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新东方新总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0日 11:48 《时代财富》 | ||
本刊记者/孙燕君 胡敏就任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已有半年,但对于媒体和公众,他依然是一位新总裁。 占据了中国英语培训市场半壁江山并成全了中国70%留学生出国梦的新东方,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是理所当然的。新东方早已成为一个神话,一个奇迹;新东方三个字早已价值连 以往人们关注新东方,总是聚焦在俞敏洪身上。有关这位“留学生之父”的故事已经传播的很远。在人们眼中,新东方9年辉煌史就是俞敏洪的创业史,虽然也有不少人知道在他身后,还有三驾马车,还有一个团队。 半年前,新东方突然爆发高层震荡。在世人的猜测和传言中,俞敏洪轻挽狂澜,新东方安然涉险。令人惊奇的是,震后的新东方居然没有分裂,所有创业人和当事人依然还在新东方;更出人意料是,俞敏洪——这位年仅四十多岁的新东方掌门人毅然将总裁的位置让给了既无滴血之亲又非创业元老的胡敏。 胡敏何许人也?众多英语学子们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国雅思第一人”;但公众对他还是相当陌生。胡敏——这位新东方的新总裁有何德何能?新东方真的进入胡敏时代了吗?俞敏洪是董事长还是精神领袖?胡敏是老板还是职业经理人?震后新东方的战略是否有重大调整?胡敏将把新东方带向何处?所有这些都是公众和媒体急于知晓的。 当媒体把焦距从俞敏洪移向胡敏之时,正是大势初定后的胡敏决定坦然直面媒体之日。 欲雪黄昏,小屋相对;无酒无茶,谈锋依旧。记者从如烟往事中慢慢走进胡敏的内心世界。 得意为何忆少年 一路顺风顺水的胡敏,38岁登上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的宝座。此时的胡敏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面对媒体,胡敏总要提起少年事,这是因为“少时的苦难是未来成长的宝贵财富。” 胡敏1964年生于湖南华容。其父母皆为知识分子。父亲儿时只读了两年书。其后柴光萤火,刻苦自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母亲是执教多年的小学教师。父亲性格内敛拘谨,执着刚毅;母亲则开朗大方,热情洋溢。父母反差鲜明的两种性格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胡敏,加之儿时的苦难,铸就了今日胡敏内敛谨慎,执着坚定,表面平和,骨子刚毅的性格。 儿时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总是难以忘怀的。 4岁的胡敏就在屋后的菜园里指挥小伙伴唱东方红,有谁想到,那根指挥棒会与日后的总裁座位隐隐相连。童年的胡敏聪颖好学又调皮大胆。他合群而有号召力,身边总有一群小伙伴。小学毕业时,班上的同学每人都送给他一个练习本。尔后他又与小伙伴们一起去侦察南瓜,偷回来做南瓜饭吃;小伙伴家里那顿南瓜饭绝不逊于少年鲁迅船上的罗汉豆,其香甜美味至今令其垂涎。 然而,胡敏的童年并不总与欢乐相伴,艰辛和苦难是他的人生第一课。 胡敏有一个比他小7岁的弟弟,照看弟弟就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与老弟感情甚笃,因为老弟就是在他背上长大的。胡敏永远也忘不了背着弟弟在教室外听课的那一幕。有一个学期,为了照看弟弟他没有上学。 13岁,胡敏就和民工一起下河挑黄土,年仅6岁的弟弟在一旁为他看工具。河床里的土先要挖出来,然后挑上近百斤的黄土走两里路。称土时,胡敏个小脚下得垫四块砖。那时一担土只卖二毛钱。那一年的腊月二十九,胡敏洗澡时没有换衬衣,因为那件血色模糊的衬衣已经长到肉里了。刚毅的胡敏没有告诉妈妈。 表面是一湖秋水,波澜不惊;内心是一团烈火,烈焰冲腾。胡敏的这种性格少时即可见端倪。 中学时的胡敏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一年秋假挑土,十几岁的孩子们辛苦挑土挣来的钱却被校长拿去大吃大喝。闻此事胡敏怒不可遏,旋即带领同学当面质问校长;校长恼怒,叫团支书进办公室,胡敏挺身而出与团支书一同进去,刚进屋,校长就一脚把小凳子踢向胡敏,胡敏则将凳子按住然后狠狠砸在地上……这就是表面平和的胡敏的少年所为。 