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药价喊痛计将安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0日 17:0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余人月(湖北媒体人)

  就像最近的山木事件一样,“在他们内部,这样的故事已失去了价值,基本没有人对此感兴趣。”因为罗云才晒出了那些事。药价虚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公众也早已失去了信心,因为芦笋片暴利的曝光,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伤痛。

  芦笋片事件中,这样的一个情节是不该被忽略的:芦笋片从出厂价的15.5元到售价的213元,涨了13.7倍,但没有一家媒体是以此切题的,无一例外不是以“1300%”的字眼来“耸人听闻”。虽然二者是一个概念,但哪个数字更吸引眼球或更震撼人心,轻重之间一目了然。

  媒体为何要玩这种数字游戏,以近于标题党的手法来表达对暴利的忧愤?实是一种集体性的无奈,因为深知重复以前的故事毫无新意。“出厂价1.2元零售18元”“供应价为2.1元,建议零售价为11.8元”,这样的倍差早已让人见怪不怪。如果还按老套路出牌,“十几块的药卖了两百

  多元”,于显著性与新鲜性而言,这样的比较已是“难以启齿”。

  事实上,15.5元的芦笋片,投标指导价为136元也不算新闻了:广东江门190.08元一盒,黑龙江160元一盒,河南133元一盒,“天下乌鸦一般黑”,且如此叱咤江湖多年。据《新闻1+1》报道,不仅仅是芦笋片,湖北省政协委员刘宝林曾说起药物招标的尴尬:三千多个品规,9成基本药物的政府招标价比市场价还高,只有1成的招标价低于市场价。

  这就不难理解,媒体这次为何要绕弯子,以“1300%”来呻吟药价之痛。惟如此大放悲声,才不致弦断无人听!

  湖南省物价局坦言,“在芦笋片的价格核定问题上,确实存在把关不严、信息收集不全的问题,定价时没有了解到15.5元的出厂价和每盒30元至40元的医药公司购进价等重要信息。”

  看起来是技术原因、失察所致,实是当前的定价模式本身就值得

  商榷。“现在的招标机制并没有解决利益链条过长的问题。”医药流通的中间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利润必须保证,层层加价就是必然的结果。有医药代表称,肿瘤药售价上千上万元的,也不在少数。

  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曾表示,完全由商业公司来经营药品是不行的,应根据市场规律多种形式并举。“医院有大宗药品的经营自主权,可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价;特药新药、用得比较少的,单独采购成本较高,可从商业公司购进。”这话不无道理,芦笋片事件中,涉事医院就喊冤,药到院方手中价格就很高,他们只是上浮了规定的15%。谁是食利者?也许不只一个环节,反正最终由患者买单了。

  药价虚高的机制病根不除,芦笋片之类的病灶就不会自愈。但药价之痛不能总是靠“1300%”来呻吟,因为到下一次,“2300%”“3300%”也显得不够潮了,要喊一声痛,计将安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