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14:03 陆家嘴

  盛山资产甘世雄: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

  文/本刊记者 刘琳

  盛山资产成立三年以来一直以每年新发行一只基金的速度不断成长,作为创始人,甘世雄也以“创业者”的心态,不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投资理念。

  从事投资多年,巴菲特一直是甘世雄学习的对象,这位投资巨鳄“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深刻影响着他。作为一个投资人,甘世雄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投资理念,比如巴菲特此前非常推崇的3G资本的“赋能式投资”概念,他也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我觉得除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外,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向。”甘世雄笑着告诉记者。

  2014年9月成立的盛山资产依然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成立之初,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便是盛山的投资重点,经过在文化、消费等其他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后,盛山在今后将更加聚焦这两个领域。

  跨境、跨界、跨阶段

  对于现在盛山资产的投资策略,甘世雄总结为“三跨”——跨境、跨界和跨阶段。

  在盛山投资重点的医疗器械领域,“跨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高端医疗器械还主要是国外企业垄断,跨境才能找到最优质的项目。”甘世雄坦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3700亿元,比2015年度的3080亿元增长了620亿元,增速约为20.1%。远高于GDP增速以及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属于高成长领域。

  虽然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进入发展期,但核心技术与服务依然是企业的发展痛点。长期以来,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超过8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垄断。尽管拥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国内高端医械厂商崛起,但不可避免的是仍处于在国外购买核心零部件、国内组装的状况。

  在甘世雄用“弯道超车、全球视野”来形容盛山青睐的项目,即把已经在海外市场经过验证的产品技术拿到中国来落地,在国内获得自主专利,同时有明显的控费和成本优势。国内首家以微创介入器械治疗心衰的研发及生产平台型公司心瑞医疗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医疗器械行业需要整合多种资源,这时候,“跨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医疗器械领域,盛山聚焦微创介入技术及外科手术中的智能、高端耗材,其中需要整合的资源来自多个领域,比如临床医生、新材料、机械等等,也对创业者提出很高的要求。”甘世雄表示。

  “跨阶段”和盛山的“组合和配置”理念则一脉相承。盛山的基金投资中,会在中早期、成熟期和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的项目之间进行组合,其中,中早期项目的投资占比约为10%,50%是生长期,40%是成熟期。

  除了医疗器械,盛山在医药和医疗服务领域也都有自己的切入点。

  在医药领域,盛山投资偏好海外科学家。这些海外科学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样子:在海外生活工作过二三十年,在行业中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手中握有诸多专利技术及成型产品,一心想回到祖国。“我国CFDA目前鼓励国内医疗领域的创新,这也为自主创新的医疗技术项目提供了政策红利。我们会选择在早期以较低的估值进入医药项目来控制投资的风险。”甘世雄说。

  在医疗服务领域目前模式类项目偏多,盛山偏爱的项目通常是以智能硬件为支撑(包括国外硬件),结合中国团队解决中国医疗服务领域的市场痛点,通过智能硬件提高效率,同时和医保控费相结合。

  “如何通过智能硬件、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把优质医疗资源连接到缺乏的地方,解决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是我们十分关注的投资机会。”甘世雄表示’“硬件一定要‘硬’,大数据要有质量,同时要能解决医生的痛点。”

  就如同之前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是为了解决医生的痛点、解决医疗服务领域的效率,在盛山团队所熟悉的制造、金融等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是否有价值,就看它能否真正为这个领域的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工具方法而不是目的,”甘世雄表示,“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更多侧重于应用侧,即便项目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很强的领先,我们也希望他是深刻理解下游行业商业本质的,让产品更落地。”这实际上也是对“跨界”的要求。

  甘世雄有在汽车和医药产业工作过15年的经历,和他一样,盛山团队普遍出身于实业,对偏应用的投资理解非常深刻,不仅如此,团队的实业背景还能帮助被投企业快速和精准地对接商业资源,自然地形成盛山赋能性的投资特点。

  志同道合、门当户对、互惠互利

  但凡和甘世雄打过一次交道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喜爱交友、社交广泛的人。爽快、仗义中又带着几分儒雅,甘世雄既有着儒家的入世,也有着佛家的泰然。在投资江湖中,他凭着自己的价值观,结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

  甘世雄看到天使投资从个人化向机构化再到联盟化的发展趋势,便加入了中国早期天使投资联席会和上海天使会(海天会),优秀投资人都被纳入他的“朋友圈”中。除此之外,优秀创业家和行业专家也是甘世雄“朋友圈”中的重要部分。

  “分享”精神是甘世雄一直强调的,他认为早期投资时切忌“吃独食”,团队合作尤其重要。这是他自己的风格,也是他看重的项目创始人所应该具有的风格。这种“分享”的精神使甘世雄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得到被投企业的尊重,也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好项目。

  大健康、大医疗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医疗行业普遍有着比较高的技术门槛,一些投资医疗行业的基金会从医疗行业中直接挖掘人才或组建自己的外部顾问团队,想 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驰骋战场,人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甘世雄认为,人才不应该是简单靠“挖”的:“这取决于团队的文化和基因,你能否通过你的文化机制吸引‘志同道合、门当户对、互惠互利’的人才?”

