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求职殡仪馆:明智之选?无奈之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 13:56 21世纪人才报 | ||
本报记者 古比 李逊综合报道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了解到,该处今年计划招收3至4名殡仪馆工作人员。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上的某些忌讳,根据以往招收的情况估计,来殡仪馆应聘的人本应该少之又少。但该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今年的招聘情况出人意表。 今年北京市殡仪馆打破了历年来“关着门儿”招人的模式,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在其后不长时间里,该馆便收到了回音。有一百多名应届毕业生或投简历、或打电话前来应聘。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名校毕业生。据了解,这些毕业生大都来自政法、工商管理、财务、建筑等热门专业。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转变观念到殡仪馆来工作,让原本从未想过招本科生的殡仪馆招聘人员着实高兴了一回。 这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的名校大学生们,为何肯放下“专业对口”的传统理念,转行投入到一个以往不被人重视甚至忌讳提及的行业中去呢?有人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转变的一种典型体现,代表了劳动力市场按需分配的发展方向,是令人可喜的事情。但是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高校应届毕业生,谈到争相求职殡仪馆一事,很多同学们认为:这是就业压力造成的。因为今年的毕业生太多,即使是出自“名校”,学的“热门专业”,找工作也是一样的难!先找份工作再图发展也不错。而且殡仪馆给出的三千多元的月薪,是个不小的诱惑!也有同学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除去传统观念的因素,殡葬业本身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人们的殡葬观念正在日新月异,对殡葬的要求越来越高,去殡仪馆工作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从同学们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来看,就业压力仍然是他们选择求职殡仪馆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此,殡仪馆的负责人指出:“如果对殡葬业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只是出于就业压力,或冲着那份薪水,即使来了也不一定就能够长久地做下去。” 尽管如此,但这一事件背后却有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在逐步发生变化。 今年是大学扩招后,扩招学生就业的第一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显得特别突出,一直以来,大学生们就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些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和领域人才仍然匮乏。换句话说: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但是往届毕业生似乎始终难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这一理念。如果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人宁愿在家里让父母养着。比起这些人来说,主动到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其择业观念显然更值得人赞赏,令业内有关人士十分欣慰。他们认为:“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人才市场也在顺势发展。应届大学毕业生正在逐步转变就业观念,与供需市场全面接轨。到殡仪馆工作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有专家认为,大学生热聘殡仪馆的现象值得重视。在肯定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转变这一积极因素的同时,必须认识此现象折射出的问题。 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的增压,将从今年起开始逐年释放。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社会对此准备不够充分。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将逐步形成新的供求平衡,但在此之前,就业矛盾的空前突出,将给毕业生造成错觉,并极大地滋长他们的急躁情绪。热聘殡仪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这种情绪的蔓延可能将导致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现象的泛滥。 大学生择业时作何选择无可厚非,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很多毕业生要选择专业对口或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的确需要等待机会,专家呼吁大学生在正确给自己定位、转变择业观念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的情绪和对长远发展的理智认识。当然,社会劳动保障和服务部门、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