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职场 > 正文
资产不能出晋?被杀富豪李海仓身后股权之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09日 14:40 财经时报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的死因可能会是一个千古之谜:在运城有多个版本流传,官方的消息是源于土地之争,凶手冯引亮急于将自己的一块土地转让于海鑫,在李拒绝后遂起争端。

  运城公安局一人士透露细节说,李所中子弹系“后脑射入”,而凶手自杀的子弹系“左脑射入”。综合看,李与冯之前并无争执迹象,同时,冯“并不是左撇子”。他并说,冯
此行目标或并非李海仓本人,“应该是李海仓的某位合伙人。此人之前曾是冯的合伙人,冯并多次宣称生意中曾受其‘坑害’。”

  显而易见,对晋南小县闻喜来说,李海仓突然遇害,不啻“塌了半边天”,闻喜县每一位受访者对此说法皆无异议。

  1月29日李的追悼会在运城市闻喜县海鑫集团的总部举行。数百家(位)来自中央、山西省、运城市以及海鑫集团业务联系单位的领导发来唁电,主持人仅宣布来电名单即耗时半小时。

  现场人头攒动,虽然运城方面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但是到会的依然达千人以上,其中多有眼颊红肿、泪光闪动者,多数与李并无直接交往。在海鑫集团所在的闻喜县东镇,群众自发的吊唁亦同时进行。

  这让人们看到的是李海仓良好的“口碑”:“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忠厚的人”。

  此前有媒体援引“公安部收到的一份举报材料”说,海鑫集团(李海仓)所欠各方资金已经超过30亿元,“光中国工商银行运城分行,给海鑫集团累计发放贷款已达11亿元,这当中目前仍有4亿贷款余额尚未归还”,并说,“运城各金融系统的资金能投入的,几乎全部投到了海鑫公司”。

  运城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勋会告诉《财经时报》,运城市地方对海鑫集团的支持的确“不遗余力”,但是各银行资金的投入则绝对是市场化决策的结果。“一个如此高增长的企业,如果是你的银行,你会不往里面投吗”?他还说,李本人即是“一个品牌”,“你不贷给他,自然有人争着要贷”。因此海鑫集团并不存在资金上的困难。

  运城工行的一位人士透露,在李遇害后的第二天,该行即派遣了一个十几人的调查组前往海鑫集团。他表示,海鑫集团此前并无拖欠偿贷记录。“一个企业发生这么大的变故,前往调查理所当然”。

  他说1月25日,运城市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召开联席会议紧急磋商,最终的结论是:海鑫集团的资产状况良好,并无偿贷风险。对海鑫集团的支持将一如既往,不会追偿欠债。

  据运城方面的资料,海鑫集团目前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4.1%,远低于国内同业。海鑫方面则对“闻喜县四大班子接管海鑫集团”的消息加以否认,该集团总经理助理及其一位顾问都称“纯属无稽之谈”。但这位顾问也称,闻喜县委书记董鹏翔自李出事后几乎一直“呆在李海仓家,和他的家人在一起”。

  这一举动也不难理解。毕竟,李为董所领导的闻喜县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及。这个37万人口的农业县2002年全年“共完成国税收入2.04亿元”,“仅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就实现税收1.16亿元,占全县国税收入的56.8%”,地税4650万元中,海鑫上交的更是绝大多数。

  运城市委宣传部的黄副部长说,几年前和闻喜县相当的夏县,2002年的财政收入是闻喜的1/5。运城地税局的一位干部则透露说,在1995年,闻喜的财政总收入不过2000万元,7年超过10倍的增长主因就是海鑫集团。

  他并透露,2002年李本人上交的个人所得税即为96万元。

  “魔术师”

  这个称谓在李海仓身上已经被数次提及,特别山西媒体报道当中,李的财富积累过程一如舞台上的魔术表演,让人眼花缭乱。他的个人魅力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无遗。