对于胡敏来说,儿时的苦难是一笔财产;少时形成的性格更是影响其一生。性格即命运,处在事业之巅的胡敏又一次验证了这个真理。 心路茫茫有恩师 胡敏生于乡下,长于乡间;能脱颖而出杀入京城成就如此事业,得益于他人生路上的几位恩师。 自然,胡敏父母是他的第一启蒙老师,但对其事业影响最大的恩师则是他的中学英语老师。老师的一个鼓励,让他终生迷上了英语,老师的一句激励,让他一生充满自信。 中学时的胡敏对英语并无太大兴趣。高一上学期,英语老师奖励考试前6名的同学每人一本英语广播教材,此时胡敏不在其中。颁奖之后老师说,期末还要再奖励一次。 正是这句话,点燃了胡敏学习英语的热情,从此开始埋头使劲。到了期末,老师把胡敏叫到家中说:“你来帮我批改你们班的英语试卷,因为你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说完就到县里看电影去了。事前,老师故意放风,待到胡敏在老师家里得意洋洋批改试卷时,窗外挤满了同班同学。对于一个中学生,还有什么激励比这更有效? 中学时的胡敏即拘谨又调皮。他的女班主任正是英语老师的爱人。一次胡敏造反,竟然跑到班主任家里将其煤灶掀翻了,恰逢英语老师在家,老师没有动怒而是在一旁微笑,眼光中流露的似乎不是责备而是欣赏。 自从带头责问校长之后,校长时常给他小鞋穿,并公开说:胡敏这家伙调皮,考大学没希望。但英语老师说:人生几十年,谁能料定今后怎样,我看好这家伙。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如旱地春雨,似长夜明烛,给了少年胡敏多少温暖多少鞭策。老师出自乡间,奋斗不息,在部队自学成才,没上大学直接考上研究生,直至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追求事业追求成功的老师,成了胡敏一生的楷模。 少遇恩师的胡敏是幸运的。很难想象,没有恩师的指点和激励,能有胡敏日后的成就。 对于恩师,胡敏是永怀感激的。一别二十年,在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头:上大学、读研究生,上北京,进新东方,胡敏都要认真给恩师写一封信。不求恩师回复,只因心中记挂。 胡敏的第三位恩师是一位漂亮的女教师。是她给胡敏开小灶,找考题,一手把年仅15岁的胡敏送进大学。在胡敏的眼里,美丽的恩师就像他的大姐,对她,胡敏总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许多年过去了,已是总裁的胡敏到广东新东方演讲,他特意邀请在暨南大学任教的女恩师来听演讲。南国十月,师生相见。胡敏向恩师深鞠一躬,然后泪如雨下。 人生茫茫,心路茫茫,对于爱他、帮他、指点他、激励他的恩师,胡敏怎敢相忘? 湘江热血流京城 胡敏每每回望来路,都感半生过于顺利。他甚至没有拼搏过的感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于是他说,你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自然得到的才是最美的。 15岁上大学,24岁研究生毕业,25岁当湘潭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28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英语副教授,33岁赴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随后成为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英语专业硕士生导师,38岁出任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 在学校,他总是成绩名列前茅,年年评三好;在单位,他总是业绩突出,年年评先进;出国是他,提干是他,似乎好事都被他占尽了。 胡敏为什么会一帆风顺,原因是他一直很优秀。而优秀的背后是才华、是勤奋、是认真、是敬业。 一帆风顺的胡敏也有过挫折,那一次挫折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胡敏可谓从小胸怀大志,使命感和事业心与他终生相伴。1994年,胡敏任湘潭大学英语系教研室主任。出于想干更大事业和为湘潭作更大贡献的动机,胡敏参与了系主任的竞选。民意测验表明,当时英语系绝大多数教职工都支持他,而且他的业务也相当出色,但结果胡敏失败了。 失败使胡敏意识到:在湘潭这样一个小地方,机会不多,人们为了一个职位打得头破血流是正常的。若是在北京就没有这种事。 于是,胡敏横下一条心:背井离乡上京城。 