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性早熟奶粉引发网民热议标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 03:34  经济参考报

  圣元奶粉可能致婴幼儿性早熟一事几天来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据最新会诊结果,专家尚未发现性早熟现象与特定食物或环境有密切关系。网民在担心那几名婴儿命运的同时,也在讨论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问题,认为患儿家属遭遇的“检测无门”实则是我国相关标准缺失所致,同时也折射出我国目前监管措施的落后。尽快对相关标准拾遗补漏,制定适合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准才是关键。

  标准空白制造了“检测无门”

  署名“吴焰”的评论文章说,一边是无数家长的焦急等待,一边却是工商、质检、医院等部门表示“此事不归我管”,“没有该检测项目”。如果说“问题奶粉”的出现,再次给消费者带来恐慌的话,有关部门的“无关回应”和消费者的“检测无门”,则暴露了食品安全标准的软肋:在一个激素食品如此泛滥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年代里,我们对激素的监管使用,仍处于一片空白。

  署名“冯海宁”的评论文章说,当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出现时,权威专家披露“奶粉三聚氰胺检测属空白”;“激素门”出现,激素检测也属于空白。试问,婴儿奶粉究竟还有多少项检测空白?是不是每一项检测空白都需要婴儿们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来填补?

  法律监管漏洞导致标准滞后

  冯海宁的评论文章说,从相关检测机构推脱,到检测标准空白,奶粉“激素门”暴露了不少问题:

  首先,检测空白不仅暴露了检测标准低,同时也暴露了检测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存在究竟还有多少现实意义?在我看来,奶粉检测标准的滞后也是法律监管的滞后。

  其次,相关检测部门推脱检测有失职之嫌。无论是质检部门推到药检部门,还是药检部门不受理个人检测申请,这些公共部门不对公众健康负责,无疑有失职嫌疑。质检部门失职,还有谁能保障公众健康?质检部门检测不了,难道说让婴儿家长自己来检测?还是让婴儿家长送到国外去检测?

  吴焰的文章说,与这样的时代要求相比,我们的一些食品卫生标准,就显得滞后甚至缺失,不少迄今还是上世纪“食品短缺”时代制定的。即使去年《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标准依然存在数量少、指标粗、缺乏风险评估依据等问题。他建议,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监管部门尤其重视食品安全的预见性与风险评估,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往往实施动态管理,经常增设项目,调整标准。

  “私利”严重干扰标准的科学性

  网友指出,此次奶粉遭遇“检测无门”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在相关产品的标准制定中存在致命性的漏洞,从而使一些无良厂商可以打擦边球,无视消费者生命安全。

  冯海宁说,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大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涉及食品安全的产品质量方面,标龄长、标准低,检测方法落后,测标准多年未改变。而且,据有关人士还披露,不少行业产品检测标准是由这些行业里的几家大企业牵头制定的,这样的标准掺杂了很多企业的私利。看来,奶粉检测空白是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的,这需要一一追问。

  (记者 于璐 整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