  福布斯说,李的个人资产是1.95亿美元,相当于16亿多元人民币,披露者亦承认,这个数字也许并不准确。《财经时报》向海鑫集团总经理助理征询李在海鑫的股比,被告知“属公司机密”,随后本报从海鑫集团的一位顾问处得知,李在海鑫的个人股比在“70%以上”,“如果把他的家族兄弟的股份算在内,应该超过90%”。

  这一数字同时为多位知情人证实。

  运城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1年年底,海鑫集团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0亿元,销售收入为29.6亿元。因此,仅沉淀在海鑫集团的李家资产,应超过27亿元,即使李本人,也已经在21亿元以上。

  1955年出生的李海仓,在25岁前积累了他“第一桶金”。这个故事在运城几乎妇孺皆知,他打过小工——和泥搬砖,榨过油,跑过运输,做过小买卖,期间并尝试生产当时紧俏的肥皂。这让他在1981年时,已经拥有了20万元的个人财产。

  1987年,李连同老乡辛存海(现海鑫集团党委书记)、侯岚云,并说服当时的闻喜县白水泥厂共同出资40万元,创办了其第一个炼焦企业:联合焦化厂。

  1988年8月,李联合当时他的业务联系单位三门峡车务段服务公司,双方各出资70万元,建成了闻喜“三铁焦化厂”。到1990年,李又对上述两家焦化厂追加投资130万元。

  同是1990年,李再次与运城车务段共同出资120万元(其中李占60%,运城车务段占40%),创建运城洗煤厂。1990年3月,李和洛阳铁路分局、三门峡车务段共同投资1200万元——其中李出资450万元——兴建洛铁焦化厂。并在同一年,将上述4家焦化厂合一,组建三铁焦化总厂。这正是现在的海鑫集团的前身。

  在短短4年内,李依靠其“魔力”,与7个合伙人在穷乡僻壤闻喜创办了4家焦化厂,这个“魔力”的来源,则是在运城众口一词的“有头脑”和“老实”。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实例是,李在与运城车务段合作组建运城洗煤厂时承诺出资“四六开”,而收益则是“六四拿”。亦即说,李出资60%创建的企业,却只收取其中40%的收益。

  可见的资料显示,在1990年三铁焦化总厂成立之前,李在其4个组成企业中的原始投资为742万元,而其余6个合伙人的总投资额为888万元(其中未计算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滚动投资和追加投资),李的投资约占45.5%。

  公开的资料说,是年,三铁焦化总厂的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这正是李后来用以创办海鑫集团的最初根基。

  几何级增长

  1993年9月,李(以其三铁焦化总厂)与湖南冶金厅、河南冶金厅、上海冶金厅3家合作,投资8400亿元,创建了“山西省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在原始的合资协议中,3家冶金厅各出资1000万元,其余即5400万元由“李海仓筹措”。以此,是时李——准确说是三铁焦化总厂——在海鑫的股比为64.3%。

  (以上根据1997年海鑫集团的资料,运城官方近日提供的资料略有出入,称海鑫钢铁公司是为1993年9月由李海仓、湖南冶金厅、河南冶金厅、上海冶金厅及北京铁路局共同出资9800万元组建,其中各方出资比例并未透露。)至1995年6月,海鑫钢铁开始“二期工程”,原3家联营单位“坚决支持”,“积极投资”,同时洛阳铁路分局、临汾铁路分局及北京铁路分局亦持资入股,7家共投资3.1亿元,实现了海鑫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此前,海鑫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

  在海鑫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二期工程”之后,李及其余6家股东其股权必然出现了变化,但各方入资或追加投资的比例却是无从得知。

  1999年,海鑫雄心勃勃的“三期工程”开建,总投资12.8亿元,对这次海鑫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的资金具体来源,运城及海鑫集团各方皆三缄其口,惟从运城机关报《运城日报》报道可见端倪:“……总共需要投资12.8亿元,当时,海鑫集团的总资产是11亿元,能够拿出的资金只有3亿元,资金缺口这么大,怎么办?李海仓首先稳固‘大本营’,保证企业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高效益运转,为新项目最大限度提供资金。然后,他对新项目从产、供、销、运每一个环节仔细运算,把预期收益算准算稳,并想方设法使其资本化,投入扩大再生产。用明年或者后年的钱办今年的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这样,12.8亿元资金通过存量拿一点、合作引一点、银行贷一点、建筑质保金缓一点等途径得以解决了。”

