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遭诱捕湖南商人秘密回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7:27 深圳晚报

  英国警方逮捕程序和保释程序中出现重大错误

  遭诱捕湖南商人秘密回国

  警方将袁宏伟“YUANHONGWEI”拼错为“YAUNHONGWEI”,案情出现戏剧性转机

  万静

  新闻背景

  湖南商人在英国遭诱捕

  2007年9月14日,湖南神力公司董事长袁宏伟应美国爱宝公司之邀,前往伦敦进行谈判。之前,神力公司曾因“ABRO”商标在中国的注册问题与美国爱宝公司产生官司纠纷。但出人意料的是,袁宏伟乘坐中国航空公司CX251航班当天刚刚降落伦敦希思罗机场时,就被3名英国警察扣留。

  据法制日报报道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湖南神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伟在英国被拘一案,近日情势突现戏剧性逆转:利用英国警方逮捕程序和保释程序中出现的重大错误,1月6日,袁宏伟已经顺利返回国内。据了解,英国警察向袁宏伟出示的临时逮捕令上的名字是“YAUNHONGWEI”,而不是“YUANHONGWEI”。而之后法庭出示的保释书上,也同样签署的是“YAUNHONGWEI”。正是利用这一点,袁宏伟持有另外一本没有被扣留的护照,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购买机票,顺利通过海关安检回到北京。

  英当局呈现重大法律瑕疵

  1月8日,袁宏伟在发给记者的一封告“全国父老乡亲们”的公开信中表示,自己“中了美国方面精心设置的圈套”,被从中国浏阳“诱骗”到英国伦敦被捕,并成为美国引渡请求的对象。

  对于自己的离去,袁宏伟在信中希望英国当局能给予理解。基于英美两国非常密切的引渡合作关系,他有理由相信,对于美国政府提出的引渡要求,英国会“给予特别的优惠,甚至可以根本不审查相关的证据材料”,而对他自身的无罪辩护,则“可能根本听不进”。因此袁宏伟请伦敦西敏斯特法院:“理解我的不辞而别。”

  袁宏伟于2007年9月14日赴英国同美国爱宝公司总裁进行 “谈判”时,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被英国警方逮捕。英国警方是应美国政府的请求逮捕袁宏伟的。

  美国爱宝公司同袁宏伟的公司(湖南神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神力公司)之间有一场历经多年的知识产权纠纷,目前还有两场诉讼在中国进行。而早在2005年,美方就对袁宏伟提起了刑事追诉,筹谋多年的逮捕计划在2007年付诸实施,他们随即向英国提出了引渡袁宏伟的请求。

  中国的法学专家们认为,美方的做法既侵犯了袁宏伟的个人权益,也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而且这个危险的先例还可能影响中国在未来中美之间的刑事司法合作,尤其是缔结双边协助和引渡条约方面的谈判。

  袁宏伟被捕后,于2007年10月12日获得保释出狱。之后经过两次听证,英国法庭确定2008年1月10日进行第三次听证,对引渡案进行实质性审查。

  神力公司的律师尚荣华指出,英国警方的逮捕程序有重大错误,他们向袁宏伟出示的临时逮捕 令 上 的 名 字 是“YAUNHONGWEI”,而不是“YUANHONGWEI”。而之后法庭出示的保释书上,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据悉,美国方面请求引渡的对象和英国方面实施强制措施的对象都是“YAUNHONGWEI”, 出现在英国边境管理系统中限制出境“黑名单”上的人也是“YAUNHONGWEI”。

  业内专家呼吁对袁给予理解

  1月10日,是英国法庭对袁宏伟引渡一案进行第三次听证的日子,这次听证对此案进行实质审查。但随着袁宏伟的回国,英国法庭面临被告缺席的尴尬。神力公司律师尚荣华表示,他们在英国聘请的律师会正常出庭应诉。

