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盐的症结在于垄断而非加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 16:2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盛大林

  郑州 时事评论员

  食盐的生产供应能力不是问题,只要销售主体多元,就不可能出现稀缺状况。因此,食盐问题的症结在于购销的垄断,而非加碘策略本身。

  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5日称,食盐加碘并未造成居民碘摄入过量;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因此,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

  毛群安介绍,这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不同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潜在风险评估后得出的结论。该评估报告称,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包括一些沿海地区。因此,沿海地区还应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策略。

  关于碘盐,近年非议不断。今年上海的两会上,有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增加无碘盐供应,呼吁不能再强迫市民统一吃碘盐了!据称,上海市场上供应的基本是碘盐,很多不缺碘的市民也被迫长期食用碘盐。同时,有学者对普及食盐加碘策略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卫生部的回应显然就是针对这些呼声和质疑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民间的呼声与卫生部的说法并不完全矛盾。按照卫生部的说法,还是有些地区部分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可能处于不适宜或不安全的水平,这些地方的一些居民并不需要补碘,可这部分人可能也在食用碘盐,因为他们很难买到无碘盐。

  我国是从1995年开始强制施行食盐加碘的。这一制度原本就要求“区别对待”,即高碘地区还是要供应无碘盐。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几乎变成了一刀切,很多不缺碘甚至高碘的地方也买不到无碘盐。由于甲状腺疾病等疑因碘摄入量过多引发疾病的增多,很多地方的消费者想吃无碘盐但却很难买到。

  盐业公司为什么总是“惜售”无碘盐?有一个因素是明摆着的,那就是无碘盐的利润低,而加碘盐中有暴利。有专家称,盐业公司从制盐企业购盐的平均价格为400元/吨到500元/吨,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25元/吨,但盐业公司平均批发价格为1500~2000元/吨,整个批发销售环节的价差高达4倍!而如此超额利润的实现,是建立在“专营”即垄断这个前提之上的。

  食盐的生产供应能力不是问题,只要销售主体多元,就不可能出现稀缺状况。因此,食盐问题的症结在于购销的垄断,而非加碘策略本身。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改革方向就是打破食盐专营体制,逐步实现市场化。希望这一改革方案早日出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