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年前,读个本科就很不错了,现在,人们意识到读本科要尽量上名校。而这种转变在更高层次的MBA教育中也悄然进行着,中国的MBA教育经历了10年的发展之后,将要结束“圈地时代”,进入“品牌时代”。
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的数据表明,2003年MBA全国报考人数下降了11%,北京下降了17%,上海下降了5%,以往一哄而上的报考中,首次有了理性的声音。就上海7所高校来
看,除复旦大学增长100余人,上海海运学院、东华大学小涨20人左右外,其他高校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苏勇教授分析说,在中国MBA教育发展的前10年里,MBA的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都很高,这个时候,各大高校的主要市场战略是尽可能地拓展地盘。而如今,在用人市场上,用人单位可能面对着一大堆拿有MBA学位的人,其中还有海外归来的洋MBA,MBA不再是稀缺资源,同样要被人精挑细选。
正是这种转变,让很多人在报考MBA时理性起来,不再是MBA就行,而是有所挑选。师资队伍如何?课程、攻读方向设置是否合理?毕业生的市场认可度如何?这些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内功”,就是“品牌”。显然,当各所学校的MBA项目进入“品牌时代”后,它们比拼“内功”的结果,必然使受教育者受益。例如在攻读方向的设置上,复旦大学以往的做法是,校方搭配好几门专业课给学生,而现在,学生可以依据对老师的评价和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专业课。(记者张智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