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愚
在咨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后,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下属的麦克尼尔公司4月30日夜发表声明,宣布在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美林、泰诺林等4个品牌40多批次的婴幼儿液体制剂。召回的原因是这些批次的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4日FDA表示,用于生产上述药物的原材料遭细菌污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成品受到污染,此外,因服用药物而发生严重医疗事故的可能性不大。
从涉及面来说,这次药品召回的影响是很大的,涉及12个国家,涉及美国等地大概一半以上的婴幼儿感冒退烧药物的市场份额。但从严重性来说,从目前的消息看来,不算严重。因为这次召回,是强生公司的“自愿”行为,并不是FDA的命令,强生公司临时关闭负责上述药物生产的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堡的工厂,也是“自愿”的行为。并且目前看来,只是在生产上述药物的原材料中发现问题,并没有在成品中发现任何问题。
我国媒体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强生公司召回美林、泰诺林等婴幼儿药物的消息。但是,给我的直接感受是不够专业。一是内容不够准确。部分报道,把强生公司的“自愿”行为,当成是FDA的命令。二是逻辑存在问题。多个地方的媒体,为了强调地方性,先是报道美国强生召回,然后不是说本地的药房里还在销售美林、泰诺林,并且药方的工作人员大多不知道强生药物在美国召回的新闻,就是说当地的家长很担心吃过美林的宝宝。虽然记者应该知道,在中国销售的泰诺林等婴幼儿药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而且本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最为关键的是,这次召回的原因是原料的质量问题,并不是药品配方存在问题(如果是配方原因,WHO等权威机构一般会发出全球性的警告)。三是胡搅蛮缠。有则报道,在告知了强生药物召回的消息后,之后的消息居然是“医学专家据此告诫家长,儿童应慎用5类药物,其中包括阿司匹林、维生素A、速效感冒胶囊、补药和抗生素”,简直前言不搭后语。
事实上,如果愿意花些功夫的话,相关报道可以做得比较到位。在FDA的网站上,就有一份长达26页材料,是5月4日美国FDA组织相关专家回答多家媒体电话联合采访的实录,这份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值得借鉴。同一般经过整理和编辑的文字实录不同,这是一份原汁原味、逐字逐句的电话采访实录,连语气词和口误后修正的话都写下来。里面也可以看到,美国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记者居然说不能从FDA网站上找到相关报告,希望专家指点;有的记者也问了之前已经回答过的低水平的问题。但是自报姓名和供职媒体的采访,大家都很认真,其中也有不错的问题,记者应该是动过脑子的。
这样看来,国内一些新闻报道(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不够准确,不够权威的原因,一面是有的记者不愿问、不会问、不知道问谁,一面是有关方面不愿回答、不会回答、更不懂得主动公开的好处和掌握主动公开的技巧,再加上自以为是的“专家”胡乱回答。