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档白酒价格高涨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 10:07  法治周末

  白酒市场完全市场化,定价权握在厂家手中,不少品牌酒企为了业绩和扩张而选择在年底频频涨价。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酒类产品并不在价格管控范围内,但茅台、五粮液作为白酒行业的重要品牌,应该考虑当前的政策形势,谨慎言涨

  法治周末实习生 渠晓卉 法治周末记者 王婧

  今年以来,CPI逐月增高,通胀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均出台相关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日常消费品,更是重中之重。

  每年新年、春节销售旺季到来之前,涨价是高档白酒的惯常动作。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大型超市,发现53度飞天茅台(茅台集团的核心产品)已由2009年初的798元每瓶上涨至1280元每瓶,而52度浓香型五粮液也由700多元每瓶涨至868元每瓶。在街边的烟酒专卖店里,一瓶53度飞天茅台最低也要1080元。

  泸州老窖在10月初证实,国窖1573的出厂价每瓶提价近百元。另外,洋河股份在10月15日也宣布,将上调“蓝色经典·天之蓝”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要买酒的话就尽快,还没提价,过两天可能就会涨价了。”

  这股“来势汹汹”的白酒涨价风引起了众多白酒业内人士的关注,然而到底此轮高档白酒涨价的幕后推手是谁,至今仍显得扑朔迷离。

  流通链条不是涨价“真凶”

  对于此次白酒涨价,很多业内人士归咎于白酒行业冗长的酒业流通链条。有专家甚至指出:“中国酒类市场渠道运营费用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一般可达30%至60%的水平。”

  然而王天(化名),一位在深圳经营高档名酒专卖店已将近5年的业内人士对此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白酒传统销售渠道过于冗长这个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这种‘渠道层层加价’的流通方式已经形成多年。既然年年都存在,为什么唯独今年涨价涨得最疯呢?今年白酒‘疯涨’的原因肯定不在酒业的流通链条。”王天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酒行业因为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不论是高档白酒,还是中低档白酒,都通过几级经销商“层层划拨”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超长的销售链条早就形成。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营销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唐认为,不可轻率地把最近的白酒涨价归咎于酒业流通链条。

  “一些高端的白酒品牌正在逐渐简化自己的销售渠道。其实越是高档的品牌,供应就越透明。比如茅台,越来越多地采取了直营的销售方式。”李唐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全国领先的酒水类电子商务网站———酒圈网创始人之一的宓卓也认为“今年的涨价跟酒业既存的销售模式没有关系”。

  “传统市场的白酒经过了好几道程序才到卖家手中,而我们是从一级批发市场直接拿货。所以不存在‘渠道层层加价’的问题。但是我们最近从一级经销商处拿来白酒的‘进价’确实比以前贵了。像茅台53度飞天,现在酒圈网上卖的是1155元每瓶,52度五粮液720元每瓶,只比进价贵了几十块钱。”宓卓解释道。

  “既然白酒流通的层级渠道早就存在,且中国所有的酒业销售模式都几乎相同。如果把近段时间高端白酒的涨价归咎于冗长的流通链条,这未免太牵强了。”李唐总结道。

  出厂价提高或是涨价一原因

  近日,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近期并没有提高产品出厂价的计划,市场上茅台的涨价是经销商所为。记者联系了四川五粮液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被告知“五粮液出厂价并没有提高。高端白酒的涨价是出于市场行为”。

  然而,王天告诉记者,由于经营的是专卖店,他都是从酒厂销售处直接进货,也就是拿到了所谓的“出厂价”。

  “最近从茅台集团销售处拿来白酒的‘进价’确实比以前贵了。”王天说。

  李唐还给《法治周末》的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白酒的生产成本中,粮食占20%左右、包装物占45%、人工占6%至7%、燃料动力费占6%至7%、制造费用占4%至5%、其他费用占16%至17%。今年通货膨胀,粮食、人工工资、酒瓶、酒箱、运输费用都在涨,近期煤炭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为25%左右,带来1.5%左右的成本上涨。白酒总体成本上涨幅度在10%左右。”因此,李唐认为“白酒出厂价没有提价”这个说法不太可能。

  “此外,随着各酒厂品牌意识的逐渐增强,品牌维护费用也是高档白酒集团近年来较大的一块支出。打假,请客户来厂进行产品体验,邀请VIP消费者来生产基地旅游,给各地的经销商培训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些费用,毫无疑问都算到了生产成本里面。白酒的出厂价当然也要随之增长。”李唐继续说道。

  汾酒集团驻北京办李主任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现在白酒成本压力的确很大。一些酒厂相应地提高了出场价。汾酒虽说还没有提高出厂价,但也处于观望之中。”

  供求关系不平衡是涨价主因

  在采访中,诸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才是导致此次白酒涨价的主要原因。

  高档白酒产量缺口大,经销商刻意吸货,而消费者却“蜂拥而至”,这些都可能造成白酒价格的进一步攀升。

  在生产方面,由于中高档白酒普遍存在较长的酿造周期,再加上酒厂刻意地从源头上“控量”,中国许多高端酒厂正是通过所谓的“饥饿营销”,令白酒产品供不应求,因而年年提价。

  “以茅台为例,其年产量要达到3万吨才能保持市场基本的供求平衡。但目前茅台酒每年的产量才1.1万吨左右。在这1.1万吨产量之中,有40%供给了中央部委、国家企事业机关,在市面上流通的大概只占到茅台年产量的60%。再加上今年有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大量的茅台流通到了这些国际性的盛会之中,造成今年市场上流通的茅台就更少了。”王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据记者所知,经销商囤积茅台在业界已经不算是商业秘密了。

  “没有一家茅台经销商不囤酒,一个茅台专卖店每年从茅台销售部拿到的53度飞天只有300至400箱(每箱12瓶)。一般来说,到了过年的时候,茅台价格肯定会涨,所以很多经销商每年从11月底就开始囤酒。”王天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白酒越贵越好卖,这跟这个行业的消费习惯有关。高档白酒承载着‘公关’、‘面子’功能,所以价格越高越好卖。很多消费者买酒都是看品牌、看身价,只买贵的,不买喝的。”李唐向《法治周末》的记者介绍。

  “‘越贵越值钱’在中国的高端白酒行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高端白酒在中国有奢侈品的属性,所以‘控量’加上‘涨价’是这些白酒厂家稳固自己名牌地位的重要手段。”李唐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