当时湘潭缺人才,放行胡敏的可能性很小。但胡敏是那种一旦横下心来九头牛也拉不回的人。 第二天,在破格升正教授的考试现场里,胡敏的座位是空的,人们知道,这家伙一定是走了。 临行,总支书记送给胡敏一句话:你是个热血青年,但离开你地球照样转。 许多年以后,胡敏理解了总支书记的临别之言。他发现:眼前的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公平的。当你觉得不平时,首先应该反省自己。 1994年9月,一腔热血意不平的湘江之子胡敏带着妻儿直闯京城。 在这之前,他放弃了上海,也放弃了深圳。胡敏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他心中怀揣着一个学者梦。 这一年,胡敏30岁。 一纸惊破学者梦 胡敏想做大学者。他自信有学者的天分。 早在读研究生时,他就发表过论文。也参加过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时,他曾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奖。何事惊破了他的学者梦?是什么让他离开学院来到新东方? 到北京的第一天,胡敏到北京站取行李。“要找行李就去集装箱的缝里找吧。”站上的工作人员冷冷地说。9月的北京,骄阳依旧,胡敏和老婆一个集装箱接一个集装箱地寻找着行李,无意间一回头,看见自己4岁的孩子孤零零站在远处,在秋阳的暴晒下,孩子的身影显得那样孱弱。顿时,胡敏的心开始流血。“堂堂男子汉,竟让自己的孩子这样活受罪,真是无地自容。” 事后知道取行李并不需要去扒集装箱缝,车站上的工作人员捉弄他,是因为他土他穷。 车站上的这一幕刻骨铭心。每当胡敏向学生们讲起,都是台上台下一起流泪。 两年以后,胡敏一边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一边在新东方兼课。胡敏在外兼课之所以没有引起学院的责难,是因为他在两边都奉行一个原则:同样敬业、同样认真,同样卖力干活。 两边上课自然是两份收入,尤其是新东方的收入相当可观。 7月15日,胡敏第一次到新东方上课,一个月后,他第一次到新东方领工资。走进俞敏洪140多平米的豪宅,胡敏的感官有些不适应;一会,俞敏洪拿出一个黑塑料袋放在桌上说:“拿着,你的工资。胡敏,只要你有种,今后的钱肯定用袋子都装不完,我这房子也算不了什么。” 领工资的这一幕同样刻骨铭心。俞敏洪当时随口说的话也成了胡敏的奋斗目标。 当商业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时,当追逐财富成为整个民族主旋律时,胡敏未能免俗,也不愿免俗,而是顺潮而动,应运而生。 作为教师的胡敏,深知教师的清贫,学者的尴尬。他要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将才华转化为金钱。 胡敏坦言,他到新东方就是为了挣钱。 正是那一叠纸币惊破了他的学者梦,还是那一叠纸币促使他辞职下海投奔新东方。 在新东方,胡敏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也是一个用智慧换取财富的成功者。 胡敏不是那种享受型的人。他对钱没概念,也不把钱看得很重;他是那种乐在赚钱不乐在花钱的人,当然,他的赚钱能力也是很优秀的。 1999年胡敏开设新东方雅思培训部,两年后,他成为中国雅思第一人。雅思究竟给胡敏带来多少财富,无人知晓,仅市场上胡敏的雅思辅导教材盗版就有数十万。但新东方带给胡敏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事业。如果说当初是奔钱而来,那么数年之后蓦然回首,事业就在其中。新东方的背后是一个崭新巨大的产业,是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天地。 对于胡敏来说,进京的抉择没有错,进入新东方的抉择也没有错。虽然学者梦已经日渐朦胧,但教育家和企业家的梦却日益清晰。 二敏犄角新东方 从胡敏就任新东方总裁那一天起,新东方的历史就翻开了新一页。从此新东方的命运就和俞敏洪和胡敏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俞敏洪和胡敏,两人的名字恰好都有一个“敏”字,是巧合还是天意?此处的“敏”字该作何解,是敏于市场敏于开拓,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 当我们试图揭示新东方新总裁的内心时,必然会遇到俞敏洪。这不仅是因为是俞敏洪给了胡敏股份,也不仅是因为是俞敏洪任命了胡敏,二敏之间的关系远比这深远。 