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制造要赶超欧美,看来最有指望的是所谓名烟名酒。奢侈品有一个特点,就是越贵越有人买——— 哥买的不是商品,是贵。富贵富贵,以富换贵。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五粮液已然是中国当仁不让的奢侈品了。
最近有消息说,五粮液“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涨价50元,但被厂家否认。五粮液上市公司董事长唐桥公开表示,“虽然到了年关,公司目前也没有涨价打算”。唐桥还表示,“国家刚刚发布了‘国16条’平抑物价,五粮液作为国企不能带头涨价”。这个表态很有水平。此前五粮液也有人专门出来声明,说涨50元是经销商所为,和厂家无关。五粮液的表态和澄清我们当然相信,但这种表态只有政治正确,没有经济头脑和国际视野。像五粮液这样的高档消费品,建议统计局在计算C PI的时候,一定把它们剔除掉,让它们和“平抑物价”一点关系也没有。事实上,它们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指着五粮液带头平抑物价,还不如缘木求鱼具有可行性呢。
在锐圆看来,即便五粮液真的涨价50元也不奇怪。其实,五粮液要解放思想,大胆涨价,什么LV(可怜的笔者也就知道这个牌子)一个包可以卖几十万,一瓶52度“水晶盒子”涨完了才卖795元,折成美元才100多元,折成英镑连100元都不够,这怎么能够代表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呢?照锐圆的评估,五粮液的什么“水晶盒子”,一瓶最好应该卖8888元,这样庶几可以达到五粮液经销商(注意!不是五粮液哦)的良好愿望:“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
有迹象表明,五粮液的经销商比五粮液的董事长更知道五粮液的价值。奢侈品就不是满足使用需求的,而是满足心理和身份需求的。经销商把五粮液当鱼翅,按照国际通行商业惯例,只卖给喝得起或喝得到的人,而五粮液的董事长却把五粮液当成白菜粉条,非要和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一样,自告奋勇地参与平抑物价。这是哪儿跟哪儿呀,不明摆着跟老百姓起哄吗?五粮液真要对国民经济做贡献,真想平抑物价,就应该涨到天上,把不差钱者手里的钱回回笼,减少流动性,这样“曲线救国”或许才是正途。
能喝得起或经常喝到五粮液的人,根本不在乎是795元一瓶还是8888元一瓶。涨50元就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满足“身份需求”,也太小看五粮液的消费者了,怪不得网友们都说这话雷人。看来,五粮液的董事长要补奢侈品专业课,五粮液的经销商要补公共关系课。五粮液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才能真正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当然,中国奢侈品也要讲究中国特色。外国的奢侈品赚的是女人的钱(仅从LV观察),中国的奢侈品赚的是公家的钱,这一点,相信五粮液的定位是不会偏离的。
●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