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新鹏
“人才与学历、职称没有必然联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用人制度都是以学历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只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人员,才能算得上人才。这类人才,不论在工资、待遇,还是职务升
迁上,都与普通工人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家在政策取向上也向这部分人倾斜。
在人员管理上,干部与工人也有着鲜明的划分:干部归人事部门管,工人归劳动部门管。
“将劳动力人为划分成两部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曲庆说,大学生由人事部门统一分配,人事部门的职能仍很突出,但现在毕业分配已经市场化了,再拿过去的老办法解决现在的新问题已不合时宜。
“人才不能用学历、职称或身份来衡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孙健敏说,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乃至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都是人才,而这些人才与学历、职称并没有必然联系。
国家人事部人力科学研究所曾毓敏解释说,国家之所以仍将学历作为界定人才的标准,是因为在西部地区,持中专学历者仍然相当珍贵。不过,她认为,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这种界定方法势必会成为历史。
“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一回事”
“人为地把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孙健敏说,“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实质上是同一个市场。”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由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管理,其中劳动部门主管劳动力市场,人事部门主管人才市场,但这两家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机构,无论在工作性质,还是服务方式或手段上,都基本相似。
根据《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相关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可以从事的业务有:为求职者介绍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求职者、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服务、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具备相应资格的,从事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中介服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服务项目。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则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规定为: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人才信息网络服务、人才推荐、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测评、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两个部门做的实际上是同一件事。”孙健敏认为,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还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曾毓敏认为,出现这种状况固然有历史原因,但两部门之间互相争利却又使这一状况变本加厉。她说,两个部门经常发生权力冲突,是因为“这里油水大,有利可图”。
“有一个主管部门就够了”
“既然是同一个市场,有一个主管部门就够了。”曾毓敏说,国外没有人事部和劳动部,都统一叫人力资源部,它的职能相当于我国的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的综合,而社会保障方面有专门独立的一个部门。
曾毓敏说,现在的干部身价正在逐渐淡化,“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人事、劳动两部门最终会走向合一”。“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机构在市场服务运作的程序、运作方法以及职业道德、信用体系的逐步规范,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的商业性也会越来越强。”人力资源专家、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启明认为,政府部门的职能只在于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运作规范以及监督措施,其他的事应交给市场去做。
“关键是谁来做市场。”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说,现在的人事、劳动两部门,既是市场的管理者,又是市场的经营者。这种管理体制带来了多方面的弊端:
首先是主管部门变成了既得利益方。表面上的职能冲突,实质上是更深层的利益上的冲突。如果把两部门统一成一个部门,所有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其次,这种体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目前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还处于转轨阶段,部门之间在职能划分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理清,人力资源管理在体制上出现了分叉,谁都想让自己主管的中介机构多一点市场权利,给对方制造障碍,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
第三,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同样的事情,劳动、人事部门都想管,于是相互间扯皮现象不断,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亨煜则表示,对劳动力市场以及主管部门的不合理划分,表明目前我国政府的人才观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建议有关部门重新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