当我们在胡敏面前提起俞敏洪,一向谨慎低调的他竟毫无顾忌地侃侃而谈。 其实,俞敏洪也可算作胡敏的第四位恩师和启蒙者。 半生优秀半生顺利半生受宠的胡敏很少服谁,但他从内心里服俞敏洪。俞敏洪在胡敏的心中一直有着很高的位置。胡敏承认,俞对他的影响很大,而且他是心甘情愿以年轻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这种影响的。 在胡敏的眼中,俞敏洪是个有使命感和事业追求的人。德才兼备,吃苦耐劳,为人友善。俞之所以深受学生爱戴,是因为他有很强的亲和力,会激励人,而胡敏也是受其激励者之一。俞不经意讲的一些话,不但成了学生们的奋斗目标,也成了胡敏的奋斗目标;如今俞敏洪的许多话都在胡敏身上兑现了。 在胡敏的心中,俞敏洪新东方精神领袖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相信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想取代他是极其荒谬的。 胡对俞,既尊敬又坦诚。胡敏在讲演时公开说:“我必须对俞敏洪表示尊敬,因为他是董事长,是我的领导,否则一不小心就被他干掉了。但是干掉我也不是件容易事,因为第一俞相信他选人的眼光,第二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胡敏喜欢为了事业大家一起工作,不是为某人工作,而是与某人一起工作,老板和员工一起干事。他认为如果永远都是老俞就是新东方,新东方不能长久。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团队竞争时代,此乃全球大势。 正是胡敏,在新东方高层震荡面临分裂之时坚定地表示:新东方这条大船只有俞敏洪能够担当船长! 在新东方,胡敏是一个处事谨慎,一心教书,远离争斗的人。在集团震荡之时,如果说胡敏作了什么工作的话,那就是竭力维护新东方的团结,避免其分裂。他说:连我都想在这干下去,你们这些创业的朋友为什么还要离开?也许正是因为胡敏在新东方非常时期的表现,加之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沉稳谨慎的性格,让俞敏洪和董事会把新东方总裁的重担交给了他,从而完成了新东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中国,合伙人公司的分裂已是家常便饭,这也是许多民企做不大的原因。拉出去自己干搞一个夫妻店对于胡敏是轻而易举的事。俞敏洪也为此事问过胡敏:你要不要拖出去干一个和新东方一模一样的好学校?到那时我们见面互相问候:你招了多少人?我招了多少人?但胡敏是一个喜欢一帮子人在一起干事业的人。他对新东方的团队一往情深,他对新东方的事业一向忠诚,这也是俞敏洪信任他的原因。 仔细想来,二敏之间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来自乡间,小时都受苦,尔后的成长经历又大致相同;两人都有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和献身教育的远大目标,两人都表面平和骨子刚毅……但两人又有很大反差:俞敏洪一路坎坷,胡敏一路顺风;俞一见如故,胡似难沟通;俞激情澎湃,胡沉稳冷静;俞像火焰,胡像海水…… 也许新东方大业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性格,也许俞胡的共识和互补是新东方再造辉煌的保证。 新东方毕竟从俞敏洪时代走到了俞敏洪和胡敏时代。谁也不能否认,俞敏洪和胡敏是今日新东方的决定性力量,他们的合离决定着新东方的兴衰。 江山初定人未老 胡敏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起步于转型之际,压力和挑战都是巨大的。 新东方对于胡敏是一个平台。他要在成就新东方时成就自己。平心而论,胡敏格外珍视这个平台。这不仅是因为俞敏洪在关键之时将总裁的重担交给了他这个非亲非故又无渊源的人,而且是因为他对新东方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用胡敏的话说就是:我只能往下走,只能干好,因为我不能让俞敏洪失望,不能让关注新东方的朋友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失望。 胡敏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新东方是俞敏洪创立的,团队的骨干也都是俞敏洪任命的,俞的光环是一个现实存在,人们已经习惯于俞的发号施令;如今轮到胡敏行使职权,对于俞敏洪,对于新东方,对于胡敏,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都需要调整。