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培养了香港股民盲从的投机心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8日 16:41 《商务周刊》杂志 | ||
文/吴桐(香港股评家) 长科原是长江实业(0001.HK)旗下的一个生化科技子公司,按当时上市文件的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长科亏损5793万港元,而营业额仅有14.82万港元。另一边,长实管理层亦曾透露,截止到2002年5月为止,长实投入长科的资金已高达4.2亿港元。 明眼人一看便知它是一间投资巨大、短期内又盈利困难的公司。奇怪的是,投资者仍对其追捧有加。剖析个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超人效应:作为香港超级首富的李嘉诚,光靠其“金漆招牌”,便足以令仍然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科在市场上卖个满堂红。一向被喻为“无宝不落”的李嘉诚,在香港股票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罕有地以私人名义持有长科的举动,对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注了一支强心针。 2.生命科技热潮:香港股票市场自2000年科技网络股后,一直缺乏新的资金出路。2001年至2002年间,市场一度掀起民企热,可惜随着格林柯尔(8056.HK)和欧亚农业(932.HK)的相继爆煲,民企热潮在去年中亦逐渐降温。由于市场资金普遍缺乏出路,投资者憧憬长科上市可掀起生命科技热潮,因此部分机构投资者在换出民企股份的同时,亦购买长科作为新一轮的短线投资。事实上,长科上市时发售13.07亿新股,其中九成配售一成公开发售,集资额高达25亿元,如果上市没有机构性投资者的支持,根本不可能筹集得如此巨额的资金。 综观以上两个原因,无论是普通散户及机构投资者,都可看到他们背后的一个共同点──短线的投资心态。 虽然长科上市之际大卖特卖,却从上市第二天起不升反跌,从此一路停停走走、低迷不振。当初热烈追捧的投资者,现在大多成为套牢一族。 长科过往的财务业绩差强人意,加上未能成功掀起生化热,公司股票上市后股价表现平平是意料中事。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对其科研产品有所怀疑,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长科未来发展的信心。众所周知,生化股与科网股一样,都是市盈率较高,需要有良好“概念”去支撑股价,因此投资者一旦对公司的核心技术或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将对公司的股价造成严重打击。 长科上市至今不足一年,对一间生化公司而言,现时对其日后产品成功与否的评论肯定是言之过早。不过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长科事件中反映出香港股民的盲目投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对整体资本市场造成的不健康影响。 现时香港股民的投资理念主要是短线投机,而且普遍缺乏理性分析,买卖决定主要是受市场的大势气氛所影响。这种盲目的投资心态,容易造成股票市场的泡沫。而且投资者这种不理性的投资心态,更会妨碍真正有实力和有质素的公司在市场融资,令股票市场不能发挥其流转资金的功能。 而造成投资者这种短线投机心态有两个原因。 从投资者的主观角度来说,自从香港楼市暴跌带来负资产问题后,一般市民均要负担沉重的财务压力,本身的财政实力难有空间作长线投资。同时,香港经济持续的不景气,加上在“9·11”后的全球紧张局势,不仅是普通散户,即使是专业的大型机构性投资者都慎于作长期投资,改为以灵活性较大的短期投资为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从客观原因来说,香港自从推出创业板以后,上市公司的门坎大大降低,导致上市公司的质素大幅度下降,不少创业板公司上市不足一年业绩便转盈为亏,而且接二连三的上市公司丑闻,均大大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作为香港股票市场的监察人,要解决投资者的主观投资限制是不可能的事,不过他们应该尽快修订上市条例及收紧对中介人的监管,以维持投资者对市场及上市公司的信心。事实上,市场一直就以此两点向有关方面提出要求,可惜有关工作始终维持在咨询阶段迟迟未能落实执行。值得一提的,去年年中的“仙股风波”,大大暴露出港交所及证监会之间定位的不清晰和不协调,明显反映出香港股票市场制度及监管上的不完善。随着港交所总裁邝其志在今年4月的离任,无论届时谁执掌港交所,亦应该以新人事新作风为原则,加强该所及证监会的相互沟通,尽快制定方案提高香港上市公司的质素,以挽回海内外投资者对香港股票市场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