  盛山资产的核心团队都是亲身在实业中摸爬滚打后再转入投资领域。“相似的经历,让盛山团队整体的理念和价值观能够融合,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甘世雄说。不仅是核心人员,在招聘任何新员工时,理念和价值观是否和盛山相融都是甘世雄十分看重的因素。

  除了自身团队,盛山资产也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外部专家团队。在筛选投资项目时,盛山也会先看项目的团队文化是否符合盛山的价值观,能否被纳入盛山资产的“朋友圈”。这些被投项目的核心专家也构成了盛山紧密合作的外部顾问团队。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投资的项目再介绍新的项目,资源再对接新的资源。通过“朋友圈”,盛山资产的投资人、项目、专家团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生态圈,能够不断自组织、再生长。“志同道合、门当户对、互惠互利”是这个生态圈的基石。

  赋能被投企业

  2013年,在奥马哈小镇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穿着他最喜欢的内布拉斯加红色毛线衫,里面是一件格子衬衣,他和好友芒格同时站在台上。

  “巴菲特当年83岁,芒格89岁。他们两个老头从早上8点半讲到下午5点半,给我的震撼非常大。”甘世雄回忆当时坐在台下的心情。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快乐投资40年,健康活到90岁”的目标。

  2014年9月,甘世雄辞去歌斐资产CEO的职务,转身成为了一名创业者。也是在这一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问答环节多次提到了3G资本,并向投资人推荐了一本能深入了解3G资本的名为《Dream Big》的书。

  上世纪70年代,3G资本最初只是巴西一家普通的经纪公司,然后从投行逐步转做投资。被称为“巴西三雄”的创始合伙人雷曼、泰列斯、斯库彼拉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他们投后深入企业经营,一步步打造起全球最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范围内私募股权投资上市公司标杆企业。

  雷曼曾经说:“当其他人在忙着管理资金时,我们投入时间打造自己的企业,只要我们成功建立自己的企业,长期而言,就是创造财富的最佳做法。”

  对此,甘世雄深以为然:“巴菲特是价值发现,而3G资本是价值创造。”

  “当初我在投行做过的八十多家公司,现在还活着的不到一半,死掉的企业大多是因为发展到一定时期战略迷茫,组织失效、人才短缺、产业老化、创新不足,这些都要靠产业赋能来解决。”甘世雄说。

  过去的一年中盛山资产相继投资了卡威生物、瑞泉护理、腾保保险、心瑞医疗和华院分析等一批企业,甘世雄未来还将继续在大健康和大智能领域深耕,不仅发现企业的价值,更帮助被投企业成长,创Q&A:投资瑞泉护理的那些事

  《陆家嘴》:最初是怎么找到瑞泉这家企业的?

  甘世雄:白马会是专注于医药健康创业与投资的重度垂直社群,由国内医疗投资界资深投资人、企业家、专家发起的组织,里面的项目都是经过筛选,质量较高。我们的团队在参加白马会的活动时知道了瑞泉这个项目。

  《陆家嘴》:当时看中瑞泉的哪些方面能力?

  甘世雄:当时其他投资人并不看好瑞泉,因为他们认为瑞泉的模式线下管理难度很大,而且整个项目不“高大上”。但是我们看中了这个项目的以下几点:

  首先,其赛道很好。重症护工领域是很大的痛点和刚需。第二,这个领域一般人不敢碰,看似简单,其实管理方面要求很高,以公司化、流程化、IT化的方式来运作是很难的。

  第三,看中了瑞泉的创始团队。其创始人郑忠兵是复旦高材生,非常有格局、有眼界、有人格魅力,拥有十几年管理经验,曾管理过几千人。他是在医疗行政服务领域创业3年后发现了这个机会,再经过2年的充分准备才入场的。另外一位合伙人是把富士康从几千人做到几万人的高管,还有一位合伙人在物流行业有过数万人的管理培训经验。

  最后,他们的天使投资人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富资源的,而且瑞泉当时已经在福建的20多个医院展开业务,模式已经验证,有资金进来便可在其他城市复制。

  《陆家嘴》: 盛山在哪些方面促进了瑞泉的成长?

  甘世雄:盛山投资后,我们帮助瑞泉从运营的规范性、团队建设、股权结构、财务、整体战略以及外部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了支持,瑞泉合作的医院从原来的20多家迅速增加到300多家,员工人数从100~200人到如今的5000~6000人,业务流水每月高达4000万。

  在股权结构方面,我们花了很大功夫帮助瑞泉进行调整,确保公司的长治久安,原来创始人郑忠兵的股权占比太少,我们说服了大股东把股权转让了一部分给他,让他成为最大股东。

  瑞泉后续几轮的融资中,我们也帮助瑞泉对接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每年的董事会会议和股东会,盛山也深入介入。

  《陆家嘴》:瑞泉后期的成长哪些是投资的时候预期之中的,哪些是预期之外的?

  甘世雄:瑞泉正如我们所预料的,具备快速扩张的能力,在全国市场中成为了毫无争议的第一。当然,瑞泉也如我们所想的,在过程中出现了盈利能力、内部管控和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和瑞泉探讨如何达到业务收入与盈利、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我们预期之外的是重症护工这个领域在我们投资瑞泉后快速成为一个热点领域,很多资本切入。《陆家嘴》:回过头来看,在瑞泉这个项目中,盛山做的最关键的决定是哪一个?

  甘世雄:最关键的当然是做投资这个决定。瑞泉是盛山创投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而且整个赛道中,我们是第一个押注进场的,投资的金额偏大,占整个基金规模的10%左右,所以当时做这个投资决定也是顶着不少压力的,不过最终我们整个投资团队达成共识,作出了投资决定。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