好在胡敏是一个非常善于进入角色的人,当老师像老师,当校长像校长,当总裁像总裁。 就任之后胡敏首先抓的是人力资源部。在他看来,新东方创业靠的是人才战略,二次创业更要靠人才战略,人越多越优秀,事业才能越大越精彩。于是他不惜一切拓展人才队伍,不顾一切调整人才结构。因为他知道:没人没法干事。11月底,胡敏免去了IT教育部负责人的职务,选定来自四通的耶鲁大学MBA吴雷为总经理。胡敏说:新东方已从一个英语培训的小作坊转变成教育集团,早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此次人员调整是二次创业的一个必要步骤,凡跟不上集团发展的人肯定会被调整出局。 表面温和拘谨的胡敏,做事坚定果断。于是有人开始称其为“铁血校长”,其实也不尽然。 胡敏重视管理,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他认为以前的新东方基本没有管理制度,新东方第一套象模象样的管理制度要在他手上完成并得到执行;但他同样看重人文关怀。他坚持制度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教育产业,在新东方,更应该多些阳光、多些关爱、多些人性。 胡敏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发展新东方。虽然他把自己定位于职业经理人,但他并不想守摊子,不想维持,而是想发展,想二次创业。胡敏坦言:如果要我维持,我宁愿选择当老师,不选择当总裁;发展新东方,才是我存在的意义。 二次创业是胡敏自己提出的,这无疑是自我加压。“有压力才能体现领导的魄力,没压力要领导干吗?”胡敏如是说。 但发展新东方并非易事。俞敏洪及其团队已经如此优秀,新东方这个品牌已经如此响亮,再要提升品牌,再要更强劲的增长,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成败与否取决于胡敏是否是真正的企业家,是否有带领团队拓展事业的能力,是否有预见未来的眼光,所有这些只有实践和时间才能证明。 半生自信半生顺风的胡敏,此时是既自信又自知,既乐观又清醒。他深知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面对董事会和俞敏洪,面对新东方同仁和媒体,虽然自信的目光永远挂在脸上,但他不做任何许诺。他说:“我只说我会尽力,但并不会说一定能做好。我会加倍珍视总裁这个平台,抓住这个机遇,过一把瘾。我清楚自己的缺陷,也深知竞争的残酷;在人才济济的新东方,虽然目前我可能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再过一、二年,就会有更合适的新人出现,所以我对俞敏洪说,我只干三年。” “我目前的心态是一自信、二以身作则,三拼命干。是否尽力别人是看的出来的。如果我尽力了,人家还是让我下来,我首先会想为什么,但我不会因此痛苦,因为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从不设防线,但我有底线,我信奉公正,突破我的底线我是不买账的。” 自信和自知,坦诚和真诚,是胡敏坐稳总裁位置的基础。 转眼半年过去了,胡敏——这个新总裁的业绩如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基本搞定。来自俞敏洪的反馈是:胡敏这半年来做的很不错。 俞敏洪和董事会的认可和支持,是胡敏二次创业的条件。 总裁帐下说方略 胡敏将自己定位于职业经理人。其实他既是经理又是老板,因为他既是董事又是股东。 走上总裁岗位的胡敏,自然更多关注的是管理。对于管理,胡敏并不陌生。早在湘潭大学当英语教研室主任时,他是既管学生又管同事,还管自己的老师;在国际关系学院当英语系副主任时,他是既管师生又管老外。但以往的管理经验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教育集团的总裁来说显然不够。在职位上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就成了胡敏的必由之路。 胡敏坦言,关于管理的书他看的很少,他更注重实践。他的管理理念大多都是从实践中悟出来的。 “管理者更多的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倾听。他应该是个好听众,是个GOOD LISTENER。管理者不可能什么都考虑到,下面的人则会从各个层面考虑问题,因此管理者先要认真听,然后判断,然后决策。”