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物寿国梁:在日本发家的日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3日 16:34 《环球财经》杂志 | ||
-冯春霖/文 由于勤奋,寿国梁从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一跃成为日本一家株式会社的总经理。 自回国创业以来,寿国梁和他的创业伙伴仿佛拥有了一种永远不会枯竭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于塑造世界一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信心。 没有想到的创业路 1982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寿国梁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将会被公派日本学习,而这一去就是18年。 18年后的今天,当寿国梁再次回到祖国,已经是一名创业者了。不但如此,跟随他回来的还有其他六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创立的六合万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北京上地创业园区的中关村发展大厦。这七个人的身上有着太多相同的东西:在日本留学多年,专业是集成电路设计,高学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实,就在仅仅两年多以前,这七名有着共同背景的创业者还互不相识。可以说,为这些创业者牵起一条红线的是当年的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2000年初,在刘志华率领的代表团到东京的一次招商中,遇到了当时已经在集成电路界和留日中国学生中小有名气的寿国梁,几次长谈后,寿国梁决定归国创业。当时中关村的创业园区还并不很突出,但是“政府的关照和本来就有的归国愿望使我们义无反顾”。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七名留日学子相识并走到了一起。其中,吴南健博士和陈杰博士原先都是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副教授。谈到当初回国的选择,吴南健说:“我十几年前来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有这种愿望和目标,把自己从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研究经验带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专攻的半导体纳米器件研究,这正是国内十分薄弱的领域。” 陈杰博士也坦言道:“当时我们面临着很多机会。到美国去的朋友曾叫我到硅谷发展。但因为出国留学时就有将来一定要回国工作的打算,所以当在日本的生活基本上安定下来以后,就下定决心回来了。” 谈到中国的集成电路业,寿国梁的哥哥,同是七学子之一的寿国忠博士也介绍说:“计算机业、数字家电业、移动通信业等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心脏部分就是它们的芯片,也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我国,约有90%的芯片是国外进口的,芯片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弥补中国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不足。” 创业海外技术为先 在绍兴出生并长大的寿国梁,在寿家排行老末,但学业一直是全家的骄傲。1978年恢复高考,年仅16岁的他考上了浙江省丝绸工学院。“由于父亲是作丝绸的,考虑到分配时能够回到家乡附近,所以才选择了丝绸专业。”寿国梁回忆道。但是,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一个小小的半导体却勾起了幼年的寿国梁无限的好奇心,可以说,这样的好奇心,埋下了他今后选择电子行业的伏笔。“我大学二年级时,周围的同学组装了半导体,我非常感兴趣,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自己安装了电子放音器。当自己制作的放音器发出声音的时候,我非常感动。” 1983年10月,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寿国梁加入了中国第二批国家公派留学生的行列。也正是由于对电子业的强烈兴趣,寿国梁选择了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的确,对专业的兴趣和勤奋,使寿国梁从一名普通的英山公司研究员,一跃成为日本成城株式会社的总经理,并在美国取得了84项专利。1990年,寿国梁开始研究模仿生物的神经元系统的基本原理,最终以电路来实现的研发工作,这一课题的研究,轰动了电子界。曾几何时,中国人寿国梁成为了日本媒体的追逐对象。如今,他已经是全国留学生学会会长和日科技同盟的会长,可以说是日本留学生中比较成功的代表。 “我进入公司的时候是普通的职员,虽然说是博士学位,但仍然是一般的研究人员,叫研究员,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从一般的研究员升到主任研究员、主管研究员,最后成为公司的董事,主管研发工作。”回顾当年,寿国梁如是说。 怎样从日本拉客户 今年5月,寿国梁等七人合伙创办的六合微电子同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就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委托设计达成协议。其实,早先索尼公司曾有意收购六合万通作为其北京的研发机构,但渴望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研发专利的六合没有应允。 但是,正如这些创业者所介绍的,留日的背景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慕名而来的日本客户不但弥补了他们客户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且帮助他们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 创业者之一的杨军现在是六合万通的数字电路研发部总监,他在日本时曾在一家叫西诺普西斯的美国公司工作,做公司的技术顾问,主要是给一些大公司做技术顾问,帮助他们设计开发最先进的芯片,这些大公司包括索尼、佳能、日立和富士通等等。杨军说:“两三年以前,我们国家手机的发展非常迅猛,手机的持有量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国家的手机芯片几乎90%是外国公司的产品,即使是我们国产的手机,芯片也需从国外进口。” 得益于这种客户关系,以及在技术上的优势,六合万通的合作伙伴更多是在日本。对这点,担任行政总监的寿国忠颇有感慨:“我们没有刻意寻找日本客户,但是每当有日本客人来园区参观,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总是请我们去接待,无论是语言、礼节、商业习惯,还是信任程度,我们都没有障碍。” 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的那一个月,六合万通曾一个星期内就接待3、4批日本客人。宣传了公司,也带来潜在的客户。“与日本客户轻易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在同国内客户的交往中却显得非常难得。”话语间,寿国忠显得有些无奈,“事实上,国内的商业环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和陷阱。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在国内缺乏背景,没有广泛的关系网络是我们的天然不足。因此生意自然靠向了日本。” 将日本企业文化引进中国 有在日本大公司工作的经验,必然会在公司的管理方式上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这也形成了六合万通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人很拘谨,有很强的危机感,而中国人更富闯劲,”寿国忠介绍说,“随着中国各种商品的打入,现在的日本人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怕的对手,觉得不努力就会被超过。” “日本公司的管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很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者一样,寿国忠觉得日本是“不得了”的民族,他在日本学习六年,博士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典型的制造公司。“初到公司工作的每名新员工都要被拉到山沟里几个月,接受军事化的培训。培训回来,从举止、语言,甚至到思想都规范化了。”寿国忠说,“现在,我试图以行政总监的身份告诉我的员工早上要相互问好,但是讲过多次却无法办到,甚至有员工认为是虚伪,我简直无法理解。” 尽管在推行具体制度时遇到了困难,但在六合万通,依然有一些日本味的管理方式被悄然实施,比如每日全公司范围的轮讲,以及不请保洁员,由员工轮流负责清洁等。“这是另一种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出人的另一种价值和差别。”六和的员工对此并不排斥。 如今,成立半年多的六合万通已经实现资产翻番的目标,正如它东南西北天和地的名称所指,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公司的前景将会十分广阔。寿国梁和他的伙伴依然紧张、忙碌,也许正是丰富的经历和十几年的积累给了这些创业者足够的信心,他们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进而为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