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8日13:42 钱生钱

  看好你的微信钱包

  文/紫月

  安全和便捷,似乎从来就是一个矛盾体。在享受微信支付的便捷体验时,往往也很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自己发起的交易很难认定是转错

  给朋友转账,一不小心手抖,转给了别人。要是遇到通情达理的,痛快地把钱还了,那还好,万一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你会发现真的无处说理,因为你自己发起的交易很难认定是转错。微信投诉时可选择的原因有“发布不适当内容对我造成骚扰”“存在欺诈骗钱行为”“存在侵权行为”“发布仿冒品信息”等,但没有“转账转错了请求撤回”。所以微信转账切莫大意。一时大意追悔莫及。

  一旦发现转错红包,应立即和对方联系或请求平台客服帮助协调,并向对方提出退还误转款项的请求。如对方拒不退还,事主可以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方不还钱证据要保存

  如果是通过微信转账等方式借钱给对方,务必在附言栏目里备注好钱款的性质。另外,还可以在沟通中再次确定对方的身份信息、款项性质,减少后期可能引发的麻烦。

  一旦对方耍赖,一定要保存好微信转账截屏,如果对方显示的是昵称,一定要想办法让对方确认自己的身份,比如,在转账前和对方说一句“XXX,我现在因为XXX事情给你转账XXX钱”,目的就是确认对方的身份。因为只凭昵称,仅凭转账记录法官无法确认已收款的“朋友”是否就是借款人本人。。另外要提醒的是,截屏打印件虽然能够当作证据使用,但是不能孤证定案。所以最稳妥的办法依然是借条。非要微信转账,一定要保存好借款人真人头像照片、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而且,借条最好能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事后有纠纷,有明确的身份信息会好很多。

  999.99元和1000元性质可能有不同

  999.99元和1000元,差的并不是0.01,而是关系到究竟是赠与还是借贷的关系。像999.99元、1314元、520元,因为有特殊含义且不符合借贷习惯,往往被认为是表示祝福、爱慕或者赠与,后者则可能被认为是借贷。

  不当得利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收取对方错转款项的行为,依照民法规定应当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不当得利。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当然,你也可以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后,撤销转账。延时到账的设置:进入微信中的“钱包”;点击右上角三小点;选择“支付管理”;点击“转账到账时间”,根据需要选择到账时间。

  亲兄弟明算账,借钱从来就是一门大学问,再怎么仔细都不为过。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