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师成“老板” 研究生正沦为廉价劳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3日 09:03 新闻晨报 | ||
某高校二年级研究生小徐最近刚忙完导师布置的一个项目———为某公司创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报酬是意思意思的几百元,小徐认为自己正在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小徐的经历并不是个别现象,多数被访的在校硕士生、博士生都反映,这种情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已经习以为常了。 据了解,硕士生、博士生为导师“打工”的情况在理工科院系中更为普遍,因为理工 导师到“老板”的演化 作为从事研究的硕士生、博士生来说,从事一些实践活动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手段。但这并不能成为导师随意布置项目工作的借口。 对于多数有做项目经历的学生来说,他们都非常清楚项目的含金量。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对于研究有帮助的项目是“纵向”课题,这种课题有理论高度,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深入研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学到新东西,又能有所新发现。相反,导师从公司企业等接来的项目属于偏重应用的“横向”课题,没有什么理论深度。 一位博士生认为,导师让学生做的项目应有三个标准:一是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是否对口;二是导师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是否给予指导;三是是否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尽管学生对此心中了然,但因为这些项目是导师布置下来的,从师生关系来看,学生不可能说“不”。学生实在不想接的活,也只能找些要备考托福、GRE等借口来推托。 弟子劳动需尊重 当记者问一位研究生“为导师打工会不会影响学业甚至毕业”时,他坦言,如果从能否毕业的结果来看,影响不大,原因是多数学生的论文会进入导师拉来的评审组,通过是没问题的。 上海交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松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类现象在高校中确实存在,但只属个别现象。他认为,真正要消除这一现象,必须对导师有所约束,例如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他介绍说,在美、日等国,对导师的项目开支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从中提取任何费用,他们可以雇学生来做,但必须发给相应的报酬。 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该校将在近日下达的一份文件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安排学生参加科研,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不要把研究生单纯作为“劳动力”使用。导师要恪守学术道德,在成果署名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晨报记者张智丽 董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