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我在尽一个学者的职责(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 09:16 北京现代商报 | ||
CCTV2002“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一) 做学问比爬山苦多了 经济学家张维迎喜欢爬山,最近张维迎第三次带着他的学生们去爬山。这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研究问题的休闲方式,对于平时十分繁忙的张维迎来说,真可谓一举两得。他说: 张维迎是我国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经济学家。几年来,他关于中国企业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 “任何一个学者或者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当你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你一定会关注这个社会的问题。我想我和好多人不太一样的,可能并不在于我关注,别人不关注它。而在于,我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我想这是我的责任。” 2001年的寒冬尚未过去,张维迎发表了论述“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引来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紧接着他又陆续抛出“中国为什么能做大国家却做不大企业”、“重建中国的信誉机制”等观点。这三大问题,成为2002年度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空前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在今天,真正的竞争力,我总结一下,就归结于一个品牌的竞争。” 这是张维迎主持论坛时说的一句话,带着浓重的秦腔,把深奥的经济理论,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听讲者说,这是张维迎的独创;而张维迎却说,这跟他在农村的经历有关。烧饼考生 张维迎出生在陕北农村一个贫穷的家庭。1978年,他背着一摞烧饼去参加高考,考一门,他吃一个烧饼,考试完了,烧饼也吃完了。最后这位烧饼考生考进了陕西省的重点学府——西北大学。 张维迎说当时最大的一个抱负就是能够从农村出来,不当农民。 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的张维迎进入国家体改委,从事改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工作。在此后的研究生涯中,他发现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常常使自己被一些问题痛苦地缠绕着,而这些问题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和急需解决的。出于一个经济学者的责任和使命,1990年,他选择了去英国牛津大学,投身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的门下,攻读博士。 5年后张维迎回国,到北京大学参与创办了培养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伴随着一批批人才的成长,张维迎也凭着自己的实力和研究成果,完成了从一个学者到经济学家的跨越。他的主要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不是被誉为畅销书,而是长销书。有些已成为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人只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除研究工作外,现在张维迎还担任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北大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和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工作。虽然他只有43岁,但却有了一头花白的头发。他说,这几年他实在是太忙了,惟一愧疚的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张维迎说,父母有时能在电视上看到他,就是他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和安慰了。 “我没有办法。因为现在很多的事情不完全由我自己来控制。中国经济脉搏怎么跳动,它随时在牵动着我的心,有好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 张维迎一直专注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尽到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曾晓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