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布莱尔争的英财政大臣布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8日 10:16 新华网 | ||
英报称布莱尔愿为换取布朗支持全民公决而辞职 新华网消息英国《独立报》22日报道称,接近英国首相布莱尔及财政大臣布朗的人士透露,布莱尔向布朗表示,如果能够换取布朗支持就英国加入欧元区进行全民公决,布莱尔愿意辞职让贤。 报道说,布朗已经拒绝了布莱尔这一建议。报道还称,在英国议会去年讨论是否加入欧元区的时候,布莱尔及布朗就曾经就首相接任问题进行过讨论。(完) 布朗:仕途一路绿灯敢与首相争锋 喜欢抛头露面仕途一路绿灯 布朗出生于苏格兰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喜欢抛头露面。12岁那年,他在家乡工党补缺选举时就曾毛遂自荐,参加游说。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期间,他各科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常获得“优等成绩奖学金”,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大学时,他曾经过一番激烈竞选,当上学生委员会主席。步入政坛后,只要经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职位,他从不轻易放弃。1972年,年仅27岁的布朗从大学讲师变成工党驻苏格兰的行政官,他的政治生涯从此起步。1983年,他出任工党苏格兰委员会主席。5年后,他又当上了下院议员。随后,布朗开始飞黄腾达,1997年5月,终于登上内阁财政大臣的宝座。 手中掌握重权工作屡有建树 英国历届政府中,财政大臣都是核心内阁成员之一,在经济问题上举足轻重。而布朗手中的权力更是大于以往任何一位财政大臣。为何如此?1994年,工党领袖史密斯突然去世。当时,在工党内部,布莱尔和布朗的实力旗鼓相当。为顾全大局,布朗做出让步,支持布莱尔竞选工党领袖,但条件是,一旦工党执政,财政大臣这一要职得由他出任,英国的经济政策也须由他制定和控制。 上任以来,布朗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在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使英国经历了50年来最长久的经济增长期。媒体普遍认为,布朗是英国内阁最有实力的成员。 因欧元产生分歧与首相各执己见 布莱尔和布朗从1983年就开始共事,曾合用过一个办公室。在许多重大外交问题上他们的意见都一致。如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布朗就坚决支持布莱尔。而在欧元问题上两人却产生了分歧。布莱尔认为,加入欧元能给英国经济带来好处。布朗则一直坚持,加入欧元意味着英国将永久放弃主宰自己国家经济命运的控制权。 进入2003年,布莱尔见一时无法说服布朗,便呼吁在2006年大选前就加入欧元一事进行全民公决,但布朗表示反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人初步达成妥协。今年6月9日,布朗将在议会公布财政部对英国加入欧元的评估报告。但外界估计,届时布朗很可能宣布英国加入欧元的条件尚未成熟。 拥有政治小圈子感情生活不顺利1997年前,布朗在工党内部就拥有一大批朋友。出任财政大臣后,他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圈内主要人物有农业大臣、社会保险大臣等,不久前刚辞职的国际开发事务大臣肖特也是布朗的支持者。经过7年的经营,布朗已将财政部变成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透的“独立王国”。他的亲信透露,布朗的最终目标是搬入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 布朗不仅在政治上颇有才干,还是个多面手。年轻时,他酷爱运动。在一次橄榄球比赛中,他的左眼受伤,打碎了他当一名职业运动员的梦想。布朗具有写作天赋,曾撰写出版了10余本书,还曾在苏格兰电视台任职3年。 但布朗的感情生活却一波三折。2000年结婚以前,他曾交过多个女友,但她们都因无法忍受他的工作狂态度离他而去。罗马尼亚流亡国王的长女玛格丽塔公主是其女友之一。她说:“我们曾有过浪漫的日子。我一直爱着他。但有一天我终于明白,我们无法相处,因为他心中除了政治,还是政治。”(环球时报/王晓真) 人物简介 新华网消息英国财政大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主席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父亲是牧师。1968年加入工党。1972年和1982年分别获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72─1983年先后任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技术学院讲师及记者和电视台编辑等职。1977─1983年任苏格兰工党执委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任工党苏格兰主席。1985年后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首席秘书、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财政大臣等职。 1997年5月2日起任财政大臣。1999年9月11日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主席(该组织后改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2001年6月8日连任财政大臣。 布朗喜欢网球、足球、阅读和写作。他与妻子萨拉·麦考利于2000年8月3日结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