  如何看待袁宏伟的回国?引渡一案由于被告的缺席今后事态的走向如何?英美两方又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作为此事件的知情人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黄风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首先,对于袁宏伟弃保秘密回国,黄风教授表示给予充分理解,认为这是袁宏伟因在身体和精神上实在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作出的绝望选择。由于英美两国历来引渡合作关系紧密,对于被请求引渡人就事实问题提出的辩护理由和证据一般不做实质审查,袁宏伟被引渡到美国受审的几率比较大。袁宏伟宁愿放弃10万英镑(相当于150万元人民币)的保释金,利用英国当局出现的重大法律瑕疵,采用秘密离境的方式回国。对此应该能够理解。

  对于袁宏伟的“不辞而别”,英国法庭可能会很恼火,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逮捕令权威的藐视和侵犯。但英国当局同样也会很无奈,毕竟在所有的法律文件上出现的姓名拼写错误是由它自己造成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法律错误和程序瑕疵。另一方面,袁宏伟的自行离去也在一定意义上为英国当局解了围。

  至于美国的反应,黄教授分析,美国方面有可能会很恼火,但袁宏伟的离开也有可能帮助美国当局把袁宏伟的离开当成一个台阶下。早在袁宏伟在英国被捕之时,黄风就预测分析,美国当局有可能最终撤销对袁宏伟的引渡请求。因为,美国在引渡请求中列举的罪名都不属于法人犯罪,而是盗窃、诈骗等自然人犯罪,在爱宝公司搜集的所有证据中,除了一位被雇用的美国私人侦探称曾在广交会上见过一次袁宏伟外,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袁宏伟本人 “实施了具体的欺诈行为”,因此,即使把袁宏伟引渡到美国受审,美国法庭也有可能无法给袁宏伟定罪。

  诱捕缘起“ABRO”商标纠纷

  2007年9月,由于袁宏伟在英国伦敦被逮捕,使得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神力公司和美国爱宝公司有关“ABRO”的商标权纠纷官司暂时处于停顿状态,如今随着袁宏伟的回国,这起商标纠纷涉及的两起案件又重新回到各方关注的视线当中。

  神力公司称其自1993年就开始使用ABRO商标,设计立意来自与 “神力”意蕴相同的大力士 “阿波罗”(ABRO)。2002年6月4日,神力公司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在国际分类第16类商品上注册ABRO商标。2003年1月11日,美国爱宝公司也向中国国家商标局在同类商品上申请注册该商标,但因申请在后而被国家商标局驳回。随后,爱宝公司对神力公司的申请提出异议,经国家商标局、国家商标复审委员会和北京市一中院分别裁定和判决,决定不予核准神力公司注册申请,神力公司于2007年8月向北京市高院提出上诉,目前案件正在审理当中。

  2004年,爱宝公司向广州市中院起诉神力公司侵权。广州中院认定第16类商品与爱宝公司已经注册的第1类、第17类商品类似,认定神力公司侵权,判决其赔偿人民币50万元,并驳回爱宝公司其他诉讼请求。双方均对判决不服,目前该案已上诉至广东省高院,也在审理当中。

  “ABRO”商标纠纷期待公正审理

  针对美国爱宝公司策划的这场“诱捕”风波,黄风教授认为是该公司在诉讼谋略上经营运作的一大失策。本来其和神力公司的商标权纠纷可以在中国法院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得到公正审理。偏偏爱宝公司又要采用诱骗手段将袁宏伟骗到英国,再引渡到美国,想杀鸡给猴看,起到震慑中国商人和企业的作用。但是事与愿违,爱宝公司此举无疑使自己丧失了在道义、舆论乃至法律上的支持,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义愤,激起所有与美国有知识产权贸易纠纷的中国商人和企业的义愤。

  袁宏伟在公开信中对 “美国爱宝公司的决策者和相关的美国当局”表示,“关于我的罪与非罪,关于神力公司与爱宝公司的商标争议,我和神力公司仅仅接受和尊重中国司法机关的审理和审判,无论最后的判决对我和神力公司是有利还是不利”。

  袁宏伟在信中表露出的上述态度得到了国内舆论的广泛支持。人们相信:在中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下,经过中国司法审判机关的审理,不论是袁宏伟及中国的神力公司还是美国爱宝公司都能得到平等对待,本案最终能有一个公正的裁判结果。(万静)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