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质量放心的短缺与获得

2013年03月01日 01:47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王忠明

  “现在,中国缺什么?”

  “好像什么都不缺,就缺放心。”

  这是一位澳大利亚人与一位中国留学生的问与答。我闻之,惊叹于后者回答之尖锐!

  从“短缺时代”到“过剩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工厂”……30多年来,中国不断被定义着,而不争的事实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确实越来越丰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确实“供给”看旺,似乎啥都不缺,甚至啥都过剩了;不仅如此,一波又一波的“走出去”浪潮,还使中国货、中国话、中国人几乎到处都可买到、听到、看到,遍及全球各个角落,难怪外国人要问你们中国还缺什么了。

  然而,谁曾料想,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短缺时代——独缺“放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多地生产“特供酒”,比如“人民大会堂特供酒”、“15年陈武警专供酒”等,成本仅几十元,标价则高达几千元,但皆为假冒,令人咋舌;披着桶装水外衣的自来水(长沙“润之源”饮用水厂出品),竟以纯净水的高价出售;羽绒服添加或充斥低廉有害“飞絮”(由鸭毛、鹅毛甚至鸡毛粉碎而成),以压低成本;锅王“胡师傅”号称使用航天材料以及无烟、不粘锅,实际上只是一口普通铝锅;多家超市销售染色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有的还销售回收来的过期馒头……

  面对这种种乱象,人们怎能不谈“食”色变、谈“物”色变呢?它们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衣食住行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疑虑与忧虑,剥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度。

  在市场经济中,一家企业要谋得长远利益,最应致力去生产与制造的,恰恰是眼下显得颇为稀缺但又为所有消费者期盼的“放心”(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药等等),这既是法律底线,也是道德底线,更是企业家最起码的一种理智或明智。

  如果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地图谋蝇头小利,就会远离“放心”二字,最终也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质疑、所厌弃。作为市场秩序的主导力量和监督者,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放心”短缺问题,适时控制其危害,还“放心”、“省心”、“安心”于公众,否则,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断送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显然需要像治理酒驾、治理懒散奢侈作风那样痛下决心,拿出勇气和胆魄来,以唤回社会良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

  放宽了看,其实不只是“吃”的领域充斥着苏丹红、毒胶囊、毒豇豆、毒牛奶、问题蜜饯等,其他各行各业,比如IT业、房地产、建筑、金融证券业乃至慈善公益等方面,也都险象环生;那些网络水军、删帖公司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有计划有组织地虚构事实、左右舆论与民意,肆无忌惮地乱搞一气;连踢足球也是昏哨、黑哨满场吹,无怪乎人们焦虑重重,感叹当下中国已很难再有“干净”处所了。这不正是“独缺放心”的真实写照吗?

  而从诸多恶劣案例看,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铸就了利益链条,养痈成患,极有可能造成每况愈下的严重困局。这是仅仅只期盼过放心日子、安心日子的善良公众们最无法忍受的。

  然而,即便雾霾蔽天,我们也宁可相信云开日出为期不远,而且依然要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分析判断,更不能悲观失望。其中,有两点尤其要把握准确:

  一是让舆论监督日益发挥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能一个又一个领域、一个又一个行业都会被失信失德者、不法分子们所染指、钻空子,但幸运的是,它们又无一例外地被传媒所揭露所围剿,这正说明我国传媒变革、新闻作用的逐渐到位,是舆论监督贴进现实、有所发力的积极表现。

  治理“放心”缺失、欺诈横行这样的社会问题,只有依托各种令人放心的正面力量,包括作为人民喉舌伸张社会正义的传媒力量,不回避、不掩饰、不捂盖子,使欺诈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才能让“放心”逐一回归社会。

  二是仍有一批优秀企业坚持“供给”放心。在市场供求关系中,供给“放心”原本是企业的基本觉悟以及最起码的产品(服务)要求。它相对于质感、美感等文化要求而言,是第一位的、基础性的,无此便谈不上其他附加值。正因如此,它又具有企业的生命线意义。难怪巴菲特如此强调说,“让公司亏钱我还能理解,但如果让公司名誉受损,那我将毫不留情”。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在市场竞争中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始终心系公众需求,坚守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相信“诚信经营换来的价值是受用不尽的”,坚持以输出“放心”为己任,展现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时代风范。

  正是这样一批在“放心”普遍缺失的背景下依然能够恪守应有品格而源源不断地“供给”放心的企业,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照暖了人们脆弱的情感世界,拯救着陷入危机的信心与信任。社会,应当给予这样的民营企业以更多的敬重。

  就像水容易被污染,而要把污染了的水重新“洗”干净,则需付出百倍的努力一样,精神世界一旦被污染尤其是大面积污染,倘要清除干净,是极费气力的。今天,我们要重建令人放心的市场秩序,也必须多管齐下,舍得下大功夫综合治理。

  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及高尚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伦理水平;

  其次要奖惩分明,一方面要加强对守法守信企业的典型宣传,鼓励“优质优价”,使之获得较高的诚信溢价,发挥激励诚信至上的“胡萝卜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惩戒机制,以霹雳手段加大“大棒”惩处力度,让一切胆敢失信、败德的人(包括黑恶势力以及草菅人命的腐败官员)对公众的诚信诉求真正产生敬畏,此为当务之急;

  此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也要配套跟上。近日,美国纽约发明了一种油脂拦截器,安装到餐厅、酒店的排水管道处,污水经过时,可将油和动物脂肪过滤下来,指定专业人员回收,统一用来制造燃料。纽约市商业诚信委员会和环保局规定,谁不按此执行,私自售卖地沟油,一经发现,将处以巨额罚款乃至停业。这说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狠下决心集中整治,“放心”缺失问题是一定能找到缓解乃至有效扭转的办法与出路的。

  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描绘了光明前景,无论是小康中国、美丽中国,还是廉政中国,最终都离不开“健康”二字,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应当是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纯净、越来越和谐的,每一个生活在这一国度中的人都将越来越广泛地拥有获得“放心”的权利与切实保障。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各类供给者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而言,更应明智地看到,道德风气恶化,只能导致灭顶之灾,哪怕可得一时一地之利。比如三鹿集团、三株公司、秦池酒业等企业,无一不是在短暂辉煌后因道德溃堤而迅速灰飞烟灭的。而真正聪明的企业,是向往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因此,也必然是乐于让社会永远感受到放心的企业,是明白“唯有获信于民,企业才走得长远”真谛的企业。摄影记者/吴军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媒体称湖南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向广东
  • 体育足协确认小贝代言中超 申花签第五外援
  • 娱乐好声音第二季启动 欲邀王菲张学友加盟
  • 财经炒房者逃离楼市 温州房价去年大跌24%
  • 科技周鸿祎回应“黑匣子之谜” 技术性解读
  • 博客柴静:周星驰自称应该没机会结婚了
  • 读书文史观天下:“两会”中的民主之路
  • 教育组图:盘点历届北影“未考先红”考生
  • 育儿2012婴幼行业盛典:养育之道勿忘初心
  • 陈序:中国经济再度过热?
  • 罗天昊:中国应逼朝鲜割让出海口
  • 姚树洁:18大2次全会的四大要点
  • 白明:从全产业链看东莞加工贸易增效
  • 张明:日元还会持续贬值吗
  • 王永:自诩为质量监管严厉的欧美怎么了
  • 章玉贵:人民币时刻远未来临
  • 杨涛:新南巡时代需要调整改革重点
  • 钮文新:央行还要继续犯错吗
  • 王小广:新一届政府政策三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