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资企业选拔人才“门槛”普遍提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3:09 粤港信息日报 | ||
-吴宇 当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人才需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如何调整自己的就业选择?1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大型外企人才洽谈会,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人才“门槛”普遍提高 总体来看,随着对华投资稳定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企对当地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统计,2002年,在沪外企和外商代表机构共委托对外服务公司新招职位35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三成。 台商投资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仅仅落户上海两年,就招聘了近6000名员工,去年实现出口8.83亿美元,高居上海市各类出口企业榜首。这家专门为跨国公司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目标是在上海建设一个庞大的电脑制造城,年出口数倍于当前规模。因此在此次洽谈会上,摆出六七个招聘摊位,“胃口”是有多少合适人才就招多少。 但同样明显的是,一些在华外企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开始谨慎招人甚至裁员,人才“门槛”普遍提高,外企薪资增幅明显放缓。例如,欧洲某跨国公司设在上海外高桥的一家光电子企业,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去年裁减了一半的部门经理和主管工程师。招聘人才时,“大学毕业、外语良好”成为进入外企的基本条件,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长则成为优先条件。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企对华战略性投资力度加大,以联合利华、柯达等跨国公司为例,其中国或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可能设在上海,而独资或合资生产企业则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或更远的内陆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外企对人才的适应性、流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人才市场应打破行政区划 去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05.76亿美元,实到外资50.3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43.44%和14.5%,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外企对当地人才的需求迫切性可想而知,而其选择目标首先是作为经济中心和“人才高地”的上海。 “因此,上海的各类人才,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眼光可以更宽一些、更远一点。为适应跨国公司战略化投资布点,相关的人才市场服务也应该打破行政区划,实行跨地区合作。”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家赵立民说。 他认为,在目前中国各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才流动日趋活跃、相关政策日益宽松的情况下,择业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去的观念应该打破,在一个企业或单位干一辈子,早已不是就业方向。总的来说,人才缺少的地方,可能有更好的锻炼环境,而人才较快成长,又会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