  据称以上材料是“经过市委常委研究”以后专门为云集在此的各地新闻记者提供的。从材料中看,海鑫“三期”的资金主要是通过企业存量、银行贷款以及合作各方扩大投资解决的,李个人投资在其中的比例虽不能确认,但大概可以想见。

  而正是这个“三期”之后,海鑫的总资产一举从原来的11亿元增长为30亿元。

  海鑫的成长史用“飞跃”形容并不过份,自1987年李创办第一家焦化厂的40万元起,海鑫的增速几乎是一年翻一番,李本人生前说——《运城日报》亦如此描述——在2003年年初海鑫“三期工程”建成投产以后,海鑫将“在15年内总资产翻14番”,即“增长12500倍”。即使从1993年9月海鑫钢铁公司建成之后,至2001年年底的8年,海鑫的总资产也增长了34.7倍。

  但是,另一个事实是,李及其家族在海鑫的股比,由海鑫创办时的64.3%(假设那时的三铁炼焦总厂为李氏100%控股)上升为90%以上,相反,虽小股东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他们的股份却急剧萎缩。以此为基础,如果从1987年李投资创办焦化厂算起,他的个人资产的增长速度,更远远超过12500倍。

  李生前说,他是在“用小钱滚大钱,用大钱滚更大的钱”;“我的钱可以说很多,也可以说没有,我没有存款,钱都在企业里:投资、发展、再投资、再发展,要一直这样干下去”。持续多年滚动的追加投资,也许是李海仓股比膨胀的原因所在。

  和海鑫集团多有接触的一位人士说,李之所以很少提及其他股东,是因为这些股东在其中的股份比例“非常小”,海鑫其大部分资金,都是李“自己投入的”。

  资产出晋?

  在李海仓宏伟蓝图的下一步,是海鑫“第四、五期”工程。李生前数月曾宣称,在2003年年底,海鑫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将达到“双50亿”(2002年分别是30亿和29.6亿),在2005年将是“双150亿”,而到2010年,将力争实现“双500亿”。

  这样的目标并非“不可实现”,以钢铁为主业的海鑫集团,此前已涉足房地产及金融(银行、保险)领域。他是中国民生银行及光大银行的股东,同时还是2002年年中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保险公司民生人寿保险的发起股东之一。

  但是,在李的计划中,“海鑫外迁”已是其必走的一步,此前媒体报道说,海鑫“原来计划在福建投资150亿元建钢铁厂”,并且“已经投了3个亿”。《财经时报》获知,“这只是一个长期规划,计划投资为120亿元,其中通过引资(当地企业和外资)解决其中40亿元,另80亿元将由海鑫自行解决”。

  消息指出,海鑫集团原本计划于2003年年底在国内A股上市,即是为解决这一“外迁计划”的资金瓶颈。

  虽然运城为海鑫集团提供了相当好的软环境,但是海鑫集团下一步发展的硬环境,将遭受山西方面的阻碍。其一是,海鑫集团其铁矿石大部分来自国外(超过70%),在内陆的铁路运输成本远远超过了海上;其二,山西缺水,而钢铁行业则是“用水大户”。

  但一位该集团的顾问称,此类的计划都“装在李海仓的脑子里”,其中很多已随他突然去世而不再为人知。由于李在海鑫集团中及未来发展中无可取代,所以对海鑫集团未来“真没有底”。

