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维权之本在于标准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11:57  兰州新闻网-兰州日报

  作者:陈茗佳

  “3·15”维权日又到了。这个日子叫人多少有些纠结,一方面,它的存在昭示世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害、是受保护的,另一方面,它又毫不掩饰地提醒你,消费陷阱无处不在、损人利他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

  对于维权,这些年说得太多,各级政府部门为此下大力气、出重拳整肃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利,太多问题产品、问题企业被曝光查处,媒体支的招也不算少,但是,坑害消费者的花样却总在翻新、问题产品屡禁不绝、虚假宣传无孔不入、霸王条款横行市场、潜规行规大行其道……信息的强烈不对称,抹杀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得消费者利益屡受戕害,维权诉求有增无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奸商太奸?还是消费者愚钝?都不是。在我看来,关键在于“标准”。常言道“非规矩无以成方圆,非准绳不能定曲直”,这规矩是什么、准绳又是什么,其实就是标准。为什么我们总为脆弱的食品安全防线堪忧?从因毒奶祸国而出台的所谓“全球最差”乳品国标,到令人费解的速冻食品国标莫名放宽,再到一度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哪一个能与标准脱得了干系?有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只有20%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主导市场。对应到与百姓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来看,那些出问题的产品、服务、企业甚至行业恰恰是标准弹性化的结果——要么没标准、要么自定标准、要么低标准、再要么执行不力。基于这个原因,本该严苛的“标准”成了一把伸缩可弹、灵活量变的尺子,沦为替厂家商家攻城略地、追逐私利提供方便的工具,形同虚设。在由少数利益方制定游戏规则的“买方市场”里,消费者怎么能够安全消费、放心消费?这也许就是国内食品行业乃至整个消费市场缺乏公信力的根源所在吧。

  为什么我们宁愿多花钱、舍近求远地代购欧洲、澳洲原产的奶粉?为什么我们要用比国产手机贵数倍、甚至十倍的iphone、三星(微博)?为什么在国内住得起四星级以上酒店的人不愿去住快捷酒店……在有些人看来这都是“让钱烧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认的是没有弹性、不打折扣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是品质的底线,不同标准决定不同品质,高标准是高品质的保证,高品质是对安全和价值的承诺、是对消费者的尊重,而我们渴望安全、认可价值、需要被尊重。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让百姓重拾信心、免受侵害的根本就在于——重建具有公信力的质量标准体系,就是要“定好规矩再画方圆”,用刚性的、优质的标尺来规范市场、选优汰劣。

  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尚在成长中的法治经济体系和刚刚起步不久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真正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和标准执行的监管者,强制提高和完善产品和行业品质保障标准,从根本上推动民族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时,加大标准落实和执行的监管力度,提振企业和行业的市场公信力,从而兼顾效率与公平,使消费环境真正得到净化,让老百姓能够安全、放心、舒心地消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