募集2.6亿元,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13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私营企业。 张宏伟算过一笔账:东方集团1990年以13家下属企业的3000万资产,第一次发行内部股时融资3800万,上市时新发4000万股票又融资2.6亿元,三年两大步,3000万净资产变成2亿多,什么产业能如此快速增值?资本运营的念头在张宏伟脑中萌生,用自有少量资产撬动社会更多资产。这就是“资产经营等于是在做加法,资本经营却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业自然会像滚雪球般做大做强”。 1994年下半年,张宏伟又有新动作了。先是通过系列重组和收购,东方集团成为锦州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权重组后的第一大股东,控制锦州港30.4%的股份,拥有港务经营管理权和开发建设权;后又投资控股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参股民生银行和民族证券。 1998年,东方集团母公司确定,资本运营工作重点是发挥内地、香港和美国三地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能力,加强资本市场的国际扩张的工作力度。 锦州港的收购与改制成功,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力,东方集团立刻着手引进外资,开始了它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展。“不会利用外资,不会借别人的钱,借别人的脑来发财的人,永远都会落在别人后面。你借别人的钱,借别人的脑,你就等于踩在别人的肩膀上。”这是张宏伟的感触。 1999年准备上市的民生银行开始了资产清理工作,张宏伟借此东风,斥资亿余元,通过收购进入民生银行。 民族证券于2002年5月28日揭牌,它是在原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改制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其证券营业部和证券类资产折价4亿多元入股,占据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东方集团以19.98%的持股比例位列民族证券第二大股东。 新华人寿、民生银行、民族证券,和即将进入的海通证券,东方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扩张已形成保险、银行、证券三星拱月之势,张宏伟金融王国的架构已初步搭建完毕。 1997年9月,东方集团在美国参与发起亚联银行,这是美国政府七年来批准的第一家区域性银行,该银行为集团架通了国内外资本对接的桥梁。 资本运营给东方集团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目前东方集团已经形成了金融保险、建材流通、港口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房地产和高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 在信息产业方面,1999年12月,东方集团注册资本6000万元,成立了东方卫星网络公司,2000年1月即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当然,在失意连连的2002年前,张宏伟也有失手的时候。他早在1998年1月就以每股0.2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从事洗水丝业务的特时泰,后将其更名为东润拓展(0467.H.K.),当年他还有意收购另一挂牌公司中国医药的全部股权,但由于双方未能就该公司的资产净值达成协议,结果收购告吹。但至今东润拓展已贬值了一大截。 1993年,东方集团股票发行上市。同年,张宏伟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继而成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0年,张宏伟以个人资产3.5亿美元被美国《福布斯》列为该年度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7位。2002年,张宏伟以个人财富17亿被《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100强富豪排名第77位。 (姜业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