  关于海鑫集团投资计划,以及“谁将代替李海仓接管海鑫集团”的问题,集团总经理助理称“无可奉告”,只能“等待董事会的决议”。

  运城坊间对“接任者”的猜测有两种倾向,其一是海鑫集团现任总经理、李海仓的五弟李天虎,其二则是此前在英国留学的李海仓的长子。

  迷雾

  存疑还有更多。运城一位退休官员说,由于海鑫自三铁炼焦起复杂的资产变更,其股权状况可能随李突然遇害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举例说,海鑫——或者说李海仓——在发展中累计投资已超过30亿元,其中多次向银行贷款,且贷款数额巨大,在海鑫的发展历史中这些金融机构支持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由此在产权上带来的界定难题也不可回避。

  他没问,李在掌舵海鑫集团时向银行贷的款是以企业名义还是个人名义呢?尤其在企业发展初期,体现在原始投资当中的部分,其还贷是企业还贷还是李个人还贷?又或是李以其在企业中的收益还贷?他说,类似的问题在海鑫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假如一出现交叉或混乱”,则一定“后患无穷”。

  与此呼应的是,关于海鑫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其资产结构的变化,此前即使公开在媒体披露的信息,亦多有含混、矛盾之处。而海鑫及运城方面,则对相关问题讳莫如深,《财经时报》遍询运城多方,试图了解海鑫集团其资产构成基本概况,皆被回绝。

  此前有媒体说,一份揭露海鑫集团“问题”的“举报信”曾被送达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最高检、中纪委和公安部。对此,海鑫集团方面直斥“胡说八道”。《财经时报》获悉,在去年中,山西省纪委曾专赴海鑫集团调查,但“没有任何问题”。上位顾问评价说,此即为所谓“树大招风”,并称,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生存的“夹缝”之苦。

  这可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其并不长的发展历史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

  “山西的民营企业一定在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海仓的身后事。”一位当地人说:“但他们可能会失望,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为山西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可是,只有省政协的两个副主席出席,连个主管私企的副省长也没有来。”

  除了担任海鑫集团的董事长,李生前还担任了众多社会职务: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运城市工商联副会长等。相信这些身份在其筹资过程中帮了大忙。

  他抱怨说,山西首富遭受的这种“低级别”待遇可能会让山西的私营企业主以后更要“夹着尾巴做人”。

  截至2001年,山西个体户达33.8万户,从业人员63.5万人,注册资金50.96亿元,产值38.75亿元,营业额223.69亿元;私营企业2.8万户,注册资金238.26亿元、销售总额100.37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纳税达26.4亿元,占工商税收30%、财政总收入的11.8%。

  这些民营企业家一般都相当低调。当地一记者举例说,同在运城的另一家民企阳光集团,“其资产规模也已经有十几个亿,但是它宁愿拿出几千块让你赶紧走人,也不愿意它的名字在媒体上出现。”

  中共十六大报告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在中国民企的发展历史上首次为民营企业家确定了他们的社会身份,此后,越来越多的民企老板开始寻求在政治舞台上合适的对白。

  此前,资产超过8亿元的私营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浙江政协副主席;之前,重庆的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则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这些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首批进入省级政协领导班子的私营企业主。

  但是,随着以刘晓庆入狱为标志的“纳税”风波掀起,以原华晨集团董事局主席仰融出走为标志的产权界定争纷出现,对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包括其“原罪”——的探讨在全国范围内热烈展开。

  在李海仓遇难之后,这样的讨论旋即升级,但是讨论的结果还不得而知。所以有评论说,对李海仓生前身后事的界定和结论,将被视为中国政府对待这一讨论——以及对待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态度的一个昭示。

  (财经时报记者 丁汀 郭大鹏)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窗口

  万千新闻任你点,新闻冲浪,无限资讯尽在掌握;
  输入X(或新闻)发送到8888订阅--资费使用说明
  80万帅哥美女互动社区--爱情快递缘分天空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开测试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3530 滑雪 运动鞋
 
  新浪精彩短信


独家推出语音祝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流星花园2》
[F4] Ask for more
一千零一个愿望
[和弦] 哆啦A梦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给最爱的他
  • 登喜路红瓶香水
  • 征服者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