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竖起诚信标杆 上海市全面开展“打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4日 11:03 解放日报 | ||
最新消息 人才市场全面“打假” 本报讯上海人才市场全面推进“打假”,假文凭、假招聘、假中介将“无处藏身”。目前,本市已启动人才诚信评估体系,为“赛马场”竖起“诚信标杆”。 行动有力,新招频出:对人才招聘会,有关部门开始实施全面监管;成立“上海人才服务中心业绩档案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出具“诚信报告”;规定招聘单位在招聘会后一个月内,必须给予求职者明确答复。 对中介职业操守,有关行业协会发布了执业规范、行业公约,规定从事人才中介的人员要有一份“功过诚信档案”,并将9种人员行为和8种机构行为列为“禁区”;实行“品牌”制,首批推出19家人才中介机构为“诚信服务单位”,品牌不搞终身制,每年考核一次,有效期两年。 此外,今年还将筹建人才职业诚信评估中心,建立人才诚信调查网络和相应的职业诚信评价标准,开展职业诚信等级评估,并在金融、法律、会计、建筑、医疗等领域推行人才业绩档案。 招聘会筑起“篱笆墙” 【现象回放】 “赶了30多场招聘会,投了几十份简历资料,最后竟竹篮打水,回音寥寥。”求职者黄莎莎气愤地向市有关部门投书质问:人才招聘市场是招聘还是作秀?! 记者曾到一些招聘市场探访,发现有的设摊单位把招聘会当作“推销”企业的机会,展示、介绍的全是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而对招聘的岗位要求、薪金待遇等,则是片言只语,甚至闭口不谈;有的设摊单位口若悬河,胡乱许诺,而当应聘者询问创业舞台、发展环境时,却无言以答;有的设摊单位当场对应聘者的简历资料来者不拒,而到散场时,则将应聘者精心设计制作的简历资料,像废纸一样随意丢弃。 “还有更气人的。”一位青年告诉记者自己受骗的经历。他到一家设摊单位应聘,被告知要先参加岗前培训。但交了培训费后,该单位找了个借口不予录取。后来得知,交过培训费的应聘者中,没有一人被录取。 【对策措施】 新出台的《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简称《办法》)规定,进入招聘会的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直接用人权,否则必须有上级单位同意或授权招聘的证明文件,并在招聘会现场的招聘简介上载明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同时,招聘单位必须如实公布拟聘用人才的岗位、数量、条件、待遇等相关信息,不得在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条件上设置歧视性条款,不得擅自发布求职者的信息。还有,招聘单位要将应聘情况及时汇总后,告知主办单位。 简历中“水分”需拧干 【现象回放】 “让人难以置信,在收到的简历资料中时有这样的情况:来自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十几个应届毕业生,竟都是学生会主席;来自同一班级的,竟有几个班长……”一位招聘者谈起“粉饰式”简历资料,连连摇头。市人事局评估部门透露:浦东某单位通过社会招聘获得5名应聘者的简历资料,经过检验,居然4份有诈。在人才市场中,这种“粉饰式”简历资料的比例高达20%。 综观简历资料的“粉饰”、“镀金”,种种手法让人咋舌:只组织过小型团队活动,却写成“具有大型公关活动的协调、组织经验”;只是在一些快餐店做过钟点工,却标榜“有跨国公司工作经历”;借来他人的成绩单和奖状,进行修改、复印,滥竽充数。更有甚者干脆编一个“喝洋墨水”的学历,设计一个类似“克莱登大学”让人无法查找的洋大学…… 【对策措施】 整治“粉饰式”简历资料,市有关部门已提上议事日程,将对传统的人事档案实施“变脸”,防止造假。市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了业绩档案部,对求职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能力评估、业绩诚信等进行核实评估,建立业绩档案,并出具诚信报告,供用人单位参考。同时,对造假者将实行“黑名单”制度,作为对其违反诚信的惩罚。 中介操作设监督机制 【现象回放】 一家名为“怡琳”的人才服务中介公司对外大肆吹嘘,招揽生意。实质上这家“中介”仅由几名外来人员和本市无业人员组成,租借临时场所,在收取报名费、培训费、咨询费后,便溜之大吉。据市人事局透露,类似的骗子中介为数不少,至少已被清除了45家。 除了骗子中介,还有不正当竞争。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为了填满招聘会场,不惜给用人单位派发“大红包”,让没有用人意向的单位也来设摊凑热闹,意在招“财”。资料印证:一个大型的招聘活动,如按每人5元入场费计算,1万人就是5万元,扣除给拉来设摊单位派发的“红包”费,中介收入多达数万元。 【对策措施】 规范中介操作,本市已采取行动。《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人才中介行业要建立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监督机制,并开展资质等级、信誉程度评定;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对违规行为要及时作出处理。 各家之言 我说才市诚信体系 黄纪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仅凭简历资料、面试答辩,不能完全判断一个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青睐诚信调查,还应聘者以“真实面貌”。诚信评估体系,有利于用人单位选出真正的“骏马”,让人才市场真正成为“一湖清水”,而不是“一滩污水”。 王薇薇(上海外国语大学应届毕业生):让权威部门给自己的诚信“打分”,我赞成,相信广大求职者也乐意。这样,能使人才竞争更透明、更公平。评估结果是一张很好的“通行证”。人才市场的规范,使我们更放心地参与“赛马场”竞争。 潘钧海(上海外经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诚信,在人才市场十分重要。弄虚作假,不仅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带来不利,而且严重危害了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人才诚信评估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行业内对“诚信”的关注,加强了人才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了人才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 王绍昌(市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将“想干事、会干事、干得出事”的人才选出来,诚信是“基石”。上海启动人才诚信评估体系,是对人才市场更高层次的培育,可营造人才竞争公开、公平、公正的有序局面。好的“诚信环境”有利于上海吸引、选拔、使用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陈瑜 方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