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敢于放弃。不是一次性放弃,而是经常性放弃;越往上走,放弃越多。” “管理者主要是管人。按着原则把人聚在一起干事。人际关系有三种境界:观察关系、处理关系、利用关系。利用关系就是调动积极性。” “领导者不一定事必躬亲,也不必成为各方面的最优秀的专家,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力,能够发现各方面的最优秀的人才。” “领导不能轻易表态,否则会留下后患。” “不能为了赚钱伤害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与经济效益相比,前者是第一位的。如果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不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这个企业可能一时做的很大,但经不起时间长河的检验。” “企业家不能指望企业的每个部门每笔投入,都能赚钱,都有回报,有时为了提升形象提升品牌,亏钱的事也要做。” …… 胡敏并不盲目推崇西方现代管理,他认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很先进,只不过没有理论化。他喜欢用中国文化阐释现代管理的精髓,例如:诚信就是哥儿们之间讲义气,说话算话。 胡敏最宝贵的管理实践当然是来自就任新东方总裁的半年里。 视企业文化为企业生命的胡敏是这样理解新东方的文化的: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追求,团队竞争意识,人文关怀传统。在他看来,半年前新东方高层发生的争斗是很正常的,是转型期难以避免的阵痛,是一件好事,没有那次震荡就不会有新东方今天的成熟。新东方与别的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争吵的结果不是相互伤害得更深,而是共同提升;不是分裂,而是各自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胡敏认为这才是新东方文化的灵魂。 胡敏把新东方平稳度过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人:新东方的人都经过中西文化的熏陶,素质比较高,境界比较高。胡敏钟情于新东方的文化氛围,更钟情于新东方这支了不起的团队。管理这样的团队,胡敏充满信心,带领这样的的团队二次创业,胡敏信心十足。 胡敏要管理新东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是当务之急;胡敏要发展新东方,战略的调整和实施也是当务之急。好在胡敏既是股东又是董事,他可以在两个层面发言、交流、碰撞直至取得共识,这个前提保证了胡敏的战略就是新东方的战略,胡敏的目标就是新东方的目标。 胡敏二次创业的战略是:一手抓教育,一手抓产业;一手抓人才,一手抓扩张;做企业家更要做教育家。 胡敏二次创业的目标是:把新东方发展成教育产业中的民族品牌。让新东方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不仅发展英语短期培训,而且发展远程教育、IT教育、图书出版、教育软件直至普通教育。不久前新东方在扬州的普通教育项目已经全面启动。 胡敏和他的同仁,要用其全部生命来开创中国教育的新时代,要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其言不可谓不“狂”,其志不可谓不远。但这就是胡敏,这就是新东方的二次创业。胡敏坚信:领导的胸怀决定一切,人的气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离开新帅帐下,天色已晚,雪花飘扬。看来北京要有一个久违的多雪的冬天了。 走在初雪的小路上,满脑子盘旋的都是胡敏的话,但要对这位年轻的总裁作出判断却并非易事。胡敏毕竟只做了半年总裁,胡敏能走多远,新东方能走多远,都是只有时间才能会回答的问题。 新东方的多事之秋已过,震后的新东方一如雪后的京城清新冷静。这多少有点象胡敏的性格。然而,在这冷静的背后,你仍可感到激情的涌动,潜力的爆发;你仍可看到新东方在加速发展和扩张,新东方二次创业的宏伟工程在悄然启动。 多雪的冬天会带来一个多花的春天,震后新生的新东方也会有一个更为绚丽的春天。 为此,我们期待胡敏,也期待新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