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云下的中国商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6日 09:47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姜蓉 “我们在伊拉克有一个2亿多美元的电站建设项目,工程合同签订的时间是3年,现在执行了一年多,一期工程执行了几千万就停了下来,工程款还有一部分没有收回。”日前,中国机械设备总公司成套业务部钱韦处长告诉记者,如果战争爆发,是否还会继续执行合同现在不得而知,损失是巨大的。 战争阴霾下,中国数千家企业在中东的命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淘金中东市场中国企业多如牛毛 国家外经贸部境外企业管理处李永军处长告诉记者,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公司大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路桥、港湾、房屋建设等。据了解,在联合国“石油换食品”的协议下,中国公司也在伊拉克承包了很多工程,有些工程的规模还比较大。 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负责中东业务的张浩在中东地区工作了8年,他告诉记者,以前中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在中东地区主要是做劳务,在一些大型招标项目中并不输给欧美等竞争对手,而在劳务上却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因为中国的劳务价格与北朝鲜、印度相比没有竞争力。张浩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港集团就已经进入中东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设有办事处,业务主要涉及码头、桥梁等工程建设项目的总包和分包。 张浩说,中港集团每年在中东地区中标的几千万美元的项目就有几十个,上亿的项目平均每两年也能碰上一个。 其他公司也在中东收获颇丰。由于当地一些大型工程有时会限定只能由当地工程公司承建,外国公司不准投标,而仅靠当地公司的力量又无法完成一些大的项目,因此,一些中国公司常常做一些分包业务。中国路桥集团郭先生称,在当地做这种分包业务的中国公司有十几家,劳务分包市场非常活跃。 四川东方电力设备联合公司办公室张主任告诉记者。东方电力对伊拉克的业务主要是建设发电厂和出口成套设备,同时将设备和技术卖给对方。她说,东方电力在伊拉克有一个10亿美元的电厂项目,但目前尚未进入执行阶段。 前文涉及的3家企业只是中东地区中国建筑企业的一个缩影。张浩告诉记者,中国的贸易商在当地也非常活跃。中国的轻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如服装、家电产品、五金产品等有的几乎垄断了某些国家的市场。用他的话说,在中东淘金的中国企业简直多如牛毛。 资金有保障中东市场成商家争夺的主战场 “那里是企业淘金的天堂。”有人这样解释中国企业对中东市场趋之若鹜的原因。 “几乎全世界的建筑公司都聚集在那里。”张浩告诉记者,不仅是中国公司,许多国家的企业尤其是工程公司都看好中东的机会。 前些年,中东完全靠石油输出。通过石油输出,许多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进行投资建设。“9·11”事件后,阿拉伯国家将在美国的一部分资金撤回。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最近几年,中东各国都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中东市场自然就成为全球建筑工程公司海外拓展的主战场。 各国企业在中东承包建设项目还看中了其资金有保障的优势。中东地区的国家人口少,人均GDP位世界之前列。由于是产油国,资金积累非常快,各国政府在工程付款上不存在问题。 张浩称,中东地区80年代才开始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很薄弱。由于当地沙漠化严重,气候恶劣,基础设施的损坏快,更新也快。当地的工程项目每年发包量达几百亿美元。另外,许多国家需要将石油等出口,码头建设速度非常快,对于精于港湾建设的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 另外,由于该地区以前是英美殖民地,欧洲人大量集中,市场形成了一整套国际规范。在中东,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更有吸引力的是,中东还是一个免税天堂。据张浩介绍,在阿联酋基本上没有税收,只对一些生活用品收取少许关税。其他各国的税收都比较低,因此,这也是吸引众多企业聚集中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贸易商的蜂拥而至,主要是看中了当地的贸易机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服装出口部的段涛告诉记者,当地基本上没有生产服装的能力,只能靠进口,而且需求量大。中国的服装在那里价格便宜,交货期快,赢得了不少客商。其他轻工业品也备受礼遇。虽然当地人口并不多,但比邻最繁忙的港口迪拜港,许多商品在那里中转,促使贸易非常活跃。 战争带来的损失在所难免但机会与危机同在 不过,战云密布下,在伊拉克的一些中国公司显然很沮丧。 中国机械设备总公司成套业务部钱韦处长告诉记者,在联合国“石油换食品”的协议下,该公司在伊拉克有一个2亿多美元的电站建设项目,工程合同签订的时间是3年,现在执行了一年多,一期工程执行了几千万就停了下来,工程款还有一部分没有收回。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设备已经运到现场,时间久了就容易损坏。如果战争爆发,是否还会继续执行合同现在不得而知。而且该公司与一些设备制造 厂等相关的企业也签订了合同,如果战争爆发这些合同也无法执行,损失是巨大的。钱韦称,该公司在伊拉克还有通讯项目,主要是电话设施,设备也已运到该国,没法安装。 作为贸易商,同样尝到了其中的苦涩。段涛告诉记者,局势的紧张影响了商品销售,而油价上涨使涤纶的造价和纺织品原料价格上涨,使得服装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利润更薄。一旦开战,已经发出的货物只能停靠在码头或折返。服装这种商品季节性很强,对方客商如果因为战争没有能力收货,那么这批折返的服装即使价格大幅下降也很难找到买主,损失不可估量。如果停放在其他码头,停放费用不菲,损失也在所难免。 在伊拉克没有项目的企业同样受到波及,“航空费、海运费爆涨。”张浩说:“因为当地是原材料进口国,进口建筑材料运费上涨幅度很大。”据了解,航运费一般是根据保险公司涨幅来确定的,保险公司涨多少,航空公司就会涨多少。 另外,如果战争打起来,将会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危机状态下返遣人员不仅要承担返遣人员的费用,而且工程也算违约。 “不过,也并非都是不利因素。”张浩说,在战云密布的情形下,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反美情绪高涨,可能会给中国公司创造一些机会,有利于在当地的商业运作。 张指出,在伊拉克周边一些国家,机会与危机同在。在反战情绪下,将中国企业的工程项目作为袭击对象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不言“放弃中东”战后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虽然可能到来的战火造成了贸易寒流。但采访中每一个企业都声称不会放弃中东市场。 钱韦的话颇具代表性:“我们不会放弃当地市场,因为,当地认可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将来肯定还会有机会。”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迟长海对记者说,国际安全对当地的建筑市场有影响,但中东地区是国际上建筑工程的热点地区,这个地区对国际建筑商来说,有着工程发包额大、项目支付有保证等优越性,局势紧张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战争如果爆发,战后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张浩指出,对建筑企业来说,中东地区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放弃的。其中的机会是非常诱人的,例如,卡塔尔2006年举办亚运会,但是目前其体育、宾馆、道路等设施离亚运会的要求还很远,很多国家的建筑商都盯着这块肥肉。 淘金的梦想让“放弃”二字远离了中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